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失败”,是政府夸下海口的失败

有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汛期,承担着增强城市防涝能力重任的30个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中,有19个出现内涝,有人因此认为海绵城市试点失败了。近日,住建部官网发文指出,海绵城市建设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就此表示,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还在加快推进。(京华时报9月13日)


“海绵城市失败”,是政府夸下海口的失败_第1张图片

在30个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中,有19个出现内涝,这是事实。但出现内涝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些是因为原有的河道已经在城市建设中失去了功能性作用,还有的河道干脆就被新建房地产开发项目抹平了,如果到一些地方看一看就会发现,二十多年前的很多自然排水系统已经不复存在,别说是一般型城市,就连北京这样管理较严的城市都已经无法还原以前的自然排水系统,而在这些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中,存在的情况更是杂复。

很多城市的排水系,一边在建设,同时也一边在消失。在建设过程中,确实都考虑到了排水的问题,但那只是落实在了图纸上,而实际层面根本就没有同步或同等级实施相应的配套工程。而“海绵城市”的概念,听上去有些神秘感,但其实那是最原始的状态,只不过现在对于原始状态恢复不足,以至产生了排水与含水的问题,所以如今才又以“海绵”二字来体现最自然的含义,虽然说这个概念的核心含义并不新鲜,但螺旋式的认识,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

对于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大城市病,社会给予了很多关注,而且也给出了一些有道理的指责。比如,一遇到堵车,交通系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而夏季雨天一来,内涝排水则成了被质疑的靶心。但其实,人们的美好向往中包含着很多一时半会难以克服的矛盾,要不堵车,就要增加道路供给量,而这就会不可避免地与现有土地形成争夺之势,而且也会对排水系统造成更大的难度,但从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来说,能舍掉哪一方呢?

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要想到现在,也要考虑将来,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要尽可能地多借助原有的一切自然系统。如果仅仅考虑交通,那问题就不难解决,如果仅考虑排水,那问题也容易解决,但问题是,将所有考虑都叠加在一起时,就一定会是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盘根错节的问题。而“海绵城市”这个概念也一样,它只不过是诸多治更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很显然它的生态意义远远大于排水意义,因为再好的海绵都不可能吸掉几十年一遇的大雨。

对于“海绵城市”的提法,大家都应当有着清醒的认识,它不可能独立担当起排水主力军的角色,但它确实有很大的生态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也是一个积极的提法。但是,一些地方在宣传“海绵城市”概念时,不知是出于有意还是出于无意,已经将“海绵城市”说到了无所不能的程度,因而,人们也就对“海绵城市”寄托了它难以承担的期望,所有也才会有“试点失败”的说法。

“海绵城市”本身没有错,只是宣传上有些过火,将它的实际功能偏移到了排水方面,甚至夸下了海口,这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也可能本身就是一种传宣上的陈规陋习,以至将于“海绵城市”忽悠成为治理城市排水的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合理规划,而不能指望某个单独方面的一枪一炮。在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思想中,不应神秘化也不应随意夸大某一方面的真实作用。

因此,有人认为“海绵城市试点失败”,其实这并不是“海绵城市”本身的失败,而是那些地方的宣传者们夸下海口并吹出大牛的失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绵城市失败”,是政府夸下海口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