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舌轻舞乾坤动

        从古到今,人世间所有功夫中,有一种技艺投入最经济,运用最便捷,而功效往往极出色,特别是在劝善和励志时。

        过来人的格言说,百毒不侵的内心,往往会被一句简单的安慰打败;刀枪不入的伪装,常常在懂你的人面前彻底投降。

        因此,古人甚至说“一言丧邦”、“一言兴邦”,可见,说话有学问,说话见功夫,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苏秦张仪合纵连橫,……谋略胆识加金玉良言,纵横家们经天纬地,唇舌轻舞,风云际会,演绎出一幕幕扭转乾坤的历史活剧。

        先看一言兴邦的例子:公元632年,唐贞观六年,文武官员力请封禅,唐太宗将许之。魏征力谏,谓“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不应“崇虚名而受实害”。太宗乃止。

        帝王对谏官言论的决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宏观意识,而唐太宗与其智囊团队对政事的防微杜渐,开创了一个万邦来朝的中国盛世。

        再看一言丧邦的例子: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用李斯议,禁私学,焚烧列国史籍,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次年,始皇坑杀诸生于咸阳。长子扶苏谏,始皇怒,使至上郡监蒙恬军。

        两年后,始皇死于沙丘,赵高篡权,矫诏立胡亥为太子,逼令扶苏自杀。又过两年,赵高诬李斯谋反,腰斩灭族。李斯一言不仅使天下万马齐喑,使帝国走上绝路,也使自己终罹灭门之祸。

        因言可得福,因言亦能获罪。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它告诫人们讲究说理技巧,让真理更好地入脑走心。

        且不论说理的其他要诀,单就劝辩行为的策略来说,无论是古代蔺相如、诸葛亮、苏泰、张仪等谋略大家,还是今天作小买卖、推大业务的政商人士,都离不开两大言攻利器——“登门槛”和“下台阶”!

        所谓登门槛,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

        有一则小和尚拜师的故事广为流传,启人思索。有个小和尚跟师父学武艺,可师父却什么也不教他,只交给他一群小猪,让他放牧。庙前有一条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着一头头小猪跳过河,傍晚再抱回来。后来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轻功。原来小猪一天天在长大,因此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断地增长,他这才明白师傅的用意。

        明代洪自诚也曾深有感触,他在《菜根谭》中洞察人事之余,明确指出:“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所谓“下台阶”,与登门槛在趋向上正好相反,它诱导人们在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先选择符合目标的低难度可胜任工作去做,如此逐渐下沉执行力,从而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由量变促质变。

        比如马拉松运动员早期训练中,有经验的教练因材施教,为增强队员自信心,往往把全程分解成几段、十几段,训练每一小段的技术和战术,因此一些资质平凡的人也能夺冠折桂。

        登门槛与下台阶,各尽其妙。同时它们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当今社会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科学真理,解决实际问题。

        稍加仔细思量,你会发现,古人其实早已双剑合璧,运用自如。战国谋士蔺相如手捧绝世珍宝和氏璧,单刀赴会面对秦王朝堂群臣,凭三寸之舌,奉礼为先,以诚相见,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同时又敬谏秦王,善待珍宝,终使秦王在权衡利害得失之后,放弃反悔之意,才得以成就蔺相如和珍宝均完璧归赵的历史美谈。

        而今,当说理达人遇上信息化,整个世界为之一变,人们的生活正在展现无限灿烂的图景。

        那些温婉可人的美妙女声,或者富于磁性的雄厚话语,没准正是机器人的贴心服务。即使攸关军国大事的磋商,或者巨量的风投读判,也必定经过了大数据黑科技的推演和模拟。

        看不见的手,就这样托举着你我他的福祉。

          因此,你唇舌轻舞,便有可能转动乾坤。

你可能感兴趣的:(唇舌轻舞乾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