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阅读》:爱上阅读也是项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高效能阅读》中,作者原尻淳一以现身说法的方式,阐述了“爱上阅读”在当前阅读环境下的重要性。

    这位广告人出身、龙谷大学(日本)经济学部的客座教授在这本13万字的书中谈到,当下阅读环境的变化,不仅只限于海量信息的“涌入”,在阅读渠道与载体方面,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不再“一家独大”,以博客、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消费者自主媒体提供了新的阅读渠道和载体。这些变化,不仅扩充了阅读者的阅读范围,更重要的是促使了阅读者在具备传统大众媒体的受众、单纯的内容接受者身份的同时,也变成了内容和信息的生产者,反哺甚至主导新的阅读。

    原尻淳一认为,这些变化就阅读者而言,旧有的只专注于投入高效的阅读方式已不再适用;通过获取更多高质量的信息,实现 “产出”的“目的阅读”成为了当下的阅读的关键之所在。这有点类似于孔子说的举一反三的道理。数以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那么,究竟该如何在新的阅读环境下,实现以“产出”为目的的高效能阅读呢?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原尻淳一以初级阅读到高级阅读再到充分应用进阶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实现高效能阅读的89种技能。其中,贯穿于始终的是“兴趣”即“爱上阅读”。

1  克服通读恐惧,行使读者权利,利用目录阅读,掌握跳读、选读技能,提高阅读的兴趣和效能

      在原尻淳一看来,要拥有“爱上阅读”的技能,首先得从“克服”阅读恐惧开始。原尻淳一“现身说法”,以自己童年的“学渣”经历为例,讲述自己之所以厌倦阅读,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陷入了“必须通读”、“一本书必须从头读到尾”的陷阱,从而使阅读从“痛苦”和“恐惧”到“麻烦”最后到“讨厌”。因此,他在《高效能阅读》之首便援引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读者权利十条”(不读、跳读、不读完、重读、读不择书、读不择地、随意选读、朗读、默读的权利以及包法利症)提出,阅读者有依据兴趣跳读、不读完、随意选读的权利。

      当然,“跳读”、“选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随便翻翻,也有可以“有章法”的翻翻。其中,原尻淳一提到了目录在“跳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目录是书本中选读的重要阅读工具之一,充分利用好目录,实现“目录阅读”是实现高效能阅读的一项技能。他指出,所谓“目录阅读”就是阅读者要认真、仔细的阅读目录,挑选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章节进行阅读。

      在他看来,“目录阅读”是阅读者有序“跳读”的前提和基础。阅读者可以在目录中寻找书中自己“喜欢看”、“应当看”的章节,对特定的章节“跳读”。此举实现了阅读者有序“跳读”,有效的预防、破解“通读恐惧”。而当阅读者进阶到喜欢读书后,目录阅读照样有用,阅读者可以通过目录阅读了解书籍的逻辑结构,在选读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的预测书籍的内容,阅读完选定的内容后,再阅读“跳读”部分前后的内容。这样既提高了“跳读”的水准,同时也提高的阅读的速度,也是速读的重要方式。

      以“目录阅读”为导向的“选读”、“跳读”是阅读者去除通读恐惧的良策,也是进入喜欢阅读后,提高阅读效率的法宝。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原尻淳一一直强调的观点,就是当前环境下的阅读,是以“产出”为目的的“目的阅读”,阅读者仅仅停留在去恐、喜欢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服务于“产出”。阅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有目的意识,要设定一定的消极选项,要及时的切除与目的不符的文章,对索然无味的书和文章也要及时的停止。不要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也不要强迫自己去读于目的无关、而且自己又不喜欢阅读的文章。强迫自己,不仅为降低自己对读书的热情,无助于阅读去恐,而且也是浪费时间,于阅读效率不利。

2、降低阅读门槛,激发阅读好奇心,保持阅读热情,为阅读提供持久动力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阅读是没有止境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也不仅是去除通读恐惧那么简单。

    这就好比登山,我们有了登山的兴趣,就马上可以去登顶珠峰吗?这是然不行,久而久之,刚刚去除的读书恐惧,也会因此而重出江湖。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原尻淳一着重的提出,对于新入门的读书者,尤其是所谓的“学渣”,阅读应当尽量的降低阅读的门槛,最好是从薄书开始,要学会体会阅读的获得感,进而激发和持久保持阅读的兴趣。

