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去十多年的美国经济增长中,美国20%的产业和区域,拉动了80%的经济增长,这其中主要是以硅谷为代表的少数新经济产业增长,很多传统产业并没有参与到这个增长中,如果可以改变这样的增长结构,中美贸易摩擦大概就没有那么多发动的理由。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从30%、20%、10%降到如今的个位数时代,持续下滑到5%左右,这背后的原因有两大长期性因素:一是工业化传统工业革命的结束,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基本上在40年之内完成了;二是城镇化率,我们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基本结束了,60%城镇化率后面可能还有10个点的发展空间。
当快速工业化的阶段已然过去,快速城镇化阶段也已经过去的时候,再指望靠扩大投资作为长期增长动力已经是昨日繁花。
中国真正有希望的还是市场,在13万亿GDP中有5.8万亿是国内消费,美国20万亿GDP中销售零售总额也只比我们多一点点,很快我们就会变成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个是中国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
如今,有些与快速城镇化相关的如房地产产业链增速面临压力,是属于宏观的原因;有很多跟快速工业化相关的如传统制造业,这两年日子比较难过,也是宏观的原因;甚至跟对美出口增速相关的,原因也是受到大形势变化。
但是如果跟消费相关的传统零售业承压,那肯定不是宏观原因,是他们自己受到新模式、新供给调整的影响,因为宏观层面消费一直在平稳的增长。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看中国要不要保6,能不能保住6,能保多长时间,还是要看中长期的增长动力。
如今,人口、土地、资本等要素红利显然在递减,后发的技术红利也在减少,更多的依靠自主创新。接下来改革的红利要沿着两条线:产权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否则将不进则退。
2
每次经济增速到最低点的时候、接近增长下限的时候、尤其是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压力的时候,往往也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的起点。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也不好说,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1997年、1998年是这样:国有企业改革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房地产泡沫还没有最后的崩完,还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等等,使经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那两年也是新浪、百度、京东、阿里、腾讯等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的起点。
2007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也是全球经济最差的时候,但那个时候也是第一部苹果手机面世的时候,此后3G、4G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过去几年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
2019年,看上去中国经济前所未有的困难,实际上新的技术和新产业的爆发点比前两次更多,无论是5G还是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还是新能源,民用通航,脑科学、基因技术几乎同时都迎来了产业化时代。
很多人看到经济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他只看到了老的需求,实际上我们想一想,10多年前,乔布斯推出苹果手机之前,世界对智能手机的需求是0,而现在智能手机创造了多少衍生的需求?那么未来5G出现后还会产生什么东西?我们唯一缺乏的就是想象力。
沿着供给线我们看到:5G、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在兴起;沿着美好生活需求路线,我们看到:知识产业,文化娱乐、信息传媒、金融科技、新零售、健康养老、高端服务等等这些产业的空间也正在打开。
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里,制造业的比重已经从最高点2004年的34%左右,降低到现在的29%,以后的比重可能还会不可逆转的降低,降低到28%、27%、26%甚至25%。
并不是说制造业不重要,制造业肯定是大国的基础、经济的基础,但是“基础”并不意味着比重越高越好,中国制造业当前的产业结构大体跟美国1970年前后差不多,所以制造业比重降低的趋势还会延续。
中国的制造业比重目前是大国经济里面最高的,全球排到前十。德国是20%,日本是20%,美国是11.2%,法国是10%,英国是8%,制造业比重下滑,服务业主体则肯定在上升。
3
各位拿着拍照的手机不管是苹果还是华为,大家很清楚:软件价值占70%,硬件价值30%。
未来制造业非常重要,但是制造业里面软价值和硬价值哪个会更多呢?软价值系数很能说明问题,凡是软价值系数低于50%的,我们定义为传统制造业,高于50%是先进制造业,因为研发、品牌、创意是它价值主体。
关于软价值的相关思想,2015年我有幸给总理做汇报的时候提到过一点,“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开启经济长周期的回报”,总理作了一个点评,“以前我们创造财富主要靠自然资源,今后主要靠人的资源,以前创造财富主要靠劳动,今后主要靠智慧。”这句话就是对软价值理论同时也是对新旧动能转换最经典的概括。
如何创造软价值?不论是软性制造业还是知识产业、新兴产业、新零售、健康产业,特点都是不依赖于自然资源,以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为源泉,满足精神需要。
我们如何衡量一个创业板的公司的定价,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有效研创,对于科研企业、知识产业、文化产业,大部分的研创的投入,甚至90%的投入都可能是无效投入,这是正常的,对传统制造业应该100%都是有效投入。
如果我们搞软价值创造,我们能不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无效投入?怎么提高有效投入因子?在这方面比如华为已经创造了非常好的IPD战略。管理上为了提高有效投入因子,向苹果公司学习,要以研发创意人员为主体,生产会轮为研发的附属品。苹果认为研发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创造价值,至于让谁生产都无所谓,这个需要特殊的人才结构和组织结构。
组织管理上,我们可以学习海尔量子管理,不再把员工当成螺丝钉而是当成能量球,管理理念变化都是这样延伸出来。
考核上,更多研发企业正在抛弃原来的KPI考核方法,而引入OKR考核方法,这两者哲学观念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流量也是软价值的价值主体,如何理解流量,怎么样创造认知群体?比如小米这样的公司,先有流量先有上千万米粉,然后才有产品,然后才有C,到底怎么样去从其他地方导入流量,如何导出流量都是软价值创造要考虑的问题。
软价值创造关键点还有消费者的体验,如果产品里面消费者不能拥有使用或者收藏的获得感,不能有欣赏品位的愉悦感,没有反馈或者互动交互关系,没有度量认定选择空间和精准度,也不能让他参与点评评判,满足不了被尊重的需要,不能有个性化的专项性,那么这个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软价值,比如我们财经头条,就是这样一个产品,创造互动,提高消费者体验。
美团本身是做体验的,一开始没有产品,也没有流量,有了体验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产品,现在市值6千亿港币。
软价值创造也可以先有流量,甚至可以先倒过来做消费者体验。
软价值的实现有很多新规律,它不像硬价值一样卖产品,非得销售收入超过成本才能赚钱,很多软价值是非对称实现的,阳光免费但星光收费。门户网站到社交平台到搜索引擎都是新路,分段实现,先有公众价值,后有盈利模式,从亚马逊到京东、微博、微信到滴滴打车都是一样。
如果财经早餐有几亿流量,它的价值就值几十亿,有几亿免费用户、十几亿免费用户,它就是阿里巴巴、腾讯,至于它从什么地方赚钱?你不用操心,先有公众价值自然就有盈利模式。
资本化的价值实现方面,是从追求产品利润到追求公司市值。
立体和弯曲的价值实现,在每次弯曲时都会创造几何级数的价值增长,如果哈利波特是一本书他值十个亿,如果他是一部电影他值几百个亿,当他变成主题公园后,他就是值两千个亿的产业链。
总之,现在是保6也好不保6也好,我们要知道当前是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点,这个时候讨论经济问题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投资者,都要区分周期性问题与长期性问题、区分经济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把握经济增长不平衡性与软性特征,掌握软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