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幸福感去哪了?

01

“为什么别人都看起来那么幸福快乐,而我自己却仿佛心头有座很大的十字架、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N年前,有段时间心情很是抑郁,感觉整个世界都黯淡无光。旁观他人,一个个似乎都有说有笑,日子无不过得风生水起,便好奇地问了闺蜜这个问题。

闺蜜显然是被我这个如此“一本正经”的问题震撼到了,顿了顿,说道:“你要不是这么问的话,别人肯定也觉得你每天过得乐滋滋、爽歪歪的,哪里看得出来你抑郁?同样,别人看起来幸福快乐,那也是因为你不了解TA的内心想法。”

的确不无道理:子非鱼,焉知鱼之“不乐”?

然后我问闺蜜:那么你呢,感觉快乐幸福吗?答案竟然是否定的!要知道,闺蜜平日里小日子过得很是惬意,满满的小资情调,从不见有任何抱怨,一直以为她内心深处必定是丰盈而富足的。

后来,又拿这个问题问了其他好几个朋友,出乎意料,竟然没有人感觉自己很幸福。不管是几线城市、有钱没钱、有颜没颜、芳龄几何、娃有几个、围城里外、体制内外......当真是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各自都有各自的酸甜苦辣。

怎么就没有几个人感觉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满呢?我们这些70后、80后、90后们,不是“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美好的时代、物质空前的富饶、科技前所未有的发达吗?

以为是自己的“调查样本”太小了,是小范围事件,不足以说明什么普遍问题。又或许,这仅仅是我们大天朝的独特情况?在欧洲留学时,曾被瑞士日内瓦的迷人风景所醉倒,那样美如仙境的国度,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应该都是惬意幸福的吧?

直到后来,在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见到达特茅斯学院的布兰奇弗劳尔教授对“一个人一生各个年龄段对生活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才有了另一番领悟。

一个人一生中对生活的满意度与其年龄阶段成“U”型分布。在15岁—45岁之间的这三十年里,恰好处于满意度直线下降的时候,过了45岁,满意度才开始逐步回升。而在31-50岁这个区间,几乎是个人生活满意度最低的时候。

原来,并非只有我们中国人“不快乐”,对于地球上的大多数人而言,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幸福度曲线”。

02

那么,为什么这个阶段的我们,“幸福感”如此之低呢?

1)中国自古有云:三十而立。三十岁之前,大可年少轻狂,恣意潇洒,大胆试错;三十岁之后,再任性就有点不合时宜,虽说“大龄”并不等同于“成熟”,但到了这个阶段,心智已经基本成熟,该挑在肩头的担子还得挑,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等责任摆在面前,容不得任何人去躲。

即便是无欲无求之人,也有自己的梦想,毕竟“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

2)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越来越忙,人们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也越来越焦虑。尽管现在的物质生活总的来说比二三十年前大大提高了,但高房价、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压力山大。

30-50岁,刚好在家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养儿育女、家长里短琐事缠身;在公司处于身负重任的中高层、社会的中流砥柱,再不能像从前那样无牵无挂,正是不敢松懈、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时候。

3)从象牙塔到步入社会的大染缸,终于开始“接地气”。原来的书生意气、理想主义遭遇到了现实的打磨和锤炼,30岁以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基本已经过去,“唯我独尊”的想法也早已消逝。开始逐步认清世界的真相,感觉到自己在大千世界的渺小——不过犹如沧海一粟。

“顿悟”之后,为了寻寻觅觅一块立足之地,而奋斗、而抗争。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这种“面对现实”的切肤之痛,比起少年时的“强说愁”,要来得更为真实而漫长。

4)开始学会面对和承担“失去”。时光易逝,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忙着忙着,我们会发现,童年回不去了,故乡也已不是昨日的故乡,昔日的小伙伴们(铁杆、闺蜜、同窗、朋友、战友、前同事们)都各自疲于奔命,许多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会在一起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过去或暗恋过或刻骨铭心爱过的人,也已经消失在天涯。至亲的祖父辈们渐渐老态龙钟、有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眼看着父母也开始变老......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吧,一路走来,总会有得有失,而“失去”的那些部分,有的尚可承受,有的会让我们伤筋动骨、几乎要了小命。

03

既然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有如此之多的不快乐的理由,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升“幸福感”呢?

学会适当减压,避免过度焦虑。虽说压力也能转化为动力,但是长期处于过大的压力之下,生活状态过于紧绷,心理和身体迟早会出现问题。缓减压力、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约三五好友小聚,偶尔看场电影欣赏一次音乐会,也可以听音乐、冥想、练瑜伽、游泳或插花、摄影、旅游、徒步,等等。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兴趣爱好的重要性了,有至少一项持久的爱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也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充实。

学会给“欲望”做减法。法国的乔治.桑曾经说过:“填不满的是欲海,攻不破的是愁城”。“求而不得”,是众多烦恼的根源。名利金钱也好,权势地位也罢......这些不过都是生外之物,也不是人生的真谛所在。弄清楚“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最重要,敢于对自己不想要的诱惑说不;否则就会随波逐流,陷入欲望的沟壑而不能自拔,到头来痛苦不堪,却发现什么都不曾真正拥有过。

学会面对和接纳失去。对于已经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错过的人,不要再苦苦留恋,我们能做的就是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而不是困顿于“已失去”之苦——每一段生命的旅途、每一个曾与我们同行的人,都会教给我们许多东西,从而使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我们当心怀感激。对于已经离开了的亲人和长辈,我们在怀念他们的同时,也学会了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坦然接纳失去的一切,就是放过自己,真正接纳自己。

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没有哪条道路是一马平川、毫无坎坷的,人生之路尤其如此。没有谁永远都是命运的幸运儿,因为谁都无法保证在人生之路上永远一帆风顺,但我们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挫折让我们学习和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从而保持生命的活力,得以继续前行。

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终身幸福!这是任何活着的人都无法忍受的,那将是人间地狱”。

可见,人生原本有起有伏,有欢乐也有悲伤。尝尽人间百味,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而美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幸福感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