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职业倦怠,你只需要一个成功方程式

看过《七宗罪》的人应该都知道,其中第四宗罪就是“懒惰”,也可以理解为“倦怠”,也就是《自我心理驱动学》这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职业倦怠,或者说筋疲力竭症

在行为层面上,倦怠的表现就是懒散,什么事不想做,遇到困难就退缩,只想蜷缩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平凡度日;而在精神层面上,倦怠则是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潜力值而引起内心的失落感。如果你还是觉得不明确,作者史蒂文还提出以下几个特别的表现,可以帮助你判定自己是否正处在职业倦怠中:

1.与社会脱节,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减少社交,尽量避免和别人工作以外的接触,即使工作并不辛苦,你也会以工作忙为由拒绝社交。

2.快感缺乏,即很难有事情让你开心起来,感受快乐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低,即使面对快乐的事物,你也无法做出回应,从中获取正能量。

3.遇到问题,只想逃避,而不能冷静下来思考对策。

4.当预示到在竞争中注定要失败时选择主动退出,采取自我保护的策略。

5.在压力环境下,过度担心别人的评价,产生自我怀疑,最终导致自己表现失常。

6.为了避免外界的评价而提前放弃某件事,或者以为只要不参与事件中就可以向别人隐瞒自己真实的能力。

以上这些情况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但是如果已经影响到你正常的工作、社交、生活,那就需要加以关注了。史蒂文在书中列出了“职业倦怠”的几个主要表现,是帮助读者正视自己的第一步,这一点就和我们中医一样,先要对号入座,才能对症下药。


解决职业倦怠,你只需要一个成功方程式_第1张图片
s29849450.jpg

为什么会产生职业倦怠呢?史蒂文引用了一个公式来解答:

自尊=成功/预期

预期,也就是自我期望,而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感觉。自我意识低就会更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期望,而自我要求高会产生过高的压力,导致获得成功变得越来越难,轻而易举的胜利根本不能产生价值感和满足感,而为了获得满足感,非要取得非凡的成就才行。那些产生职业倦怠的人,就是把自我期望值调的太高,而又无法获得相应的成就,在压力中逐渐退缩自弃。其实,只要抛去自己的期望值,你就可以松一口气。

马斯洛需求理论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职业倦怠。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史蒂文则更进一步,他认为自我实现的目的是提高自我效能和自尊,而不是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

通常,当我们聚焦一个清晰的目标时,反而会变的狭窄和迷茫,忘记我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出发,就像德国的一句谚语:“如果没有跑在正确的道路上,那跑得再快又有什么用呢?”产生职业倦怠的人,大多对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愿望并不清楚,以至于在前进中感到心理上的痛苦和矛盾,即使最终获得了成功,也不会产生自我实现的快乐感。因此,当我们准备出发时,首先要记住为什么而出发,其次要慢下来享受实现的过程,感受自由和内心真实的声音。正如马基雅维利说的:“如果你只是为了钱,这个只想会将你带到永远无法满足的地步”。

其实,说到底,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因为当你找到弱点,重塑信心,立即就会找到新的方向。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缺哪儿补哪儿,千万不要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希望我们都能够在浮躁功力的社会环境中坚守自己,相信最终获得成长的那一刻,成功带来的绝不是倦怠,而是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决职业倦怠,你只需要一个成功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