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电风暴药物治疗新进展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程晓曙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指24小时内发生≥3 次明确需要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或电除颤治疗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颤(VT/VF)。交感风暴、室速风暴、ICD 风暴均是其同义语。E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以自发、反复发生的VT/VF及发作性晕厥为特征,可引起短时间内死亡,因此正确识别与处理十分重要,目前治疗手段多样,但药物治疗是基石,且需个体化治疗,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还应考虑药物的促心律失常风险及长期使用的副作用。

心梗或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是ES的高危因素。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不明原因夜间死亡综合征等,以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等均为ES的常见原因。而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精神刺激、心电图长短周期现象、RonT室早等则为心室电风暴的常见促发因素。大多数ES可以被药物终止和预防,药物是治疗ES的基础。笔者就ES的药物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一、ES常规药物治疗

(一)β受体阻断剂

电风暴多由于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增高,激发室性心律失常,因此β受体阻断剂为ES的基础药物。2006年《ACC/ 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指出: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ES的唯一有效方法[1]。同样,2014年最新的《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中也肯定其显著效果[2]。MADIT-Ⅱ试验发现,高剂量组反复发生VT/VF需要ICD放电次数比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组明显降低,而只有低剂量组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生存率[3]。近期,Miwa Y等[4]报道42例ES患者,静脉使用了Ⅲ类AADs胺碘酮和尼非卡兰无效后,静脉给予超短效β1受体阻滞剂兰地洛尔,33例(79%)成功终止ES,但9例无效者均死于心律失常。在口服基础上,静注再给予β受体阻断剂可能进一步抑制ES[5]。以上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ES发生。

(二)胺碘酮

胺碘酮已被广泛用于ES治疗。最新研究表明,胺碘酮可阻断2型小电导-Ca2+-激活K+通道(SK2通道),其阻断效应依赖胞内Ca2+浓度并呈剂量依赖性[6]。HF时心室肌细胞SK2通道表达的上调与ES的发生有关,并且选择性SK通道阻断剂蜂毒明肽可以抑制ADP缩短和ES[7]。以上研究表明,胺碘酮抑制ES新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SK2电流(IKAS)。早期CAMIAT研究发现胺碘酮组心律失常死亡和室颤风险下降48.5%,总死亡率下降21.2%,但后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8]。最近,Yilmaz M等[9]对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安慰剂组(70%)VF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37%)和利多卡因组(38%),且胺碘酮组VF需要电除颤的患者数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同β受体阻断剂类似,口服联合静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抑制ES[5]。

(三)阿齐利特

阿齐利特是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可以同时阻断Iks和Ikr,延长APD及有效不应期。较大的SHIELD 试验中发现,125 mg阿齐利特可减少55%ES风险,而75 mg 阿齐利特只能降低53%因ICD放电引起的ES。但两组剂量阿齐利特均不能降低首次ES发生时间[10]。值得注意的是,125 mg组出现2例(4%)TdP。这与阿齐利特使平台期Ca2+内流增加,容易造成钙负荷,诱发EADs有关。

(四)雷诺嗪

雷诺嗪最初被开发作为一种抗心绞痛药物,但近来发现其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Antzelevich等首次提出雷诺嗪是通过抑制EADs和DAD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最新研究发现,雷诺嗪不仅可以通过抑制活性氧产生、CaMKⅡ激活和INa,L,从而抑制EADs,同时可以减少RyR2单通道的开放概率[11]。Nieminen T等[12]对猪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左前降支)模型观察发现,雷诺嗪不仅可提高VF阈值,亦可抑制T 波电交替(TWA)并降低其幅度,后者易发生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反映恶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近期,其又在研究TWA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死亡率及非持续性VF关系时发现:雷诺嗪组心源性猝死及VT≥4次风险明显下降。TWA≥47 μV时,安慰剂组的总体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增加,而雷诺嗪组无1例死亡,提示雷诺嗪对TWA有保护作用[13]。Morita N等人离体大鼠心脏H2O2灌流/超速起搏实验也表明,雷诺嗪可成功终止氧化应激介导的多源性VF和超速起搏介导的折返性VF[14]。以上研究表明雷诺嗪可以有效预防和终止VF的发生,尤其对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VF,是一种很有潜力的AADs,但有待大型临床试验的验证。

(五)研究阶段AADs(CaMKⅡ抑制剂、RyR2的稳定剂)

