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刘邦为何约法三章_5则(20171206)

火炬有火炬的光芒,蜡烛也有蜡烛的微光

在乔治·艾略特看来,你就是你的生活环境的产物。如果你沉醉于一些抽象极端的想法,排斥自己身边混乱不堪的日常生活环境,就会犯错误,相反,如果你立足于家乡和现实的情况,遵守家乡与家庭的具体生活习惯,才能更顺利地成长。

你也能读到乔治·艾略特激情的一面。她对小人物充满了同情和敬意。你看,虽然多萝西亚成不了特蕾莎修女,但是不能否认特蕾莎对她的影响。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忽视多萝西亚对周围的影响。火炬有火炬的光芒,蜡烛也有蜡烛的微光。我强烈建议你读读《米德尔马契》的最后结尾。乔治·艾略特讲到,尽管多萝西亚的一生并不像理想中的那么美好,但是,这不过是年轻而正直的精神在不完美的社会条件下挣扎的结果。没有一个人的内心强大到外部世界不可能影响到他。乔治·艾略特讲到,“世界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至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地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们”。

——何帆《移情力3:如何精准地理解他人?》




小心你那些特别引以为傲的品质

关于苹果与刀子的隐喻。

想象你有一把锋利的刀子,你非常善于使用它切苹果,这件事你做得太漂亮了。那么,当苹果切好后,你舍得放下这把刀子吗?

这里的意思是,要小心你那些特别引以为傲的品质,这些品质最初多是用来处理痛苦的。如果你太爱你的那些引以为傲的品质,那么,为了滋养它,你会不自觉地重复追寻一些类似的痛苦,因此你不断陷入到人生轮回中。这些相似的痛苦,就是你引以为傲的品质的养料。

如果陷到这样的逻辑后,我们就成为了受虐狂,不断主动追寻一些类似的痛苦来虐待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常因为自己所在的外企公司里,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焦头烂额。很有意思的是,他的人际冲突都发生在和下属的关系中。他的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有相同逻辑:他很有耐心,没有领导架子,充分考虑对方需要,很讲礼貌,但越来越多的下属对他越来越不尊重。

他几次找我诉苦,听多了,我也有些不耐烦,有一次我忍不住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可以这样对你。

他表示很不理解,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我解释说,每个人都喜欢做有用的事,而不喜欢做无效的事,如果你的属下发现,他们可以不尊重你,那他们就会越来越不尊重你。也就是说,如果你只会使用耐心、没架子、充分考虑对方需要等方式对待属下,而没有一点霹雳手段,那就是在教你的属下对自己不尊重。

听到这里,他说明白了,但他觉得自己就是无法用霹雳手段对待哪怕任何一个人。他也认为,正是因为一直使用这些“让别人感觉很好的方式”才赢得了现在的职位,所以如果让他放弃以前的做法,他会觉得很难。

我赶紧对他说,我没有说要你放弃以前的做法,你的“让别人感觉很好的方式”会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很有效果,只是你只会使用这一种策略,这太单调了一些,所以你可以在继续保有这一方式的同时,再增加一个新的方式。这样一来,你就会灵活很多。

他心中是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对话模式:“我为你们考虑很多,你们能不能为我考虑多一点,你们这些自私的坏蛋,你们肯定不会考虑我的需要的。” 用上周讲的投射性认同的ABC来分析,他的A就是“我为你们考虑很多”,B是“你们能不能为我考虑多一点”,C是“你们这些自私的坏蛋,你们肯定不会考虑我的需要的”。

显然,他是一名迎合者,而当他构建关系时,就会将这个内在的对话投射到外在关系中,而对方也会不自觉地认同他的投射。这就是说,他的属下之所以不考虑他的需要,对他不尊重,根本原因是他在教他们这样做,而他随之产生的怨气,也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他的这种内在对话模式,也是在他自己家中形成的。他在家中是老大,下面有弟弟和妹妹,父母一直疼爱弟弟妹妹,并要求他做一个尽责的大哥,但无论他做多么好,父母仍然是疼爱弟弟妹妹远胜于他,而且弟弟妹妹好像也总是不领他的情,这让他心中总是憋着一肚子怨气。

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只是这种营造,是一个轮回。轮回,在我看来,是为了给自己制造机会,解决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作为缺少力量和资源的孩子,他不得已用了迎合的游戏,为自己赢得了一些被家人看见的机会,但也积攒了很多怨气。现在,作为成年人,他有了力量和资源,就有了机会可以去觉知并改变自己。不过,如果他没有觉知自我,而是非常执着地认同自己的这个迎合逻辑,那么,他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内心的钩子

苹果与刀子的隐喻,讲的是每个人自己范畴内的东西,而如果从关系的角度看,则可以有另一个隐喻 —— 内心的钩子。

可以说,人和人之间的投射与认同的游戏,就像是一个人要去你家里挂衣服,但你家里必须有钩子才能挂得上,假若你根本没有钩子,他发现没地方挂衣服,自然就会放弃。

山冈庄八的历史小说《德川家康》中有一个传奇的和尚,他年轻的时候自称随风,许愿给日本带来和平,并游遍日本拜见了很多诸侯,可是,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引起纷争。

四十来岁的时候,他领悟到这些纷争是自己的心勾起的,深以为耻,决心改变这一点,并起了新名字,叫天海。从那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用什么语言说话,再也不会引起纷争。

