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一生只有短短39年,我会怎样度过?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当我翻完由张陈一萍和戴绍曾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虽至于死——台约尔传》这个问题就一直在我脑海里环绕,希望在我离世那天能像台约尔牧师一样活出不平凡的一生。
台约尔1804年生于英国伦敦,后在1827年携妻玛利亚赴马来西亚槟城向当地华人传教,除了马来西亚,他还曾奉差会伦敦会的命令,前往马六甲和新加坡宣教,于1843年病逝于澳门。他为中国人兴办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为中国人创造了现在使用最广的明朝印刷体、还将晦涩难懂的文理本圣经翻译成浅显易懂的浅理本圣经(半文半白,没接受过太多教育的人也能读懂),在和合本发行之前他所翻译的委办本是使用最广的中文圣经。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少年时期(1804-1827)
他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在他16岁那年,他们全家搬到帕丁顿,加入非国教教会帕丁顿教会,台约尔也是在那里正式接受他父母的信仰。在当时的英国,基督教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派系:圣公会(英国国教)和非圣公会(改革宗、信义宗、循道宗等等),前者有政府背景,由国王领导,接受政府津贴,后者是由一群虔诚的基督徒组成,领导由大家推选,活动经费来自信徒的捐款,所以后者一般比前者对信仰也认真许多。
在他决定前往中国宣教之前,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执业律师。18岁那年,他考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读法律(剑桥不是按照专业划分院系而是按照宿舍划分院系)。在剑桥的第二学期,他受到当时的传教差会伦敦会传教士密德师母的影响,决定放弃在剑桥的功课,当一名宣教士。
4个月后,他写信给他的父亲,告知他的理想:
亲爱的父亲,——我知道在家里无人比我更爱您,也无人比我更感到与您相离的痛苦;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必须离开您,我也愿意;事实上经过慎重的考虑和祷告,如果您也容许我的话,我愿意将自己委身在救主的工场上,更直接地被他所用,成为在异地的传教士........
由于对儿子的理解,他啊非常清楚自己的儿子不会乱来,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成为他最忠实的支持者。得到父亲的允许后,年轻的台约尔正式向伦敦会提出申请:
理事先生:词信为要将我自己推荐给你们一向所从事的传教大业;故此,容我向你们简介我个人的背景与观点。........
很快,伦敦会批准了他的申请,他正式进入了宣教准备期。1824年8月台约尔进入高士坡神学院就读,接受必须的基础训练。在校期间他深得老师的喜爱和称赞,写信给他父亲表扬他:
亲爱的先生:您的儿子离开高士坡,比我预期的还早;因此,我本想托他带信给您,就没有机会了。我对他在各方面的表现,至为满意;他敬虔、谦卑、温和、热诚,且天资优异、勤奋向上。将来在异教之地,他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传教士.......
槟城时期(1827-1835)
完成基本训练后,台约尔和太太正式前往马来西亚槟城,与1827年8月28日到达。此时的槟城十分需要人手,唯一的马来人传教士贝滕先生因为工作十分繁重,身体损耗极大,可是当时的台约尔夫妇并不是排到槟城而是华人居多的新加坡工作,看到当地的需要他主动考虑留下,并且得到了伦敦会恒河外传道部以及代表团的许可。
来到槟城做华人工作,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5个月后,他可以用中文学信,向领药的中国人传福音,并且用官话讲道。可是当时懂官话的华人不多,大部分人只会闽南话(因为当时槟城华人大部分来自福建)。他很快发现官话和方言之间的不同,甚至是差距。在给家乡的信中,台约尔写道:
..........我很惊讶中国话竟是这么难学。虽然,我们会说官话,说话与官话相近的人,可以很快知道我们在说什么。然而,此地绝大多数是福建人,他们不懂我们所说的。因为中国方言分歧之大,可使广东人所说的,对一个福建人来说犹如化外之言.........
当时台约尔的工作并不顺利。在和中国人的交往中,他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友善的民族,他们对免费的圣经和宣传册非常感兴趣,却对基督教抱有惯有的一种态度,即不反驳、不辩论、不相信。在给自己牧师的信中,他写道:
许多人前来,有些人要医药等物品,我努力向他们传福音。他们虽同意我所说的,却不相信,我感到无能为力。对我们而言,我们就是撒种,至于发芽生长,是这是那,我们并不知道。......
