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场地,一个小女孩在奋力向上,场地下的小伙伴,有的在叫:“加油,你可以做到的!”导师一边做着安全保护,一边也喊着小女孩的名字,鼓励她去勇于尝试。
有一个小男孩在下面指挥,左脚该怎么踩,右脚要怎么用力,左手抓哪个点,右手往左边移动,说得头头是道,可惜女孩还是没有力气向上攀爬。
她向导师表示要放弃时,导师确认了几遍,然后把她放了下来。
1.选择性挑战
在攀岩之初,导师就已经和每个人申明过“选择性挑战”,对于这项活动,营员在过程中自我评估是继续还是放弃。
导师会鼓励营员攀爬,但是更会尊重营员的选择。营员即使放弃后,再一次想攀爬,导师会热烈欢迎。不攀爬的营员不可以离开场地,需要在一旁观看其他伙伴攀爬,也可以为其他人鼓劲。
选择性挑战,让参与者自己来评估而不是他人,这样,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他人也需做好他人应有的角色,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每个人都着不同的身体素质,成长经历,相同的一个攀岩墙,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世界。
就像那位在下面不断指挥的小男孩,是我熟悉的孩子,他是出于好心为攀岩墙上的伙伴出主意,但是他也忘记了,过多的干预真的无助于攀岩墙上的伙伴,甚至让她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别人都说的那么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做不到?
这个小男孩在这过程中不断越界,总想替代对方,然而并没有起到作用。比起坐在下面鼓励小女孩的其他伙伴来讲,小男孩带来的是压迫感。
攀岩运动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第一反应是选择信任别人,专业的教练就是给予我们安全保护的人,但同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岩点在自己脚下,每一步向上的步伐都需要自己思考再迈出。
作为旁观者,学会尊重他人也是我们的功课。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中,我们有多少次机会真正选择性挑战?我们从小到大的很多选择究竟是父母的意见还是我们自己的?被过多干涉的童年,倾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也会感知不到他人的边界。
在这一点,真的看到了非常多美国导师和伙伴们给予的尊重,对于语言/饮食不熟悉的中国小伙伴耐心解释和等待,神情中能感受到那份尊重,言语中也能感受到这份尊重。
2.运动
看了好几组攀爬的营员们,发觉国内孩子们的体能较差,同样年龄的孩子,体型也偏柔弱,大部分都不能完成攀岩线路。
私下里问了一下孩子们的运动状况,的确在学业繁忙的情况下,能有一项体育爱好就不错了。
于此相对,看到美国的孩子,运动能力之强真的羡慕不已。
据我所知,体育运动以一种其他国家不可想象的形式深深植根于美国文化中。
就拿我们参加的美国户外夏令营为例,同期有15个小组同时开营,除了最基本的户外运动,徒步,游泳,溯溪,野营等,还有独木舟/滑板/山地自行车单独或组合的营,有8-12岁的户外营,有12-14岁的户外营,有全部是男孩子的营,各种有趣的组合,只因为了适应不同身心需求的青少年对户外运动的需求。
美国人崇尚运动,和他们的历史文化有关,也和他们崇尚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有关。
美国之所以把教育和运动紧密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相信:教育不应该仅仅关乎书本和纸笔,教育必须涉及社交能力,社会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许多研究都证明:运动能让孩子学会书本之外的很多重要技能,比如:遵守规则,自我激励,全心投入,以及学会合作。这些技能,对于他们长大后获得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看到营地中的山地自行车/滑板/独木舟营,这些都是个人为主的运动,在这过程中,让孩子们感知良性的竞争,能激发自己的斗志,更重要的是自我规划目标,学会刻意练习,尊重每一个对手,努力每一个当下,输赢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学会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营地处处都是大草坪,导师们随时随地会带孩子们玩各种球类活动,这些需要合作的球类运动,除了需要个人能力,还需要团队配合。合作意识,是在一次一次的碰撞中培养出来,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技能。
运动改变大脑。
2010年,伊利诺伊州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发现:常规运动能够影响孩子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当孩子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特殊蛋白,帮助脑神经建立连接。孩子如果能长期坚持运动,这样的链接就会越紧密,孩子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其实还有一点我所特别崇尚,长期的运动也意味着自律。长期运动会给身体带来自我掌控的自由,长期勤奋和努力的训练所带来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一个身体自由的人反之又会建立更多的自信。
我们为什么要有漫长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为什么要有那么多人来呵护?指引?
因为动物界的普遍规律是未成年期越漫长的物种,智力水平越发达。
漫长的未成年期是人类的竞争优势,人类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采取了先探索后收获的策略。
童年时代的主要作用是探索和学习。
感谢这个时代的美好,还有家长们的共识,让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在童年来到地球的另外一端看看,探索和学习另一群生命的成长方式。
一个有意思的比喻,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一味地背古诗,刷习题,就等于给手机下载应用;而让孩子更多时间运动,社交,就等于给手机升级硬件,加快后期运行处理速度。
在美式营地,坐看系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