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颠覆中寻找方向

新年伊始,手机上就被一条新闻刷屏了——身披Master马甲的AlphaGo在网络围棋非正式快棋对战中,以连胜60场的战绩,打败当今人类所有顶尖高手。赛后,古力九段1月5号凌晨在微博上感慨道:

阿尔法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们棋手对局势原有的掌控、判断。那我不禁要问,多年后的某一天,当你发现自己曾经的意识、认知、抉择都是错误的时候,你会一如既往的错下去,还是否定自己,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呢?

我不懂围棋,迄今为止的那一点点了解也只停留在数学层面上——人类目前尚无任何手段可以列出黑白棋子在361个格子中,那有限但极其宏大的所有组合。作为围观热闹的吃瓜群众,其中颠覆两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进化就是自然界中最典型的一次次颠覆。达尔文进化论中最漂亮的地方就在于——生物进化不是被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在物种间不同形态的颠覆和被颠覆过程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向。学界有一种观点就认为,那些脖子长一些的长颈鹿祖先因为更容易获取食物,孵育出更多拥有长脖子基因的后代,最终导致脖子稍短的物种逐渐被淘汰。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更是如此。正如尤瓦尔.赫拉里(Yuval Harari)在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中写道:

矛盾和冲突是人类文明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更是文明向前发展的引擎。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很容易可以总结出为什么今天互联网得以普及,比如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社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等等。这样说未免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事实上,当初发明了互联网的科学家们可没有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亲眼目睹它给整个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后才决定发明互联网这个东西。它的发明恰恰只是为了满足当时美国军方急需解决的一个矛盾——一个连接所有计算机的稳定通信系统。

人类文明在政治,科技和金融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许多学者开始分析并总结,为什么是欧洲引领人类加速进入这一波文明,并塑造了当今全世界的面貌,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按照赫拉里的话来说,这一切源于五百多年前开始的科技革命,一个人们开始主动承认自身的无知,运用大量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方式,不断拓展认知来推翻自身的过程。

大航海时代之前的地图上是没有未知地域的,对于那些未知的区域,人们宁愿将其标注成各种稀奇古怪野兽出没之地。那时候的人们相信”神“知万物,如果还有什么是圣经或宗教文献上没有解释的,那一定不是什么值得研究学习的。当然就算处在对宗教无比崇信的时代,也总有一些好奇的人会有一些“离经叛道”的发现或观点,比如伽利略提出日心学说。然而,伴随他伟大发现的,不是人们的欢呼,反而是来自宗教组织的迫害。

现在,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却是——公开承认自身的无知。人们不再为此感到羞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坦然面对,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心态。

牛顿三大定律解决了物体运动规律,甚至用于预测行星运动轨迹。但是十九世纪末期一系列的观测数据发现,微观物体的运动是不遵循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学家们没有固执坚持前人的理论,却发展出了相对论,颠覆了被验证且流传数百年的“真理”。伴随着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以及不久前证实存在的引力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次次得到了实践验证。但这也还不能下结论说相对论是完美的,因为物理学家迄今无法解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间存在的矛盾。然而正是这些无法调和的矛盾,催生了物理学向前发展的动力。

回到开头,Master的大胜无疑是继去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之后,Google对其人工智能的又一次成功营销。然而对于围棋界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随之而来,人们可以借助AI来开拓过去未曾企及的思维和认知。如同当IBM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以后,人类棋手借助机器AI,挑战并探索智慧终极极限那样。

这个道理对于个人来说也同样适用。

就在不久前,看到吴军博士在《硅谷来信》专栏里给大家分享了一条个人成长建议。大意是:

即便遇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意在要学会回过头来三思,一定不能假设自己是对的,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被对方的合理之处颠覆的可能。这样,一个人的技能,眼界、气度会超出常人很多。当然,要真正做到这样并不容易,因为一个人很难接受那些颠覆自己认知,不符合自己心里预期的主张。心理学家将这种认知偏差称为:

自我中心意识偏差Egocentric bias

但,既然是偏差,那就只能努力纠正。况且,被动的被颠覆,下场只能像一只短脖子的长劲鹿那样——被淘汰。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颠覆中寻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