ES的兔模型和临床特征指出CaMKⅡ是导致ES一个潜在的重要分子[15]。CaMKⅡ使L型Ca2+通道再开放,Ca2+内流增加,延长APD,引发EADs,致各种心律失常。药物诱导LQTS兔模型中,CaMKⅡ抑制剂KN93及CaM拮抗剂W7可防止TdP的发生[16-17]。各种心肌肥大/心肌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动物模型中,CaMKⅡ抑制剂被证明可以抑制或防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这些数据有力表明,CaMKⅡ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治疗ES很有前途的战略性药物。

RyR2或SR肌钙蛋白基因变异使通道的敏感性和(或) 胞内Ca2+水平增加,进而降低RyR2开放的阈值,引起舒张期不适当的Ca2+渗漏,导致DADs和触发活动。RyR2的稳定剂JTV-519可增加RyR2对FKBP12.6的亲和力,减少SR的Ca2+泄漏,治疗恶性高热的特效药丹曲洛林稳定RYR2的域间交互,减少SR的Ca2+泄漏[18]。稳定RyR2的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小鼠CPVT模型中的应激性心律失常[19]和提高HF犬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20]。

(六)联合用药

目前除OPTIC研究外,尚无其他大样本比较联合用药对ES的研究。(1)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OPTIC研究发现,胺碘酮+β受体阻断剂比单独应用β受体阻断剂时减少73%的ICD电击风险[21]。(2)胺碘酮+美西律:近来,Gao D等[22]报道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胺碘酮无效后加用美西律,VT/VF发生及ICD放电明显减少,而单用美西律只有前3月有效。(3)胺碘酮+雷诺嗪:12例ICD植入患者,频发难治性VT,Ⅲ类AADs(主要是胺碘酮)无效后加用雷诺嗪,发现11例(92%)VT和ICD放电明显减少[23]。近期报道的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脏病患者,反复发生VT,胺碘酮和比索洛尔的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有效预防了ES的再发[24]。

(七)其他(丙泊酚、溴苄胺)

有1例报道称在使用美托洛尔、胺碘酮等传统AADs无效后,给予丙泊酚成功终止了ES,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有关[25]。国外报道1例溴苄胺终止ES,该患者基因检测离子通道、冠脉造影正常,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丙泊酚等均无效,推注溴苄胺并静滴,ES很快终止并未再发[26]。

二、离子通道病引发的几种特殊ES的治疗

( 一) B r u g a d a 综合征( B r S)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

奎尼丁是目前唯一推荐治疗BrS的药物。静注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可以终止BrS相关的ES,并且可以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地诺帕明、西洛他唑预防。对于ERS引起的ES也可以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和奎尼丁治疗和预防。近期, Sacher F等报道了1例反复VF的ERS患者,经ICD放电、多种药物及导管消融治疗均无效后,使用奎尼丁后J波消失、VF消失[27]。

(二)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

β受体阻断剂可以有效减少因LQTS所致TdP和VF的发生。近来,有研究比较了4种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及纳多洛尔)对1530名不同基因型LQTS (LQT1和LQT2型)患者的疗效,LQT1基因型患者4种β- 受体阻滞剂效果类似,但纳多洛尔最能降低LQT2基因型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28]。提示特定β受体阻滞剂预防首次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可能会受患者基因型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也可以阻止TdP的复发。同时应重视药物(如奎尼丁、伊布利特等)所致LQTS危险性、监测和治疗。

(三)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PVT)

大部分CPVT患者使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近来,有研究表明氟卡尼可以直接阻滞RyR2通道,从而减少CPVT Ca2+震荡和DADs[29]。Pott C等报道了1例因RyR2受体突变导致CVPT男性患者,已行ICD植入,给予β 受体阻断剂及钙拮抗剂后仍反复出现多形型VT,加用氟卡尼,随访未出现ICD放电及心动过缓。动物实验也证实氟卡尼能有效抑制CVPT的ES发作[30]。CaMKⅡ抑制剂KN93可以完全终止CPVT[16],有望成为CPVT的治疗新靶点。

三、展 望

E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涉及交感神经兴奋、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异常、β受体的反应性增高等。无论是给予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还是其他常用AADs,其终止ES效果仍差,目前很难发现适用于不同情况AADs的药物,我们期待临床上有更多有效终止ES的药物,为ES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 《门诊》杂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室电风暴药物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