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的家长群里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事件的导火线是,一位家长反映老师布置作业的问题。说自己的孩子听错了老师的要求,把作业写在了另外的本子上。孩子回来说老师不批她的作业,让孩子自己批。家长对此颇有意见,说老师把作业都交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说清楚,增加家长的负担,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则是不负责任。于是就公开在群里对老师横加指责,甚至上升到了质疑老师的师德有问题。
老师的回应是,她没有说过让孩子自己批,写错的孩子都会让其重做一遍的,如果家长对教学方法有意见,或对布置作业的方式有看法可以拿出来讨论,或向校领导反应,但请不要对老师进行人身攻击。老师又做了调查让家长们问问自家孩子,是不是让孩子把写错的重新补上的。
结论是所有写错的孩子都是重做的,并不是针对她们家孩子。
对于这件事本身,做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家长,真的可以不带任何偏见和情绪的去表态,老师真没有让我们自己批改作业。即使日常孩子的家庭作业我们自己都检查后,老师依旧认真批改,把遗漏的错误一一标示出来。对于教学工作,我是觉得孩子的班主任是特别优秀,特别负责的。
比如暑假里一般老师只是放假前布置完作业,就等着开学验收。而我们孩子的班主任,却是一直跟进,每周都会在群里让家长传一篇孩子的作业。量不多还劳逸结合。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不简单的老师,知道时间的力量,她在使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对她的认真的敬业态度,我们班的家长都是丝毫不怀疑的。
那么为何这为家长会对老师有如此激烈的看法呢?
反观她抨击老师的言辞,基本上都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该如何如何。很显然她为她理想中的老师做了很多的预设,而这位老师不但没有达到她心里的预期,反而有可能不喜欢她的孩子,她就有点失控了。
而老师的回应说:“我还没有自傲到说自己是个优秀老师的地步,但我是个严格的老师。”
也许这才是整个事情的根源所在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那位小朋友的家长说:“孩子刚上一年级时,老师就对她家孩子有意见,刚开学时老师就和她反映过她孩子在校的各种不良表现。而她觉得她的孩子只是有点顽皮好动而已,并不是坏孩子或者说是差生。所以她心里有抵触情绪,和老师沟通时态度有些不好。可是后来发展到,老师用笔戳过她孩子的头,推搡过她家孩子,她就忍无可忍了。
其实第一学期她就在家校群里说过这件事,家长们都劝她有效够通,结果还是弄到校领导哪里。说老师还保证过肯定会一视同仁,可现在却愈演愈烈……
她显然已经把自己和老师放在了对立面,明明可以用沟通就解决的事情,非要把它放在群里扩大化。国庆长假前三天,群里全是家长们的分析和劝解,可是这位家长不理解众家长的苦心,甚至对一些家长们进行了言语攻击,说有些家长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人心是面镜子,照照也好,她以为家长们的一边倒,是对老师的献媚,众人皆媚,唯她独醒。可想而知这场闹剧以引起群愤而截止。
事件的是是非非,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老师也是普通人,我们不能用光环把她神化。我只是非常的为之着急,同是成年人,处理方式却这么幼稚。她并没有得到她相当然的结果,且并不自知这苦果是她自己种下的……
事实上她刚开始遇到的情况,我相信百分之八十的家长都遇到过,因为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普通人,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是出类拔萃的,甚至更少。而老师需要把这百分之八十的普通的孩子都教成优秀的孩子,则必须把一些有影响学习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尽管只是试卷上的优秀,这仍是要付出很多的代价。所以老师很清楚,一开始就要给家长、孩子都敲敲警钟,以保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只是我们做为父母还没反应过来,永远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优秀。一但听到老师说自己孩子哪哪不好,可不就是像长满了刺的刺猬一样,马上就启动了本能的防御嘛。特别是从有权威的人口中听到自己的娃不好,感觉自己的娃就像被贴了标签一样不被待见,敢怒不敢言。
加上孩子的成绩确实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家长也是百般焦急。这时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就会心生积怨。
孩子从幼儿园鼓励式的玩耍,到小学阶段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大人孩子都需要一个适应期,有的人马上反应过来,决定帮助娃更好的度过衔接阶段,大多数人抱着观望的心态,被任务裹挟着陪着娃一起走,还有一小部分人光知道用一知半解的新式教育理念来感叹和评判教育的不足,然后陷入教真的状态。