除了宣传基督教,他们还建立了女学。他们希望能够开办4所学校其中2所是女学,并且,也有女孩愿意来上学,可是好景不长,受制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女学很快就停顿了。1830年2月6日,他给伦敦会的报告中写道:
......我很难过地通知你们,我们所办的中文女子学校已经停办了大约十个月。这试炼对我们可谓不小,对师母尤然。.......我亲自跑遍了全城,分发这些传单,几乎无一遗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效果。
除了事业的失败,他们还刚刚失去了自己的爱女,雪上加霜的是伦敦会恒河传道部还出现了同工贪污事件以及多位同工离世,为此二人短暂搬到马六甲工作,于1831年3月底重新回到槟城。此时的台约尔终于不再是一个新手而是一位老练的工人。
为了保证工作的效率,以及对总部的服从,他率先创立了恒河外地区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恒河外传道部,起草了规章。规章如下:
......凡使用传教站印刷机出版之印刷品,需经三分之二委员通过,有关政治性或争议性之作品,需经理事同意,否则不得印行。.......
除此之外,因为从马六甲学到的经验,槟城的华人中文女子学校终于复校了,并且还实现了建立2所女子学校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此时华人的观念有了重大突破:1、对女子受教育的偏见有所改变;2、以前是传教士求父母,现在需要向传教士报名;3、当地老师愿意配合宣教士的工作。
后来接续他们工作的戴伊文对台约尔夫妇有非常中肯的评论:
她们的努力至终是成功的。他们所设立的学校,后来英国国内外都注目,也成为设立者满足的喜乐。......
在教育之外,台约尔还致力于铸造活字,今天中国最常用的明朝印刷字体就是他创造的。在槟城,他完成了铸造活字的准备工作,估算出大概需要多少个字范,多少钱以及招募专业工人。他在此时还发现了中文圣经的许多翻译错误,决心重新翻译一本新的圣经。
马六甲时期(1835-1839)
因为伦敦会内部的一些人事问题,以及中英关系的变动,伦敦会决议抽调台约尔赴马六甲为将来进入中国做准备.1835年10月26台约尔来到马六甲,开始新的侍奉。
这里的工作要比槟城简单许多。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英华书院就坐落于此,台约尔夫妇到来后,英华书院又迎来了一个大的发展时期,1836-1837年原本不到40人的英华书院连续两年人数高达整整70人,为此不得不加盖宿舍。
另外,这里有许多华人基督徒,并且人数也在加增。1835年有30位中国基督徒,1836年,参加崇拜的人日益稳定,1837年的最后一天一共有18位华人成为基督徒。
在铸造活字方面,台约尔已经开始铸造钢模,伦敦会支援了他许多物资。1836年2月打造3000个中文字。范的费用已经筹足,1836年4月6日,台约尔已经开始监督中文活字铸造厂的运作。
在圣经翻译方面,台约尔确立了三大原则:1、简明易懂2、忠于原文3、文词典雅,并在这三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开展了翻译的初步工作。
因为台约尔夫人身体不好,所以他们曾经短暂回英国休养一段时间。
新加坡时期(1842-1843年)
在教育工作上,当时的新加坡很多女孩子被贩卖为奴,刚来到此地不久,台约尔夫妇就在家中开办了女学。但是没过多久因为中国大门开启在即,只能将学校交给东方女子教育协会,后来,这所小学校成为现在大名鼎鼎的圣玛格列学校。
在印刷上,他们搬来了马六甲的印刷机,重新开始印刷并且组建了新的装订厂,恢复了中文出版,并且在这里重新进行造字。
不久之后,他们就撤离了新加坡,前往香港参加第一届传教士大会,进行进入中国内地的预备工作,可是台约尔在这次大会时感染上香港热病,在澳门返回新加坡的途中逝世,享年39岁。
这本书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例如台约尔生前的书信、纪念册、日记、差会的档案以及学校的资料,比较大的程度上还原了台约尔牧师,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戴绍曾牧师是台约尔牧师的玄外孙,所以可以收集到许多外人收集不到的一手资料。因此,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传记,阅读此书就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状况的年代,与许许多多的中国和外国先贤们面对面交流。
正是因为这个愿意,这本书破除了传教士是帝国主义侵华先锋的官方宣传,用大量的证据还原了真实的历史。那群至今被污名化的年轻人,放弃祖国优越的生活,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为我们建立了医院、学校、孤儿院、社会机构帮助中国完成了现代化转型。
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来不接受教训。对传教士泼污水,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并没有让我们过上更好地生活,反而让当代中国缺失了一种献身精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重新寻回这种献身精神对实现民族富强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总之,那条东来的船,为我们带来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