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引爆了朋友圈。
作者是一名母亲,文中称她的儿子在学校多次受到同学欺凌。11月24日,孩子在学校上厕所时,两名同班男同学也来了,其中一名说:“我要开门看你的屁股”,另一个则把装有厕纸和尿液的垃圾筐扣在了孩子头上。孩子遭遇此事后情绪激动、入睡困难、易怒,被北京市第六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家长去学校要求:1、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2、保护孩子不受二度伤害;3、让施暴者家长道歉;4、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但学校要求家长放弃这四点诉求,在随后的声明里“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
此种做法,一则冷冰冰的声明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慨。学校如此不作为,家长们应该怎么办?
2
朋友家有一对双胞胎,今年刚上幼儿园,兄弟俩是八月底出生的,是班上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孩子。开始的时候朋友并不担心,毕竟是两个人嘛,而且俩孩子特别喜欢上幼儿园。
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却发现俩孩子起床时不那么积极了,嘴里一直嚷着不要去幼儿园,每次朋友都是诱哄加训斥才能让他们乖乖起床,到了幼儿园就眼泪汪汪,说:妈妈,你要早点来接我们。
朋友问老师孩子在学校怎么样,老师说:玩得挺好,吃饭也行,放心吧。朋友也就真的放心了。
直到有一天她去接孩子,远远地看见孩子班上一个很粗壮的男孩把她两个儿子都推倒在地。俩孩子顿时就哭了起来,而那个男孩的家长看都没看就扯着孩子走了。
此时天色已晚,老师也在着急穿衣服拿包下班,加上家长们都堵在门口接孩子,根本无暇顾及这一切。
回到家以后朋友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才说这个男孩经常欺负他们。朋友想小孩子嘛,打打闹闹是正常的,没打算过多追究。
可过了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心有余悸。恰好那天又是她接孩子,那个男孩又推了她小儿子一把,而她小儿子当时正站在楼梯口,要不是旁边有个家长及时托住他,孩子很可能就从楼梯上滚下来了。
朋友气愤极了,要男孩道歉,而这个男孩的家长很不以为然,非但没有训斥自己的孩子,还觉得朋友小题大做。
朋友只好把问题反映给了老师和园长,好在老师和园长态度比较好,赔礼道歉说以后会多多注意。可是那个孩子的家长,始终是很强硬的态度,幼儿园方面也拿他没办法。朋友忍不住担心,那么多小朋友,老师不可能什么事都看得那么仔细。如果孩子再受欺负呢?
最近朋友的老公打算给孩子报名让他们学习跆拳道,而且每天都要叮嘱他们很多遍:别人推你们的时候,要记住狠狠地推回去。知道了吗?朋友说孩子们懵懵懂懂地点着头,眼神里却透露出无辜和害怕。
3
好像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不能让自己家的孩子受欺负”这个问题了。
我有一个同事最近也为女儿的“软弱”上火:玩什么都能让别的小孩抢了去,比如她在荡秋千,玩得好好的,看到别的小孩来了,赶紧跳下来就跑。她就教孩子一定不要让别人抢了东西去。可是教了好像也没用,她真的很担心孩子以后在学校受欺负。
那么问题来了,从家长方面来说,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事件?
入学前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往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比较内向,但喜欢跟小孩子玩几乎是每个小孩的天性。家长应该尽量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制造孩子与别人相处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学会与人交往的规则,学会如何与小朋友更好地相处,包括有矛盾以后怎么解决等等,在入学以后不至于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感到害怕。
不要给孩子限制太多,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建立适度的规则
见过很多孩子的家长,有的是妈妈,有的是姥姥或者奶奶,对孩子总是有特别多的要求,“宝贝,不能到处跑”、“宝贝,这个树叶不可以摸,很脏”,“宝贝,不能拿拖把,你不会用”、“宝贝,别乱涂乱画”等等,邻居家有个小孩就这样,被他的姥姥管得特别乖,有好几次我觉得他特别想跟我家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蹦跳着玩,可是姥姥总是在旁边说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他就只能乖乖看着。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比较压抑,比较安静,压抑自己的需要,该争取的东西不会争取,比较容易会成为被欺负的那一个。
对孩子的玩具,尊重孩子的支配权
对自己的玩具宣示所有权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所以家长不要剥夺了孩子支配自己玩具的权利。他若不想给小朋友玩,不要强迫。这样他才会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
建立边界意识很重要。这样以后在学校如果有人侵犯了他的边界,他也有能力很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认清楚孩子欺负别的小孩背后的需要,引导他认识到某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孩子喜欢动手动脚,不仅是打别的孩子,甚至会对家长动手,这类孩子分两种:一是家长纵容,变相的鼓励孩子变得强势,导致孩子肆无忌惮。二是孩子仅仅是觉得好奇,或者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对于第一种,家长应该认识到这样一点:纵容孩子大人就是在纵容暴力。一味的纵容,只会让孩子在暴力的路上越走越远,长大后可能的结果是沦为社会暴力分子,成为街头小混混、流氓或者罪犯。对于第二种,家长应该检讨是不是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或者没有真正地了解他的需求,试着去了解孩子,同时要让孩子意识到某些打人或者羞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要 孩子不使用暴力,家长先从自身做起
家庭和谐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之所以有暴力行为,可能是他的家庭里有这样一种行为模式:父母相互之间或者一方习惯性地用暴力解决问题,这里的暴力不仅仅是指行动上的暴力,还包括带有讽刺、羞辱、挖苦、嘲笑色彩的语言暴力。
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模式,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同学、老师甚至是他长大以后的同事及伴侣。
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鼓励孩子受到委屈以后说出来,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相信他。
有的家长喜欢教育孩子“听话,别惹事”。并习惯性地以为孩子出了事一定是他哪里做得不好。事实上,很多时候,你不惹事,事会来惹你。出现问题以后,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要选择相信孩子,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让孩子相信,父母是他最大的依靠,这样他才会第一时间寻求帮助。
家长们多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有人针对校园霸凌事件写下这句话: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而这个前提是,家长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恶。
根不正,苗难红。教育好孩子之前,先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想强调一点,关于校园霸凌的界定并不明确,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学校方面也并非很作为,此种情况下,家长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防患于未然,尽量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