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读懂一本书了吗?

        师:“你去年读了多少本书?”

          生:“50多本。”

          师:“分别是哪些书呢?” 

          生:“《汉娜的手提箱》,《小王子》,《魔界三部曲》…“

          师:“《汉娜的手提箱》讲的是什么年代的事?”

          生:“好像是二战时期,我也说不准了!”

          是不是很熟悉的师生对话,不光是孩子,我们成人也如此,读了好多书,到最后,留存记忆的可能只剩下数字,有的甚至书名都不记得,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

        既然如此,生活已经够忙碌了,还要不要读书呢?或者说:“读书还有用吗?”

      一本书,如果能推动你不断思考,改变行为,取得进步,读书肯定是有用的;但读书方式如果仅仅停留在看微信文章,刷微博,抖音,是听听音频,不是自己去“真的”读一本书,那无论这本书名家解读如何好,精华提炼如何出彩,哪怕你当时觉得,讲得太有道理了,但他仅仅只在你记忆停留了几天而已,对你改变不了多少,它是属于碎片化的浅阅读。是为消遣或打发时间而进行的阅读,无法积累有效知识;形成的记忆也是支离破碎的,更无法帮助你积累思想,提高认知。

          而深阅读,意味着在读完整本书后,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相关性的拓展与延伸阅读,万物互联时代,知识和信息如浩瀚的海水,要想不被它淹没,要学会区分和选择,哪些需要深阅读的。而我认为,经典名著,由于作家生活的年代和我们现在相距遥远,所以需要深阅读;还有读不懂的专业书,但又在某个阶段必须要啃下来的,真的就需要深阅读了。这其中虚构类与非虚构类的书籍的阅读法,还是略有区别的。

          对于经典名著中的虚构类文学书,可以先读一遍,再通过名家解读后,自己再重新读一遍,相信感受和第一遍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如果想把这本书吸收的更好,也有时间,你也可以参加社群的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大家输出不一样的观点,可能就是多学科,多种思维的碰撞与组合。这期间可以通过写书评,写读书笔记,实现对这本书的更好的理解。

      最好的方法是,继续延伸到该作家的其他作品,甚至他的传记,随笔。比如,当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后,刚开始觉得是描述乱世中的爱情,婚姻,再听一遍名家讲解后,又多了一份理解:男主人公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实质是建立在彼此需要(一个要衣食保障,一个要身心享受)之上充满算计的恋爱。婚姻,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臣服于现实的两个人订立的同盟契约,背后是关乎人性在因战乱前后,生存与挣扎的,严重拷问与答案。

张爱玲的《半生缘》,同样精彩。“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一个人。”这是当年顾曼桢写给沈世钧的一份情书,在14年后他才读到,但是面对命运,好像谁也无力挣脱什么。结尾那句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让人产生说不出的惆怅,怅惘。是的,回不去了,中间隔着岁月。

    张爱玲的笔下隐藏着一个幽深的生命世界,她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人和时代的关系,大多以悲怆的笔调来叙述,这是她的写作风格。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骨子里还是隐藏着一丝温暖,通过作品,她希望告诉女性只有觉醒,独立,才能享受爱情带来的幸福。

      如此用心去读,从一本书开启,产生透过一名作家,直至一个时代的效果。

        而非虚构类书籍的阅读,除了结合以上方法帮助理解外  ,更需心力,用费曼读书法来攻克。获得诺贝尔奖得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是一个不走寻常路,兴趣爱好广泛的科学家,他是乔布斯,比尔.盖茨的精神导师,比尔盖茨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起他的遗憾:未能在费曼在世时亲自登门向他请教。

        费曼在他妹妹14岁生日时,,送她一本大学的天文学教科书,妹妹琼还小,怎么能读懂大学天文学教科书呢??费曼交给她:“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与中国的传统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同一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比较笨拙,但产生的是复利效应。费曼用这个方法教导妹妹琼读这本书,为她打开另外一扇窗。当琼通过读这本书后,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也了解到天文学界,并非全部是男性的天下,最终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杰出的女天文学家。真的是读出了成就!

你真的读懂一本书了吗?_第1张图片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他用数据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费曼学习法和金字塔学习法都认为“以教为学”和“把所学内容应用起来”都是对知识吸收率比较高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效。读书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遵循这两种科学方法。

    我们可以把读过的书,通过写成听书搞,把所读内容,向其他人分享,既能解决一大部分,没时间整本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听书,了解一本书的人的需求;恰好也遵循了费曼的学习理念:“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听书稿是对一本书的二次加工,创造。通过写听书稿的过程,再次深化整本书的理解。真正内化于心,才能外显于行。“以教为学”和“学以致用”可以有效实现读懂一本书的目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读书是凭兴趣,靠启发,才有动力,才有创造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动吸收书中精华变为“乐之者”,从读懂一本书开始,让读书成为你的习惯,成就你的卓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读懂一本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