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知识点书籍都有整理,但是记性总是不好,所以决定将一些细小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简单的 Demo 实践,加深复习。特此开一个坑,坚持就是胜利。
本章内容主要为了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
- equals() 的作用是什么?
- equals() 与 “==”的区别是什么?
- hashcode() 的作用是什么?
- hashcode() 与 equals()之间有什么联系?
目录
- 目录
- 0x01 equals() 的作用
- 没有覆盖 equals() 方法
- 覆盖 equals() 方法
- Tips
- 0x02 equals() 与 == 的区别
- 0x03 hashcode() 的作用
- 0x04 hashCode() 和 equals() 的关系
- 参考文档
0x01 equals() 的作用
Indicates whether some other object is "equal to" this one.
equals()是用来 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equals() 定义在 JDK 的 Object.java 中。通过判断两个对象的地址是否相等(即,是否是同一个对象)来区分它们是否相等。源码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既然是在 Object 类中定义了该方法,就表明了 Java 所有类都实现了 equals() 方法,所以所有类都可以通过该方法去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默认的 equals() 方法等同于 ”==” 方法,所以我们一般会重写 equals() 方法 —-> 两个对象的内容相等,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是否 重写 equals() 方法将类分为两类:
1.若某个类没有覆盖 equals() 方法,当它的通过 equals() 比较两个对象时,实际上是比较两个对象是不是同一个对象。这时,等价于通过“==”去比较这两个对象
2.覆盖类的 equals() 方法,来让 equals() 通过其它方式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通常的做法是:若两个对象的内容相等,则 equals()方法返回true;否则,返回 false 。
没有覆盖 equals() 方法
public class HashcodeAndEquals {
private static void out(T t) {
System.out.printl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实例化两个 Person 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小明", 12);
Person p2 = new Person("小明", 12);
// 通过 equals() 比较他们是否相等
out(p1.equals(p2));
}
private static class Person {
int age;
String nam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age = age;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ame + "--- age:" + age;
}
}
}
输出为
false
结论:
当我们使用
p1.equals(p2)
来比较 p1 和 p2 是否相等时,实际上是调用了 object 类的 equals() 方法,即 “p1==p2”,它是比较 p1 和 p2 是否为一个对象。
由定义可知,p1 和 p2 虽然内容相同,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因此,返回 false 。
覆盖 equals() 方法
我们简单修改下 HashcodeAndEquals.java
文件,覆盖 equals() 方法:
public class HashcodeAndEquals {
private static void out(T t) {
System.out.printl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实例化两个 Person 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小明", 12);
Person p2 = new Person("小明", 12);
// 通过 equals() 比较他们是否相等
out(p1.equals(p2));
}
private static class Person {
int age;
String nam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age = age;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ame + "--- 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obj == null) {
return false;
}
// 如果是同一对象,返回 true
if (this == obj) {
return true;
}
// 判断是否类型相同
if (this.getClass() != obj.getClass()) {
return false;
}
// 只有一下三种情况才能通过编译
// 1.instanceof前面的类型与后面的类型相同
// 2.instanceof前面的类型是后面的类型父类
// 3.instanceof前面的类型是后面的类型子类
// 故与我们判断类型相同有一点偏差
//
// 这一点我们可以自己定义一个 Student 类继承 Person 类来进行实验
// if (!(obj instanceof Person)) {
// return false;
// }
Person per = (Person) obj;
return name.equals(per.name) && age == per.age;
}
}
}
输出为
true
结论:
我们在新的
HashcodeAndEquals.java
文件中重写了 Person 类的 equals() 函数:当两个 Person 对象 name 和 age 都相等时,则返回 true ,因此结果为 true 。Tips
Java 对 equals() 的要求
- 对称性:如果 x.equals(y) 返回是" true ",那么 y.equals(x) 也应该返回是"true"。
- 反射性:x.equals(x) 必须返回是 "true" 。
- 类推性:如果 x.equals(y) 返回是"true",而且 y.equals(z) 返回是"true",那么 z.equals(x) 也应该返回是"true"。
- 一致性:如果 x.equals(y) 返回是"true",只要x和y内容一直不变,不管你重复 x.equals(y) 多少次,返回都是"true"。
