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食的那些事

蒋会长的新书《寻找美食家》


沈嘉䘵助签


      8月21日下午,吴越美食推进会原会长蒋洪先生的新书《寻找美食家》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签售仪式,同去现场的金阿姨好心,给我带回一本签名书。当晚,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越看越有味,越看越觉得饥肠辘辘。美食类的书籍,就是这样,乏味不好看的,“弹开马路三尺”;好看的,引人入胜,舍不得放下。深更半夜,读着六月黄、水面筋、鲜肉烧麦……唉,咋觉得腹中空空像没吃晚饭?

      实在熬不住,下楼去找吃食,一只袜底酥下去,总算安慰了即将奔溃的胃。

      蒋洪先生说,他出这本《寻找美食家》是为了讨好三种人:一是家庭煮夫煮妇;二是做江浙菜的厨师;三是对吴越文化感兴趣的人。我自认为不是家里的正牌厨师,偶尔替补,充当一下煮妇,但我喜欢美食,对吴越文化感兴趣。正因为这样,才认识了美食家蒋会长,有幸与他吃过多次饭。

      与美食家在一起,吃的不光是美食,也是文化。

      我一直不喜欢吃醉蟹,嫌腥,但是,在吴江宾馆的“江南运河宴”上,蒋会长力劝大家品尝,我勉为其难一试,却尝到了今生最满意的醉蟹。原来,好的醉蟹可以像冰淇淋那么甜美,那么令人陶醉。

      在庙港“老镇源”饭店,老板姜啸波在太湖边研制出一系列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的“波波”菜,其中就有一道酥鲫鱼,貌似普普通通的“老头鲫鱼”,被一层层嫩葱包裹,然后加上各种调料,经过四五个小时的焖烧,端出来的酥鲫鱼果然全身酥软,连鱼刺都软得毫无威胁,入口即化。

      据说,蒋会长也曾按照《易牙遗意》做这道菜,但是没有成功,他的碎碎念竟然成了徒弟发奋专研的目标,在失败了无数次后,终于呈现给大家。

      在老镇源,印象最深的不是酥鲫鱼,是“母油鸭”。要说与普通老鸭汤有什么不同,最为突出的就是母油。原来,母油就是夏天酱缸里浮在表面的那层油,一缸酱,才那么薄薄一层,滗走了,再也没有,足见母油的来源是稀少的,珍贵的。

      跟着美食家品鉴美食,总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某天,我在饭店吃了“双臭”,怀想童年时期吃过的“臭海菜”,心血来潮写了一篇关于"臭卤甏"的稿子,发给蒋会长指点。本以为能得到他的表扬,但收到的却是批评:你根本不了解臭卤甏的制作过程。原来,我犯了两个错误:臭卤甏不能密闭不通风;烧红的火钳必须在甏里来回杀菌。蒋会长的严谨态度让我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马虎!

      为了厨艺能有长进,我也报名参加过“美食公开课”。比如尚菜烧老鸭是怎么做的?萝卜烧小鱼怎样更美味?现场看师傅准备食材,看他们上灶烧煮,听蒋会长讲解,最后品尝滋味。每次回家,总要依样画葫芦,跃跃欲试。

      平日里,最喜欢看蒋会长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美食制作,有冷菜,有热菜。虽说都是家常菜,但真要做好却不容易。前不久,按照他发在朋友圈里的“方子”,尝试着拌黄瓜,自诩做得很美味,全家人都爱吃。但蒋会长还是看出了不足:大蒜要提前拍碎,在空气中停留一会,称之为氧化。

      如此精工细作,做出来的菜不好吃才怪!

      与美食家相处久了,潜移默化,对吃越来越讲究,对美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连同蒋会长的一些美食朋友,他们出书,我也跟着追捧。那年,沈嘉禄、西坡、杨忠明、孔明珠来吴江签名售书,我闻风而去,听完会谈式的讲座后,抱回一大堆美食书。

      生活中,常有朋友问我,你不做菜,怎么也对做菜感兴趣,还说得头头是道?我说,不做菜,可以品尝味道,就像不会画画,可以欣赏美。身心愉悦,就是最高境界。

      前一晚,小字辈阿红发我微信:这个蒋会长是不是吴江广播电台89.1上讲吴江美食的蒋老师?我说是的,就是他。原来,吃货阿红也在关注美食。

      民以食为天,吃得好,吃得满意,是普通标准,若能吃出文化来,那就是高级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美食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