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永澄50天实验-18天#“你是否持续设定目标?如果没有,是什么让你放弃?如果你也认可目标的重要性,你希望接下来给自己定一个关于目标的什么目标?让自己更好地去掌握目标这个重要的序参量呢?” 文章真的是难,以至于今天的留言让我一度想放弃。可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要完成这个50天实验,即时真的不知道该从何谈起也得硬着头皮写点啥。于是,在做完第20天留言之后又返回头来写第18天的,只是想完成既定目标,更是不想让自己形成放弃的习惯。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9天#
这个七月,我坚持早起就满一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最大的收获就是自控力逐步加强,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自我管理,并且持续精进
今天文章的收获,最大的一点在于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有了一些反思,目前的状态更加偏重输出,有时甚至是急于输出,在输入端也就是因上容易忽略一些偏差,这才是输出端也就是果上出现和预期偏差的原因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0天#今天观察永澄老师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启发,就是关于纸质卡片的检索。一直以来,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都喜欢手写卡片,喜欢纸笔摩擦带来的仪式感,但是一直很苦恼怎么检索。今天突然想到,把卡片的编号对应内容建立电子版就可以了啊,需要查找什么信息直接在电子版及检索,再查找卡片就可以了。 今天很好奇的是,永澄老师的编码系统是按照什么模式来进行编码呢?期待能看到永澄老师编码系统的呈现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7天#
【问答】
遇到问题时,我一般会先来思考这是什么问题,那一类问题,引发问题的主要责任方是谁,解决问题的主要责任方是谁,是否有过去解决的经验支撑,如果有是否可以优化再套用,如果没有是否可以通过外部支持来获得。
【收获】
对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有了重新的思考,结合今天早上的共读活动,我才发现大量信息不能被进一步加工利用,很大程度是因为系统没有跑通。
目前我个人的管理系统是:文件编码+云笔记+云盘+手写卡片,除了在编码方面可做对应与迁移外,其他各个工具之间感觉是单独作战,没有形成流程。尤其是手写卡片这部分的检索非常不方便。
期待与永澄大大共同构建新版本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观察永澄50天-16天#其实遇到的贵人不少,只是有很多都错过了。贵人其实更加看重你过去做了什么,现在在做什么,未来能做什么,这才是决定他是否在你身上花精力的原因吧。
#观察永澄50天-15天#其实我还是挺幸运的,好像从小到大,只要自己想去做的事情,身边还是支持帮助我的人比较多。或者说,可能也曾出现过一些冷嘲热讽的声音,但是我好像没有刻意的因为别人说过什么而让自己内心很不舒服或者觉得恐慌或者想要一定证明些什么。回顾我的过去精力,我好像很少会因为别人说什么而影响我自己内心深处自发的决定。所以,当我决定改变,是一定可以改变,而如果我不愿意,那谁也没有办法改变我
#观察永澄50天-14天#起名字这件事情我最不擅长了[尴尬]
今天让写下限制自己发展的信念,对我来说就是:一切都要靠自己。这话乍听起来没错,但是,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坚持这样的信念给个人的成长设置了很多阻碍。比如说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容易陷入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中,甚至容易固步自封。
#观察永澄50天-13天#最近做了一个个人的训练营,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比想象中的要难多了,不但需要设计课程内容,还需要和各种奇葩的人和事打交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我的收益和帮助也是巨大的,既包括个人的思维升级,也包括运营能力,甚至还有对自我的情绪管理,让我觉得,挑战这个必要难度是值得的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2天#今天的原文忘记复制了,真是蠢爆了大概就写了自己最愚蠢的事是曾经一味追求数量和速度,导致贪多嚼不烂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1天#老实说今天文章又没看懂,所以拖到现在发留言,可是不想放弃此次观察活动,于是硬着头皮写点啥。
范式是模式吗?是底层逻辑吗?是运行的基本规则吗?好像是又不全是。今天是真的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有点想放弃了,这几天看文章点开那刻都有点打怵,真的怕看不懂。可是想到大大的灵魂拷问:你为什么从没放弃过放弃,我就想不能放弃,得继续跟着走下去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0天#今天的文章很有感触,对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思考的最重要一步就是理解,这是基础,也是一切思考的起点。对分析和表达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来训练,而理解,那真正是基于一步步积累所得的硬功夫。在我自己的思考过程中,理解是最难突破的一部分,有些内容受自我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局限,理解不了的就是理解不了,至少是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个状态下是无法理解的。一般我会放一放,或者听听别人的理解和看法。因为,如果硬是跟它死磕有可能走入误区,也让自己更多增加焦虑感和挫败感。