就像这位家长,她的娃被批评、被指责、被留堂……相信大多数家长一样经历过。也同样担心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同样担心孩子学不好,同样担心孩子在校的一切未知的状况,可是心疼完孩子之后,大家都会理智的回归现实。
去想想老师为何要这么做,而不是把老师当作假想敌。即便是老师真的不喜欢自己的娃,家长们都会旁敲侧击的去热着脸问老师,怎么改变,怎么配合。这才是一切都为了孩子,不然家长们谁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呢。话说好多老师自己也是家长,特别是工作了多年的老师,她经历了太多的家长,你尊重她,她同样也不会看低你,更没理由去刻意针对你。
对于家长来说你的娃是心肝宝贝,你的娃最好能享尽人间温暖,并学好所有知识。但对于老师来说那是一份工作,她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让她教的知识,娃们能更有效的吸收,毕竟她是面对一群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恰巧就是那百分之八十里的一分子,你最应该考虑的是采取什么的姿势去面对才是重要。
通常我们家长提到学校的教育都有两种心态:
一.把学校看作一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机构,自己是消费者。如果对学校不满意,大声的提出意见,以为迫使学校改变就行。
二.和第一条正好相反,家长们常常不由自主的把孩子看成自己的产品,学校是评价这个产品优劣的地方,只要老师告状吐槽,马上就紧长的要死。
其实抱有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学校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品牌,你不可以用甲乙双方的标准来判断。学校它不是一个加工厂,你不可能指望把孩子交给它,十年后就保证还你一个有为的青年。学校的本质是真实社会的缩影,它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能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商业机构之间打交道的惯性思维来看待学校。
学校它是一个系统,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孩子们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孩子们进入学校,面对的复杂性和真实社会其实是不相上下的,除了遇到来之不同家庭的小伙伴,遇到年龄、性别、风格不同的老师和五花八门的课程之外,还会经历各种失败、成功、合作和竞争。和真实社会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孩子不会像成人社会那样有风险而已。
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即不是完全没主见的顺从,也不是指责和责怪老师关注的少,而是关注怎样才能把孩子的优势发挥出来。
你想想看,老师一开始谁也不认识,她为什么要去针对你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讨人嫌的去告诉你,你家孩子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她是在向你发出信号,希望与你一同克服、管理孩子性格上对学习有影响的一切可能,让孩子专注的多学知识。我们先不说老师是否高尚,但绝大多数老师都希望她的班级的优秀率足够高,不也是在帮你孩子学的更多吗?
当这位家长第一学期和老师沟通后,她一直处于一种较劲的状态,她每次帮孩子学习都像是努力向老师证明一样。关注的点不一样了,她当然会愤怒。我每次看她都是第一个交作业,第一个完成老师的任务,就感觉她很累。她的潜台词就是:“你看,我的孩子不是最差的吧?我的孩子很棒吧?我孩子什么都会了,你为什么还不给我孩子优秀?你是不是故意针对我?”
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在这里就又起了作用。
可是她忘记了孩子也是处于连续快速变化的过程中的,怎么可能一点不出错。这样的高压孩子怎么可能成绩平稳。更何况孩子即使当时所有的课文都会背了,生字都认识了,那只是强攻下的短暂记忆法起的效果,所以一到考试,孩子仍是做错或忘记。因为她的时间和精力都在那,其实孩子是痛苦的。
如果起初不去这样想,不是抱着一定要让老师非认可不可的态度去面对,家长和孩子都不致于这么累,累到情绪的爆发在群里这样开撕。她觉得她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没有错。她都没想想她这样维权的意义何在?她的目的是什么?这么做真的有利孩子的成长吗?
我们自认我们是家长,并努力去做个为孩子保驾护航的好家长,我们是不是该多想想怎么嵌入学校这个体系,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来帮助孩子,去成就他呢。即便是遇到不尽人意的老师,我是否能帮孩子化解掉不良的一面转化为有利的一面呢?
换一种思维,也许会少走很多弯路。这样不理智的开撕是对孩子的成长环境进行二次伤害。
(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