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中国真要经受这么多的危机吗?

      中国人好像是一直生活在危机之中。不断有各种专家警告说某某危机迫在眉睫或者迟早要发生。土地专家警告说,中国正以每年将近1000万亩的速度大量丧失耕地,如此下去我们将无立锥之地;水利专家警告我们,中国正面临着水危机;最近更有能源危机的警告:中国现在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已经超过40%,一旦国外供应停止,不出一个星期,将有近一半的汽车和飞机因为没有燃料而开不动。


    据我的记忆,造成巨大声势的危机警告是上世纪90年代中的那位美国人赖斯特·布朗发出的。他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谁来养活中国?据他的测算,再过20~30年,中国的粮食供应将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又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粮食,所以危机在所难免。发出这些警告的都不是普通人,而是有专门知识的专家。他们有数据、有计算、有分析、有比较,言之诤诤。不要说外行人没有反驳的能力,内行专家也纷纷响应。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高瞻远瞩,糊里糊涂过日子,谁也不去操那份心。中央领导可不能糊里糊涂过日子,得弄个明白,并且采取预防措施。不过这么多的危机确实够领导们操心的。本文将帮助大家分析哪些危机是虚拟的,哪些需要认真对待。


    最能够使人宽心的是关于粮食危机的回顾。新中国成立时,人口是5.3亿,估计大约有25%的人吃不饱肚子。当时如果有人说我们将来要喂饱13亿人口,而且不但要吃粮食,还要吃水果、吃肉、吃海鲜,人们一定以为他是白日说梦。可是半个世纪以后,还是这块土地(其实耕地还减少了几亿亩),还是中国人,竟然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愁没有粮食吃,而是需要减肥了。


    这样的事实未见得就能够说服人。坚持认为有粮食危机的人还会说: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挨饿,难道这不是事实?的确,营养不良、挨饿,这都是事实。但是原因根本不是粮食生产不出来,而是他们没有钱,或者虽然有钱但是拿钱买不着粮,因为没有市场。如果有市场,全世界一点也不缺粮,买一点进来,或者少出口一点,就不会饿死那么多人。的确,是市场救了人类,可它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对穷人极不公道。市场上样样都要钱,而穷人就是没有钱,搞得他们寸步难行。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没有市场,否则的话穷人富人一块儿完蛋。我们只能想办法扶贫,克服市场的缺点。如果粮食危机不存在,土地问题也就没有了。因为对土地的担心主要是耕地不足。既然粮食没问题,对耕地的担心也就没必要那么严重了。


    至于水危机和能源危机,它们都是稀缺资源。但凡有用而必须花钱买的东西都是稀缺的,而稀缺的程度用价格来定量地表示。水和石油稀缺的程度在上升,价格也在上涨。这用不着着急。如果稀缺而不涨价这才要着急。既稀缺又不想让它涨价。结果肯定是供不应求,市场上买不着,当然出现危机。如果让它自由涨价,就会有替代办法出现。


    事实上替代的办法多不胜数,可以用酒精开汽车,也可以种菜子油转变成柴油来开汽车;可用注入高压高温蒸气的办法提高油田的采收率,还可以注入二氧化碳,注入氮气等办法。总之有几千种办法解决石油不足的问题。只要价格涨得够高,这些办法都能起作用。


    所谓节约实际上也是替代。通过保温节约能源,其实就是用更好更多的保温材料替代能源。以色列的水比我们更少,但是他们竟然还能够出口农产品。因为他们找到了更有效的替代方法。经济学就是研究替代的学问。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危机统统都是子虚乌有,都能够通过替代解决问题呢?并不是。首先因为天灾人祸,石油短时间的供应中断是很可能的。国际能源协会要求各国储备90天石油进口量,以防万一。我国以前只知道修粮库而不懂得修油库更重要。现在明白过来了,正在开始修建。更现实的危机是金融危机。现在看来已经很难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最需要研究的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用什么方法减轻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既然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水危机、土地危机统统都不存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家都说危机确实存在呢?原因有二:首先因为各方面的专家未必都懂经济学,真正懂得经济学的人不会被这些危机吓唬住;其次这和本人的职业利益有关,至少那位布朗先生确实是得到了最隆重的接待,确确实实风光了一阵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茅于轼]中国真要经受这么多的危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