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专栏是军武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相信很多看过《拯救大兵瑞恩》的朋友,都对影片中手枪“打爆”坦克的情节记忆犹新(实为P-51所为)。当然,我们知道除反坦克枪以外,一般枪械是不可能对坦克构成实质威胁的。
不过,如果有人告诉你,用一支M1“加兰德”步枪就能瘫痪甚至摧毁一辆敌军坦克,你会相信吗?
▲“加兰德”其实不仅仅是一支步枪
你一定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是神剧中的狗血情节。然而,现实中的M1步枪却真的在实战中摧毁过敌人的坦克。
二战期间,除迫击炮和火箭筒外,美军步兵手中实际还有一种颇具威力的武器,它就是枪榴弹发射器。
▲二战美军使用反坦克枪榴弹的教学影片
(射手使用的是M1903步枪)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美军在二战初期使用的是M1枪榴弹发射器,该发射器是专门为M1903系列步枪而设计的,由于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43年5月,因此产量极大(超过32万具)。
这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美军开始换装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后,各步兵班不得不保留一支M1903栓动步枪来作为枪榴弹发射枪,这也是导致当今很多人误认为“美军步兵班中有一支M1903A4狙击步枪”的根源所在(美军狙击步枪只配置在连排一级)。
▲用M1步枪发射枪榴弹的美军士兵
专门为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开发的M7枪榴弹发射器直到1943年2月才出现。在其装备美军后,才终于将那支用来发射枪榴弹的M1903步枪从步兵班中踢了出去,真正让M1“加兰德”步枪得以在步兵班中“一统天下”。
▲M7A3枪榴弹发射器
▲M1步枪配用的各型枪榴弹
事实上,步枪榴弹发射器提供的反装甲能力十分有限,只有在依托有利地形和提前设伏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挥作用,其至多算是为手无寸铁的步兵增加了一种打击坦克的手段。但一些战例表明,其在步兵手中完全可以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事实上,在战场上打坦克
远没有教学片中表现得那么轻松
▲美军反坦克枪榴弹通常会同“巴祖卡”火箭筒配合使用
作为基层反坦克火力的补充
1945年1月9日,美军在吕宋岛登陆。为掩护分散在各地的日军顺利北撤,山下奉文将手上有限的坦克部队派往穆罗茨镇(该镇扼守着连接吕宋岛南北的5号公路),妄图以此阻击美军。
▲枪榴弹集火箭筒和迫击炮功能于一身
(虽然干哪行都不算太专业)
1月31日,穆罗茨之战拉开序幕。战斗中,美军上尉费卡利尝试用步枪发射M9A1反坦克枪榴弹打击装甲目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居然将数十米外的日军95式轻战车成功摧毁,据士兵回忆,那辆倒霉的“豆战车”好似打火机一样被点着。
▲日本“豆”坦克在美军的反坦克火力
面前可谓不堪一击
费卡利的成功一击,瞬间让美国步兵对日本坦克的畏惧烟消云散,所有人都开始尝试用火箭筒、枪榴弹甚至是手榴弹去收拾它们,一天内,日军竟损失了20余辆坦克。二战结束后,枪榴弹发射器依然是美军基层步兵的重要装备,朝鲜战争期间,M7枪榴弹发射器继续在美军中发挥着作用。
事实上,朝鲜战争期间的美军实际并未投入较大的装甲作战单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军参战的坦克数量就很少。当时的美军考虑到朝鲜地形等因素,将其装甲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分别加强给各个部队。
▲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时美军装甲部队的
质量水平已大大超越二战后期的美军
当时,美军的一个步兵师就配备有坦克149辆,各师不仅编有一个师属坦克营(71辆中型或重型坦克)和一个搜索连(12辆轻型坦克),所辖的三个步兵团还各拥有一个团属坦克连(22辆中型坦克)。
▲志愿军早期严重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图为后期装备的国产51式火箭筒)
反观志愿军,在1951年3月底以前不仅没有坦克部队入朝作战,基层甚至都没有专门的反坦克作战单位。当时部队中仅有一些在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美制火箭筒和无后座力炮,不仅威力不足以对美军重型坦克构成威胁,数量也十分有限。
▲M46“巴顿”中型坦克是朝鲜战争中后期
美军手中最强悍的地面突击装备
对于志愿军来说,硬碰硬显然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术和打法上下功夫。当时我军对三种反坦克武器的评价最高:51式火箭筒、75毫米无后座力炮及美式枪榴弹。
▲手持“大八粒”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大八粒”(即M1“加兰德”)不仅是一杆优秀的步枪,在装上枪榴弹发射器后,更是能够变身为步兵手中的袖珍炮。
在早期的运动战阶段,志愿军缴获过不少美制M7枪榴弹发射器,因此我军步兵可以利用M1步枪和M7枪榴弹发射器来发射反坦克枪榴弹。据一些资料记载,在100米距离上使用M9A1或更新的M28反坦克枪榴弹射击坦克的发动机时,足以将其瘫痪。
▲美军对其所谓的“坦克劈入战”寄予厚望
1951年9月29日,美军针对我志愿军防守地段展开了“秋季攻势”,至10月8日,美军将重点转向东线,企图以“坦克劈入战”一举突破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的防御阵地,而这也是朝鲜战争期间美军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作战。
▲打坦克对志愿军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
(“铁王八”并非刀枪不入)
在战役初期,志愿军由于缺乏反坦克作战经验,损失较大。随后各部队总结经验,集中反坦克武器,利用山区不利于坦克展开的特点,将反坦克炮,反坦克小组、障碍物与地形相结合,在公路两侧打击坦克。
在14日的战斗中,敌人以8辆坦克组成“人”字形向我方发起攻击。在距我方阵地约200米时,被炮弹击毁4辆,其余4辆调头而逃,中途又被击毁2辆。而我军反坦克小组以手雷等武器又摧毁1辆,最后1辆窜入雷区触雷炸毁。至此,敌8辆坦克全部被我军报销。
▲沿路围歼美军坦克纵队的志愿军战士
经过二十余天的激烈战斗,我军共击毁敌坦克38辆、击伤9辆,坦克劈入战最终被我军“劈成了两半”。经过这次作战,美军再也不敢使用坦克群直接配合步兵向志愿军阵地实施穿插。
军武菌不禁感慨,手上有豆坦克的日军面对美军“谢尔曼”坦克就已无还手之力,而没有一辆坦克的志愿军却能将成队的美军重坦团灭。不得不说,敌我之间的装备差距是一回事,战场上的打法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今我军基层单位已不缺乏重火力
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持续增强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后我军或许也会成为未来战场上武器装备占优的一方,但无论到何时都不能忘记的一点是,武器仅仅是为你提供一种手段,而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武器,永远都是一门来自战场上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