      原尻淳一还谈到,阅读的形式也是多方面的,不能仅局限于用眼读,还可以用耳朵“读”。这一点,尤其是对“学渣”。在这里,他特意在书中举了自己阅读《复苏的中世纪欧洲》一书的例子。原尻淳一说自己刚开始认为这本书很难读,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作者就该书的视频讲座资料。凭借这些视频讲座资料,他很快的掌握了该书的要点和精髓。在他看来,听完书再回去读书,就如同听音乐会,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降低了阅读门槛,有利于不善于阅读者的阅读。

      原尻淳一认为,阅读者的好奇心对阅读的持续性和兴趣也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激发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了解书籍的作者开始,了解他的人脉、履历,甚至实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作者的奇闻异事,都能够激发阅读者的兴趣,从而使阅读者的兴趣从人转移到书。而且,这也有利于阅读者进一步了解,更接近的理解作者的思想,从而理解阅读内容的本职。在这里,原尻淳一甚至鼓励阅读者利用当下发达的社交网络,拓展渠道,与作者直接对话,通过“零距离”从而成为“第一读者”,在交流中更加读懂作者、读懂内容。

      此外,原尻淳一主张阅读者通过扩充社交,来保持阅读的持久热情。这其中,就包括通过给自己喜欢的书排名的方式先简后难,以及参加书店的读书活动、参观同事朋友的书架等,这些除了阅读思想的碰撞外,还可以实现“以书会友”,从“孤独读书”到“社群读书”,实现阅读的相互促进,保持阅读的持久热情。

3、以目的阅读为引导,倡导“2D+3D学习法”,激发阅读的内驱动力

    原尻淳一通过《高效能阅读》要告诉我们的是,兴趣是确保读书不再成为阅读者的“负担”,该观点贯穿于文章的始终。

    不过,在这本书中,他也告诉了我们,兴趣阅读与目的阅读是对孪生兄弟。在当前的阅读环境中,阅读不再如从前只关注“投入”,而不计产出;当下的阅读是以“产出”为目的的目的阅读。兴趣是阅读的保障,而不是阅读的终极目的。

      原尻淳一特意举了他在大学任教时一个学生的例子。这个学生爱好新闻传播,便加入了学校报社,但他在与报社前辈闲聊后发现,校报社的办报模式僵化,并不是自己所想要的。于是便没有加入校报社,而是自己通过阅读自学社交媒体传播、写作、摄影、采访等,利用社交平台,建立了自己网站等,实现了产出(创建网站)。

      通过这个例子,原尻淳一阐述了阅读的功能价值,以及目的在阅读中的引擎作用。原尻淳一认为,“缺少动力”, 不明白为什么要读自己不想读的书,是人们不愿意读书的原因之一。当我们激发起阅读兴趣,实现阅读保障的同时,一定要强化目的阅读观念,这在是前面提到的“跳读”、“选读”的消极选项时,笔者也谈到了原尻淳一的这一观点。

      事实上,这种服务于目的,反哺于现实的观点,也是《高效能阅读》中,原尻淳一始终强调的“2D+3D学习法”的精髓; “2D”指的是基于教科书等平面媒体的单一媒介,以二维信息为主的学习;这类学习的缺点,就是缺乏实际的体验感,最终会导致阅读无趣。而“3D”则指的是来自于真实现场的,现实社会的信息。在原尻淳一看来,当前环境下的阅读,应当是以2D阅读为依托,结合现场的3D阅读,以目的为导向,通过兴趣保障,进而消除阅读厌倦心理,实现阅读产出。

    总之,原尻淳一认为,阅读的关键在于兴趣,阅读的目标在于产出,阅读者要依托“2D+3D学习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阅读的内驱动力,实现阅读者的自身目的。

    《高效能阅读》是本传授阅读技能的书,通过该书原尻淳一给我们讲述了89种在当下,实现高效阅读的锦囊妙计。笔者在此谈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像阅读完成后如何产出、如何选择阅读地点、阅读工具妙用等,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阅读》:爱上阅读也是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