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要是这么干就好了

每次接手一个产品,我都把产品当亲生的,不过始终架不住有个亲爹,所以我经常幻想,这儿子要是我的,我才不这么干呢。

去年我接手了一个运营商旗下的产品,产品内含几十条业务线,我负责其中的电商板块(5个tab之一)。

刚接手时,平台主打的是O2O的到店消费,主要是销售蛋糕店代金券、超市代金券(比直接支付少几毛钱),刚半个月就接到改版需求,接下来『主打特产』,将减少O2O电商的接入。

在电商百花齐放的时代,做差异化是一条可行之路,而且背靠后有这么强大的资源。做成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万万没想到,由于体制原因,我们不能接入太多的商户,还会因为各种原因解约商户,商户接入流程十分的复杂,不过也使得商品质量得到保障。但是一家电商,没有SPU,就没有SKU,没有SKU,用户来买个毛(摔~。又不是独立品牌电商。

为了响应领导的号召,平台开始补贴之路。(有钱还是任性)

产品在我手上经历过两次改版,虽然提升了一些转化率,但是总销售额上升幅度不是很大。

不过也不是没有亮点,我增加的『资讯』板块,时不时会爆出W次以上的阅读量,我们频道每天的UV也就30W左右,这让我看到了希望。

所以我总结平台用户特点等信息,想了一套新方案,虽然没有推进。

我曾做过一次调研,问用户对我们产品的印象。80%以上的用户回答如出一辙:『额,那个偷流量的啊。』。。。。(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好吧,我们的用户就是这样一群羊毛党。

以下切入重点:

1、我们平台注册用户2000W,且保证95%以上都是本省用户,占本省常驻人口仅一半。

2、三线城市,信息接受度不高,未有大的资讯平台和自媒体

3、UV30W的情况下,也飚出过3W的阅读量

基于以上,我后来考虑,把板块从电商转型为本地资讯平台,预想的结果:

1、运营人员精简,虽然我们不常签商户,但是每个地市都养了一个运营队伍,资源浪费严重,且许多商户对电商认知不全,教育成本太大

2、开发人员精简,资讯平台可以减少下单、购买、结算等等功能需求,且由于平台原因,目前需要多方协作,大量资源在里面流转但是效益不大

3、新增内容审核人员及商务拓展,和其他知名的本地自媒体合作,将内容超链到平台进行展示(类似即刻,但是内容需要符合定位),其次,我们不发布内容,只做平台。

4、第三方合作,电商流水由于补贴的方式,本身并没有盈利,接入第三方广告投放,不仅有纯利收入,同时可以借助平台资源,诱导用户点击。(点一次送10M流量,你点不点)

核心在于打造一个本地资讯平台,为本省的用户提供好的吃喝玩乐的信息。

之后的一步就是打造本地的类美团的『吃喝玩乐到店服务』,只做广告和资源投放,不做支付。(运营商旗下有对标支付宝的支付工具)

或许他们有很多我不知道的顾虑或者执念吧,你们慢慢玩,我走了,咳。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初我要是这么干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