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七星”,召唤“神龙”

集齐“七星”,召唤“神龙”_第1张图片
破冰北极点

关于旅行,我们总是在说着“等我有时间了”,“等我有钱了”,“等我找到那个能陪我一起的人了”之类的句式。你以为还有下文,然而不出意外的话,它便这样就戛然而止了。

似乎,我们总是处于一种“只欠东风”的状态。就好像,只有集齐“七星”,才能召唤“神龙”一样。然而,何时才能真正集齐“七星”,谁也没有一个能够准确计算的数值。于是,大多数如我一样的人,都在听天由命地等待,那“东风”的到来。

所以,极少背包远行的我,对于“北极”的理解,仅停留在“寒冷”二字上。“很冷,四处都是冰山”,乍一听,普普通通当中似乎还透着点浪漫的味道。

关于旅行,通俗点说“不过是看看风景,吃点小吃,见见不一样的习俗。”文雅点说,就是暂时脱离世俗的琐碎之事,给心灵休个简短的假期。毕淑敏老师则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知道一点彼地的历史。

至于为什么选择“北极”,则是自己心心念念的一个梦。圆梦,自是要趁早。不然,必有力不从心的那一天。

“世上大多数梦想,并非破灭,只是被主人以各种理由推迟,直至无力完成。”

殊不知,除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自然风光,北极还有着不同于普通风景区的“凶险”。当然,我所列举的书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仅限于“旅游观光区”的开发阶段。

“1845年,英国政府宣布:谁能第一个打通北极西北航线,奖2万英镑。英国的约翰·富兰克林爵士,不顾近60岁高龄,上前揭了榜。1845年4月,在英国伦敦港,富兰克林与简夫人挥手作别,共计129人的探险队隆重出发。”

这支声势浩大的探险队,却于3年后在威廉王岛的大鱼河畔全军覆没。

然而这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例惨淡收场的探险之旅。

“1956年,在巴伦支第三次北冰洋探险中,到达北纬79度以北。巴伦支和船员们,挨过了难以想象的苦难,在北极度过冬天,等来了第二年夏天。巴伦支因长期营养不良,患了严重的坏血病,生命垂危。”

即使北纬79度以北,是当时人类北进的最新记录,却也依然无法阻挡北极对想要靠近他的人类作出的考验。

“1597年6月20日,虚弱无比的巴伦支,最后看了一眼大海,旋即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看,北极就是这样考验着人类对他的向往之心。

连作者都禁不止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要向北极冲刺,甚至明知是死路一条?”

“他们是为了钱吗?”

“那是为了名吗?”

同行的极地专家给出了答案:“我揣测有一种动力,驱使他们一往无前。”

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动力,才能让他们视死如归呢?然而这个问题,只有他们本人才知道答案。不过,我猜想“凶险”或许也可以说成是另一种魅力,召唤探险家们趋之若鹜的无上魅力。

探险和旅行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样的,那便是对于远方的向往之心。区别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

毕淑敏老师说,年轻的时候在西藏阿里当兵,总听人说那里是地球的“第三极”。于是便生出想去南极和北极去看看的想法。

梦想在她的心里埋藏了近半个世纪,虽然渐渐发霉,却从未消失。她终于集齐了“七星”——钱,时间,有人筹划和组织、胆量。终于万事俱备了,也等来了东风,于是她成为了到过北极点的,全世界的两万多人当中的一份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集齐“七星”,召唤“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