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仓小市,远古夹仓镇的今世回响

在山东省日照城南有一座古老的村庄,每天还在延续着早市和晚市的传统。每天,时令海鲜、蔬菜瓜果、节庆用品都在这里汇集。乡亲们卖去货物换来资金,买来货物改善生活。

这就是建村于元朝的夹仓。夹仓巡检司、夹仓镇的故地。此处因海上贸易发达而一跃成为日照城南三大巨镇,也因海上贸易的衰落和历史风云的变化而归于宁静。

先是因为村西的海汊可以停泊入海的船只,有着海上运输的便利条件,逐渐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海运码头,发展成古日照县的通商口岸之一。古时的官府为“调节粮价、备荒赈恤”,在这里建立了粮仓(亦称社仓)。鉴于这里地处河海交汇的夹角,于是就有了“夹仓”的地名。

为了运输物资的方便,先民们在海汊之上建筑了一座十三孔的大石桥,既作为海船上下货物的通道,又成为通向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在海运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些商家拥有多条载重量达二三百吨的三篷三桅的大船,还有数量可观的小型帆船,都在这里停泊。

再往后许多年,这里慢慢不能停靠船舶,结束了数百年作为重要码头的历史。

据说,夹仓镇在以前四五百年间,曾经是当地土特产和外地商品的集散地,并有榨油和酱菜作坊数家;镇内商铺林立,码头上樯帆云集;明清两代均在此设有巡检司衙门,使夹仓成为方圆几十里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因为它是一个海口,人们又给以夹口的称谓,在这里居住的人口曾达到一千多户近万人之多。其中相当部分是商贾官宦人家和他们的仆役等,山西的商人亦前来从事贸易活动,他们曾捐资从南洋购买来一座硕大的分为三层的铸铁香炉,敬献于天后宫庙宇之内。相传,这样大的铁香炉在全国只有两座。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夹仓镇里居民构成中,以经商和从事其他非农行业者为多,种田的农户仅占少数。另外,尚有居住在镇内南部的部分居民,仍旧以传统的海洋捕捞为谋生的手段。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夹仓镇历史风云渐渐散去,唯有夹仓小市,早晚依次开启。默默传承着小镇的商业基因,时刻提醒着人们,巨镇规模不在,小镇古风犹存。

夹仓小市,远古夹仓镇的今世回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市上,乡亲们开始挑选自己需要的货物。慢慢走,慢慢选,一边观看着货物的色泽,一边想象着做熟的味道,或许此时味蕾的记忆打开,那就是下决心买下的时候。

选好自己中意的货物,下一步就要在乡亲们的手中变成美味佳肴。享受了美味,也可以再在夹仓小市购置一番,带回去慢慢地烹饪享受。

小市上的海鲜很多,乡亲们从海上捕捞而来,便可直接运到这里。黄煎子鱼、光鱼、八代等等,虾类、贝类不一而足。在台湾的夹仓乡亲,把能吃上黄煎子鱼卷麦面煎饼,当成记忆中的最大美味。这可是最直接的家乡记忆哟!

夹仓小市,也是我少年时练摊的地方。家里那时承包着五亩果园,在果树的空闲处,我们也种了豆角等类蔬菜,除了自己食用外,也拿到小市上卖出去贴补家用,或者来供应我上学时的部分费用。

果树到了盛果期,我们还会在小市上摆摊出售。其实仅凭小市和集市上的销售量很小,大多还是需要外地水果商来收购解决。

夹仓小市,一个远古商贸重镇的历史遗存。它的存在,说明历史总在不经意间在触动人的内心。通过它,和祖先交流,和古老的商业传统对答。

夹仓小市,远古夹仓镇的今世回响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夹仓小市,日照市深圳中路以南,一个让你留恋的地方。约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夹仓小市,远古夹仓镇的今世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