理解之后,下面的分析和表达对我来说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个人在理解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喜欢使用Q&A 的方式,理解的过程中本身就包含分析的过程,甚至是表达的过程,比如提问和回答。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9天#看了留言,发现不是我一个人觉得难,让我对自己的智商稍稍恢复了一些信心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借着这篇文章将最近自己在生涯规划方面的学习和探索做了简单的梳理,对自己近段时间来的职业困扰有了更为系统的认知,也基本罗列出接下来要进行的方向性转变和具体的执行操作。
看到结尾,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个人成长,找对导师,可能是启动成长裂变的关键点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8天#我始终都认为:如果一个知识或者技能很重要可是你不会,那只有两个字“去学”。可是真正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学,如何才能学好,甚至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自己学的目标是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达到自己的目标了。于是很多的学习其实是无意义的,而且,因为没有目标,也很难持续下去。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7天#最近正在学生涯规划,所以就先就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一个规划,因为目前有困惑,有诱惑,也有机会出现,有点难以抉择。做完规划后,开始更加明晰自己当下要做什么,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如何更有效的蓄势,有了一些行动计划和打算。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会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再更系统的进行规划吧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6天#我就知道你憋了个大计划,预感领读跃迁只是个开始[偷笑]接下来中信会不会邀请您做更多图书的领读人呢?
今天的文章,其实正应了你的话,越是看上去简单越要输出,看着文章简单,其实真正做到用思维导图来助力思维模式升级并不容易。啥也不说了,先把自己的脑图好好升级一下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5天#今天的文章受用很多,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快起来,但是很少想办法让自己慢下来。在最近的共读活动中,我也尝试让自己跟着老师的节奏,逐步慢下来,努力让自己的每一次学习和思考都形成一个流程化结构化的东西,希望能通过这次共读的训练,逐步建立起自己学习思考的工作流机制。这次慢下来,是希望能偷未来的懒,让自己未来可以逐渐深刻地快起来。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4天#从儿童敏感期理论来说,三岁是孩子秩序感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如果没过渡好,人终其一生都会处在寻找内心秩序感的过程中。 巧了,我家有个三岁的娃,在为他建立秩序感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是如此缺失秩序感 从客观的物质世界,到主观的精神世界,缺乏秩序感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乱,哪怕是经过整理规划之后依然保持不了几天就会乱……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3天#20170711
低水平的勤奋,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成为低水平者的勤奋,即因为自身水平不高,只能够执行这个层次的勤奋;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对自我认知的不客观,并不清楚自己当下所处的状态究竟适合以什么样的途径来勤奋,也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或懒得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勤奋可以让自己每一次尝试都符合最基本的决策原则,这种勤奋与勤奋者本身的水平不相匹配,会显得比较低水平(不过也许在旁人看来,这种勤奋也许已经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了)。
至于您为什么接线下课,我想,难道您以后要大规模开展线下课,甚至开始推广课程版权,培养讲师,构建独具永澄特色的学术体系?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2天#20170709
您从3月起开始提到跃迁,我想应该是您在那时候已经对自己的系统完成了一次跃迁,同时掌握了比较清晰的方法。最近频繁提到,是认为这些方法是可复制可传播的,接下来您的大计划中应该会有关于普通人如何通过自我管理系统的升级和不断的可以训练,实现跃迁式的成长 大大如此关心我们,先行谢过啦
#观察永澄50天-01天#20170708
感觉有大事要发生 我的感受:1.个人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看不到自我成长很可能是系统的漏洞导致的 2.个人系统无法一蹴而就,是一个需要不断迭代的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3.个人系统一旦建立,并被证明可以有效适应当前自我发展与客观实际是,将对个人产生爆发式的成长 我觉得,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管理系统方面的探索和升级。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不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从认知层面提升,进而帮助引领每个人建立自己的个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