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下海搞出100亿大企业

    1955年出生的郭凡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下过乡、当过兵,高考恢复后,考上了人大工业经济学专业。

    毕业后,他搞起了学术研究,凭着专业的态度和过硬的知识储备,提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反梯度理论”,发表了重要论文,年纪轻轻就晋升为副研究员,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学者。

     尽管年轻有为,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少耀眼的成就,但是还是有些流言蜚语让郭凡生很是不爽:学者只会讲道理、纸上谈兵,不能付诸于实践。

    他要证明给别人看,学者并非是浪得虚名,自己的学问是可以变成财富的。

    1992年,郭凡生在中关村一栋二层小楼扎下摊子,创办慧聪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慧聪网。

     当时慧聪主做信息分类杂志《中国商情快报——家用电器》,发布企业的供应、采购、招标等信息,跟后来马云做的黄页有几分相似。

      当时如果有人想买电器,拿着郭凡生的杂志,找到的价钱肯定是最低的,他也有了“中国分类广告之父”的称号。

       2000年,中国互联网时代拉开了帷幕,很多企业搞起了外贸生意,马云的阿里巴巴顺势而生,而郭凡生就把自己的杂志搬到了网上,正式创办慧聪网。

       有一次,郭凡生参加央视《赢在中国》节目时,一位一事无成的“屌丝”青年向他预言:马云将在电商领域打败他!

      当时已贵为电商界大佬的郭凡生哈哈大笑,表示你是在开玩笑吧,我现在已经成功了,你都不相信我,你一个穷小子,让别人怎么相信你?

       台上台下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个穷小子,但是后来一语成谶,而这个穷小子创办万网,被阿里以5.4亿人民币收购,成为阿里帝国的一员,他就是张向东。

        2013年,慧聪网股价翻了2.5倍,郭凡生定了一个目标:5年超越阿里巴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研究员下海搞出100亿大企业_第1张图片

1. 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在中国第一个做B2B,郭凡生确实是有先见之明,战略眼光不容置疑。

但是时代的发展太快,郭凡生渐渐有些跟不上了。

他“坚守阵地”,手里就只有一张牌——慧聪网,反观马云,主动出击,不仅有阿里巴巴和淘宝这些王牌,更有天猫、支付宝、蚂蚁金服、菜鸟等一众“实力派”,目前业务领域还在不断拓展,在商界呼风唤雨。

当年,郭凡生的慧聪网采取收费会员制,马云却敞开大门,免费让企业和个人进驻阿里和淘宝,从而实现了逆袭。

而在搜索引擎领域,郭凡生更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在2006年,他把中国搜索和电视广告业务出售,百度捡了个大便宜,在搜索领域少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虽说郭凡生的这些举动都是为了专注于B2B领域,但是却错失了向其他领域拓展的良机,以致于最后连B2B领域都没有守住。

细数互联网领域的巨头,比如阿里、腾讯、京东,大都是横跨多个领域,很少有死守一个领域的。

郭凡生死守慧聪网,不思进取,只能是原地踏步,毫无成就。

2. 家族式企业,缺乏得力干将

在上个世纪,家族企业遍地开花,光芒万丈,最出名的莫过于李嘉诚家族的长江实业,但是进入千禧年之后,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家族企业再难以保持强劲的竞争力。

慧聪网从2006年开始,就由郭凡生任董事局主席,侄子郭江担任首席运营官,两个人的阵容维持了很多年。

反观马云,创业之初就汇集了十八罗汉,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比如孙彤搞定了淘宝,吴泳铭搞定了支付宝,彭蕾搞定了蚂蚁金服等。

现代商业竞争,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环,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才能让企业保持创新性和活跃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究员下海搞出100亿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