- 非空性,x.equals(null),永远返回是"false";x.equals (和x不同类型的对象)永远返回是"false"。
0x02 equals() 与 == 的区别
equals() : 它的作用也是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但它一般有两种使用情况(前面第1部分已详细介绍过)
== : 它的作用是判断两个对象的地址是不是相等。即,判断两个对象是否为同一个对象。
只用修改下HashcodeAndEquals.java
主函数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实例化两个 Person 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小明", 12);
Person p2 = new Person("小明", 12);
// 分别用 equals() 和 == 来判断
out("equals: " + p1.equals(p2));
out("==: " + (p1 == p2));
}
输出为:
equals: true
==: false
结果与我们预想的一样,因为我们是复写了 Person 类的 equals() 方法,而且 p1 p2 内容相同所以返回 true ,而 p1 p2 并是两个不同对象,所以 == 判断它们地址不相同,返回 false。
0x03 hashcode() 的作用
hashCode() 的作用是获取哈希码,也称为散列码;它实际上是返回一个int整数。这个哈希码的作用是确定该对象在哈希表中的索引位置。
hashCode() 定义在 JDK 的 Object.java 中,这就意味着Java中的任何类都包含有 hashCode() 函数。
虽然,每个 Java 类都包含 hashCode() 函数。但是,仅仅当创建并某个“类的散列表”(关于“散列表”见下面说明)时,该类的 hashCode() 才有用(作用是:确定该类的每一个对象在散列表中的位置;其它情况下(例如,创建类的单个对象,或者创建类的对象数组等等),类的 hashCode() 没有作用。
上面的散列表,指的是:Java集合中本质是散列表的类,如HashMap,Hashtable,HashSet。
也就是说:hashCode() 在散列表中才有用,在其它情况下没用。
在散列表中 hashCode() 的作用是获取对象的散列码,进而确定该对象在散列表中的位置。
散列码的解释:
我们都知道,散列表存储的是键值对(key-value),它的特点是:能根据“键”快速的检索出对应的“值”。这其中就利用到了散列码!
散列表的本质是通过数组实现的。当我们要获取散列表中的某个“值”时,实际上是要获取数组中的某个位置的元素。而数组的位置,就是通过“键”来获取的;更进一步说,数组的位置,是通过“键”对应的散列码计算得到的。
我们以 Hashset 为例来说明下 hashcode() 的作用:
首先我们都知道 HashSet 是 Set 的集合,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素。当该 Set 已经有了 1000 个元素时,当插入第1001个元素时,需要怎么处理? “将第1001个元素逐个的和前面1000个元素进行比较”?显然,这个效率是相等低下的。散列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根据元素的散列码计算出元素在散列表中的位置,然后将元素插入该位置即可。对于相同的元素,自然是只保存了一个。由此可知,若两个元素相等,它们的散列码一定相等;但反过来确不一定。
在散列表中,
- 如果两个对象相等,那么它们的hashCode()值一定要相同;
- 如果两个对象hashCode()相等,它们并不一定相等。
注意:这是在散列表中的情况。在非散列表中一定如此!
0x04 hashCode() 和 equals() 的关系
我们修改主函数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小明", 12);
// HashMap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p1, 1);
out(map.get(new Person("小明", 12)));
}
按照理想中,我们输出的结果应该为 “1”,因为我们存入的 Person 和查找的 Person 都是“小明”,是同一个人。
但是最终运行该程序输出结果为:
null
所以按照设计标准我们应该在重写 equals() 方法的同时也要写重写 hashcode()。
虽然通过重写equals方法使得逻辑上姓名和年龄相同的两个对象被判定为相等的对象(跟String类类似),但是要知道默认情况下,hashCode 方法是将对象的存储地址进行映射。那么上述代码的输出结果为“null”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 p1 对象和 new Person("小明", 12)
生成的对象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它们的存储地址肯定不同,所以得到的 hashcode 值不同(不绝对,因为有哈希冲突的情况)。
所以现在重写下我们的 Person 类的 hashcode() 方法,利用 eclipse 自动生成如下: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final int prime = 31;
int result = 1;
result = prime * result + age;
result = prime * result + ((name == null) ? 0 : name.hashCode());
return result;
}
现在我们再次运行程序得到结果:
1
与预期一致。
摘自Effective Java一书:
- 在程序执行期间,只要equals方法的比较操作用到的信息没有被修改,那么对这同一个对象调用多次,hashCode方法必须始终如一地返回同一个整数。
- 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相等的,那么调用两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必须返回相同的整数结果。
- 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不等的,则hashCode方法不一定得返回不同的整数。
对于第一条,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验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小明", 12);
out("初始值:" + p1.hashCode());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p1, 1);
p1.age = 13;
out("更新后:" + p1.hashCode());
out(map.get(p1));
}
输出结果为:
初始值:758036
更新后:758067
null
其中原因我就不用多说了,因此,在设计 hashCode 方法和 equals 方法的时候,如果对象中的数据易变,则最好在 equals 方法和 hashCode 方法中不要依赖于该字段。
参考文档
- 如何生成一个合适的hashcode方法
- Java hashCode() 和 equ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