广州“年味”

辞旧迎新,喜迎新春,农历狗年迎来了属于他的最后一天。与很多地区的同胞们不一样,年三十的广州人,晚上并没有齐聚在家里看央视春晚,而是一家大小地跑到广东特有的“迎春花市”,一起感受这属于广州过年的”年味“。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迎春花市是广东独有的春节文化盛宴,也是我每年过年前必去的一项节前活动了。什么是迎春花市?还在我年少的时候,迎春花市是搭起彩楼,用竹子建起花架,搭起竹棚,店主们在里面摆满鲜花和盆桔,而我们总会在饭后一家老小地在花市中感受人海如潮的喧闹。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迎春花市少了一些传统,多了一些时代特色。以往的竹棚现在已被铁棚所代替,彩楼也采用LED灯饰,更具现代气息。由于地域的融合,花市里的店主也不再仅限于卖桃花、盆桔,蝴蝶兰、银柳等品种繁多。

除了卖花之外,档口店主也成了年轻人踏入市场、体验社会的首站。由于经营成本不算高(平均一个普通档口约2500至3500元),不少大学生会组团约伴做起小老板,从采购,入货,到销售,迎春花市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体验生活、合作共赢的平台。也因为他们,迎春花市多了不少工艺品、挥春等其他元素。迎春花市也逐渐成为了广州人节前嘉年华的一个代名词。

广州“年味”_第1张图片
蝴蝶兰布满迎春花市
各种祝福贴
迎春花市彩楼
年轻人的“创意挥春”
风车等工艺品成为迎春花市的“常客”
迎春花市因为年轻人而更具创意

相较于迎春花市这个传统嘉年华,我更期待的便是母亲准备的“年货”。以下是母亲年二十八做的广州“年味”,

广州“年味”_第2张图片
炸蛋散
广州“年味”_第3张图片
空心煎堆及炸油角
广州“年味”_第4张图片
红豆糕

想必看到上图的北方朋友们的心情应该会我看到北方的花谟一样惊讶。与花谟这么巧夺天工的技艺相比,广州的“年味”相对“朴素”不少。

首先是“蛋散”,根据360百科的解释,蛋散,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流口水”,是的,就是酥脆的油炸食品。当然,如果听到有人用粤语和你说句“你这个‘蛋散’”,这可不是什么好称呼哦。

然后就是空心煎堆,我们平时看到的煎堆可能是这样的:

广州“年味”_第5张图片
煎堆

但传统的广式空心煎堆,则是这样的:

广州“年味”_第6张图片
广式空心煎堆

煎堆其实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而成的金黄色、酥脆而有嚼劲的油炸糯粉团。但是看似简单的成品其实制作过程一点都不简单。在糯粉团的过程,要做到不厚不薄,糯米粉的厚度要刚好支撑起整个煎堆,但中间却要保持空心的状态(下图)。这样在锅里油炸的过程才会逐渐呈现出一个金黄色的圆球,做到外层酸软酥脆的效果。(上图)

广州“年味”_第7张图片
空心煎堆油炸前的样子

写到这里,自己也开始嘴馋了。至于油炸油角,则是口味不同,有甜的也有咸的。但是无论口味如何,在广州乃至广东的家家户户,过年期间,油角少不了。

同样家里少不了的是蒸糕。至于整什么口味的糕,根据每户家庭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而我的母亲最喜欢做的就是萝卜糕和红豆糕(上图)。

以前,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蒸糕。开开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而蒸糕,则寓意“蒸蒸日上节节高,全家万事如意”。

如今,老一辈的传统手艺正逐渐失传,所幸我的母亲传承了奶奶的传统的手艺,但轮到我这一代,能做到这么极具“年味”的年节食品已经不多了。至今我能学到的,也仅仅是九牛一毛。做个“吃货”,那倒还是可以的。

迎春花市和煎堆、油角、年糕等年节食品,是属于我们广州乃至广东人别具一格的“年味”,是我们的年节文化,只要看到这些,我就知道,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未来,我希望能带着我们的“年味”,走访更多的地方,了解他们的年节文化,同时也告诉他们听,这是属于我们的“年味”。

广州“年味”_第8张图片
新年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广州“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