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根青春的鱼刺,你咽下去了吗?

看过几遍《人在囧途》,用于一扫而光低落情绪;在电影院看《泰囧》,笑得前仰后合。前两部的笑点密密麻麻的,是我心中很不错的国内喜剧代表。而《港囧》,我没有去电影院看,预告片看完都觉得索然无味。只是偶然的机会在电脑上看到,称不上喜剧,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整部电影讲了一件事——未完成的愿望,在你心目中到底有多重的分量。

徐来(徐峥饰)大学时代的理想是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油画家,他的坚持和不屈吸引了美丽女孩杨伊(杜鹃饰)的注意,他们相爱了。然而,徐来的这段初恋却最终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之后,他同一直守候在自己身边的内衣公司老板千金蔡波(赵薇饰)走到了一起。毕业后,徐来和蔡波结婚,成了蔡家的“上门女婿”,他放弃了理想,开始经营内衣公司,尽管事业蒸蒸日上,但徐来的心中始终留存着一抹遗憾。


那根青春的鱼刺,你咽下去了吗?_第1张图片

等了二十年,徐来终于等到了弥补心中遗憾的机会。已经成为画家的杨伊将在香港举行个展,借此机会徐来想要和杨伊“再续前缘”。“等了二十年,就是为了证明我的青春岁月真实存在过。我们一起读诗,一起画画,一起看电影,一起听音乐,一起哭一起笑,我们的青春岁月是在一起的”。只是相见之路充满意外坎坷,徐来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和杨伊见面了,终于可以实现二十年的夙愿“拥有一个完整的吻”,直到这时,徐来才发现“我原本以为我找到你是为了和你旧情复燃,可到临头我才发现,那只是我潜意识想要解开的一个心结罢了。”“它像卡在我喉咙里面的一根鱼刺,那是青春的鱼刺,那是很美好的鱼刺”。心结解开了,鱼刺咽下去了,才明白心中最重要的原来是妻子菠菜。


那根青春的鱼刺,你咽下去了吗?_第2张图片

徐来在电影中对杨伊表现出来的执念和疯狂,可以用完形心理学给予解释。完形心理学是源自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核心概念就是完形,大概意思是,我们会追求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一个有始有终的初恋,不管结果是走向婚姻的殿堂还是分手,只要有明确的结果,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然而,假若初恋无果而终,就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心理图形。那么,我们会做很多努力,渴望完成它。所以没有完成的心愿,积压在心里的时间越长,往往越具有爆发力(或者伤害力)。

记得先前看过一个电影,一位北京的老奶奶费尽心力找到当年的初恋,原以为是happy ending,没想到一顿饭就让老奶奶对老情人失望至极。原来老情人在饭桌上表现出了让人不堪的市侩,早已不是当年的明朗少年。老奶奶哭着对帮忙的警察说,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正应了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了解了完形心理的意志驱动,对自己一些执念或许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就像村上春树的《再袭面包店》,正是因为抢劫面包店的愿望没有实现,所以多年后和妻子再次去抢劫面包店。我有个朋友特别爱玩游戏,是因为小学时作为乖乖学生,一次玩游戏被老师发现了,从此大学之前没再玩过游戏,压抑在心里的愿望在上大学后终于得以释放,庆幸的是他没有完全沉溺在游戏中。认识一位姑娘,特别爱买文具,是因为小时候她的文具都是妈妈买的,她从来没有机会买到自己喜欢的文具,于是上大学后疯狂地逛文具店,收集了很多漂亮的笔和本子。


那根青春的鱼刺,你咽下去了吗?_第3张图片

完形心理的意志驱动,在生活中有一个积极的方面。就像歌手李琛,在他小时候因为残障被老师嘲笑,而他一直渴望着像正常人一样做出一些成绩。他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歌手,直到《窗外》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他终于实现夙愿。每个追梦的人,每个坚持初心的人,心里的梦想的缺角都在激励着他们努力再努力,要把缺角补上才罢休。

每个人总有被压抑的和未实现的愿望和意志,每个人都有一根卡在喉咙的刺,可以咽下去补钙,也可以拔出来就此忘记。你那根青春的刺,咽下去了吗?

声明:我没有学习心理学,只是自己感兴趣,看电影想到这些。如有专业方面错误,欢迎指正。

{��ZG_����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根青春的鱼刺,你咽下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