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春佳节,口罩可以说是最抢手的“年货”了。
那么,为什么口罩这种物资对防疫工作如此重要呢?
这主要因为口罩能降低由于咳嗽或是打喷嚏所产生的“飞沫”感染机会,同时,戴口罩也可以保护从手到嘴的传播感染。
众所周知,飞沫传播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而很多人对这一传播途径的威力还认识不够。
而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家都曾表示,人在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喷的远得多,最远甚至超过40米!这意味着病菌的传播能力可能远超我们之前所想。
因此,通过正确佩戴口罩,可以预防感染,防止近距离飞沫传播!
近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始打击囤积口罩等物资的投机行为,保障口罩市场供应。
国外专家:打喷嚏飞沫最远能飞40米
根据发表在《流体力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人在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会聚集成云雾状,传播距离可能远超科学家先前所料,甚至可以比预想的要远200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下了人们咳嗽和打喷嚏的场景,然后通过数字模型和人工模拟,来探究这种“云”在物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研究人员从流体力学角度,重新审视了打喷嚏时喷出飞沫的过程,结果发现此前许多相关假设都是错误的。最让科学家感到意外的是,人体喷出的小液滴并不是独立传播的,它们会和空气相互作用,聚集成云。这些液滴的运动规律如同吸入鼻中的烟雾,而非温室洒水器喷出的水沫。因此,虽然大液滴的传播距离只1.2米,但小液滴却可以达到2.4米。
而从感染的角度考察,国外更有实验证明,在肉眼不可见的细微颗粒水平上,离打喷嚏源头10米远的培养皿都可能被细菌感染,甚至借助气流帮助喷嚏可以飞40米远。
这一发现对于疾病控制来说,可能尤为重要。微生物如果搭上气态云的“便车”,就足以“飞抵”通风设备。也就是说,病菌的传播能力可能远超我们之前所想。
口罩要怎样使用才合理
最近,央视主播朱广权一段示范正确使用口罩使用方法的视频火了!
佩戴口罩一定要保证严密防护,贴合脸部曲线,罩住口鼻。口罩使用完之后也不建议焚烧或剪碎处理,而应该丢入专门的回收垃圾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授王月丹就武汉肺炎疫情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强调,要避免反复使用同一个口罩。
此外,王月丹特别提到,预防此次冠状病毒最好不用带通气阀的口罩,因为它可能会让病毒在局部聚集。
最好使用防雾霾的N95口罩。但他说,即使佩戴N95口罩时,一次时间也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长时间持续使用N95口罩,会造成肺部损伤,可能会引起肺气肿之类的问题。
伦敦大学卡灵顿博士对BBC表示,医用口罩对空气传播的病毒和细菌预防效果有限,而大多数病毒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这是因为,口罩比较松,没有空气过滤器,而且无法遮挡眼睛。但口罩还是能降低由于咳嗽或是打喷嚏所产生的“飞沫”感染机会。
同时,戴口罩也可以保护从手到嘴的传播感染。根据英国2016年所作的一次调查显示,人们每小时平均有意无意碰触脸部23次。
BBC提醒民众,为预防传染病应经常用温水和香皂洗手,最好洗20秒以上,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和抠鼻子。
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提示,大家要戴上口罩,尽量减少近距离接触,目前看,所谓近距离主要是在1-2米之间或者1.5米的距离,可能会造成传播,需要做好防护。
李兴旺介绍,随着感染地区的人外溢到全国各地,可能在全国很多地方造成了散发的病例出现。在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中,观察到有一些可能会出现无症状的感染者,虽然没有症状,但是做核酸检测是阳性的。还有一些病人有这样的症状,比如发热不明显,偶尔干咳或者乏力,这些病人也是由于我们主动搜索,增加检测能力之后发现的。这样的病人,从传染病规律来讲,也是有一定传播力的,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复杂性。但是,从这个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来讲,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轻病人的咳嗽症状一般还比较少。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可能传播力不会那么强。
李兴旺提示广大市民,从现有病例的特点能够看出,更多的症状是咳嗽,呼吸道传染疾病,更多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因此,大家要戴上口罩,尽量减少近距离接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新浪微博、BBC、央视新闻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