最危险的一次是他去劝说北条家。当时,北条家想对抗已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天海想劝说北条家顺应天下大势,不要发起无谓的战争。他说的话很直接,几次令北条家领主北条氏政非常不愉快。如果换做别人,北条氏政早就喝令属下杀死对方,但北条氏政发现,他好像就是对天海起不了杀心。

这是因为天海虽然说话直接,但既不投射杀心,又不认同杀心,所以他既不会在北条氏政心中去挂“杀心”这件衣服,北条氏政也无法在天海心中挂“杀心”的衣服,杀心也就无从生起了。

这是小说中的情节,似乎听起来不够靠谱,但这种故事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我曾给一位国企中层做简单的咨询,这位男士有一个女儿。他的重男轻女的父亲执着地想要一个孙子。可是,他在国企,当时不能生二胎,如果生就只有辞职这一条路。其实他和妻子都很喜欢女孩儿,已经有了女儿,所以不太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他父亲使用各种极端手段逼迫他,例如几次把家里砸个稀巴烂,甚至还威胁杀人。他非常恐惧,知道父亲的暴虐性格,真的担心父亲会干出这种事来。

那时我还没有正式做心理咨询,于是犯了咨询师的大忌,我给他接连提了十多个建议,而他一一否掉了。当最后一个建议被他否掉后,我突然感觉到,房间里有一股极为沉重的东西,气压都变得很低。我知道,那是恐惧。

于是,我请他谈谈恐惧。这是他儿时无比痛苦的体验,父亲常常打他,这让他对父亲埋下了浓烈的恐惧。他之所以一一否掉我的建议,并非是理性,而是这份儿时的恐惧所致。

我给他提了最后一个建议,让自己一遍遍地回忆并体验这些恐惧,让凝结住的恐惧在他身上流动,并且请他一定记住,这时你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他花了多天时间,一遍遍去体验恐惧,潜移默化中,开始有变化发生。

当时我们是在北京做的咨询,等他再回到家时,外表上看他还是他,但一遍遍体验过恐惧的他,内在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回家没多久后,父亲竟然主动提议,不想和他们一起住了,想在他们所在的省会城市租一套房子住。过了一个多月后,父亲再次说,和你们住一个城市真没劲,我要回老家,你在老家县城给我买一套房子。也就是说,这位父亲不再干涉儿子小家庭的事情了,这是这位男士以前完全不敢想的好结果。

这个故事,我认为是因为他抚平了恐惧父亲的“钩子”,结果父亲就不去他心里挂“恐惧”这件“衣服”了。

——武志红《思维14 | 抚平你内心的钩子》

没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感觉武志红说的是对的。
手里拿着锤子,所以看什么都像钉子。




刘邦为何约法三章

一个有意思的误解。

我们都知道,在进攻咸阳之前,刘邦项羽那一伙人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就当王。请注意,这可不是说,你当天下的王,不是,是当秦国的王。所以,我们看,刘邦得到咸阳之后,和百姓约法三章,秋毫不犯,秦国的宫殿也纹丝不动。

过去总是以为这是因为刘邦比较仁德,其实这是因为他可能当上秦王嘛,自己的东西当然舍不得烧。但是项羽就不一样,秦国不是我的国,所以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

——罗辑思维《第400期 | 重要的事情做三遍》




在这个时代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珍惜自由,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脱离当前文化的束缚,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和所有人一起,重新塑造一个新社会。

社会对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文化和制度的多样性

人在出生以后,会通过迎合别人的看法和预期改变自己的行为,逐渐成为一位“社会人”。最后,社会成了一个大舞台。我们都在按照社会给的剧本,在后台准备,在前台表演。但是剧本多了以后,舞台对我们的控制力就小了。在社会学中,这个剧本是文化和制度。当我们只接触到一种文化和制度的时候,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制度,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就会变小,甚至人们可以反过来改变社会。

【案例】

在民国以前,中国是儒家文化传统。在这个文化传统里,结婚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人要是敢自由恋爱的话,整个社会都会谴责、甚至拆散这个家庭。但是到了民国的时候,西方的思想涌入到了中国,自由恋爱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当然,这个时候也会有人站出来说这样做“有伤风化”,但是这种看法已经没什么用了。到了现代,如果还有人再提倡包办婚姻那一套,反而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

宗教会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永远存在。

宗教的定义是由三个条件构成的:团体、必须遵守的教条和让追随者膜拜的东西。放眼我们现在的很多事物,比如游戏、健身、旅游等等都符合这个定义,因此它们可以称为宗教,或者正在慢慢变成宗教。

【案例】

我们可以来看看足球运动符不符合宗教的定义。首先,它有一个团体,可以是俱乐部,也可以是粉丝群。另外,它有很多资料让球迷们去学习和遵守,甚至达到了狂热程度。有一些球迷在比赛开始前会制定一些规则,比如说“开赛那天不准穿红色衣服”“必须准时看完全场球赛”等等。最后,米兰的圣西罗球场就是大多数足球迷的圣地,每年都有大批球迷到圣西罗球场进行朝圣之旅。这样看来,足球运动具备了团体、必须遵守的教条和让追随者膜拜的东西三个条件,完全符合宗教的定义。

——乔恩·威特《社会学的邀请》| 孙鲁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摘:刘邦为何约法三章_5则(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