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希腊三贤时代--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智慧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活了六十二岁。他出生在一个叫做斯塔吉拉的地方,这个地方比较纠结,一边是希腊,一边是马其顿,以至于说不好亚里士多德到底是古希腊人还是马其顿人。
小爱 这有什么关系吗?
智慧 对我们来说肯定没什么关系,我们一般都认为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但是这个问题对亚里士多德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个地方在亚里士多德出生时被马其顿占领着,如果这样看,这个地方算马其顿,亚里士多德在当时的希腊人眼中是一个外国人。他的家庭同马其顿王室关系比较近,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
小爱 古希腊人一般不都是子承父业吗?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没能成为一名医生?
智慧 因为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了,亚里士多德由他妈妈的哥哥,也就是他的舅舅抚养长大,所以他没能成为医生。他的舅舅很重视对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所以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打下了非常好的知识基础。
小爱 马其顿损失了一个医生,但世界上多了个哲学家,哈哈。
智慧 亚里士多德从小就有机会读到很多古希腊思想家的作品,他呆在家里不停地学习。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了柏拉图的《会饮篇》中对爱的讨论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决心去柏拉图学院进行学习,那年,亚里士多德十八岁,他在那里一学就学了二十年。
小爱 二十年后他还不老,为什么他不继续学下去?
智慧 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柏拉图死了;二是因为马其顿对希腊的侵略,导致了希腊社会反马其顿的情绪高涨,他被希腊人认为是马其顿人,希腊人对马其顿的痛恨投射到了他身上,他在雅典也呆不下去了。
小爱 他离开雅典后都做了些什么呀?
智慧 他去了小亚细亚的阿塔纽斯,娶了阿塔纽斯统治者赫米阿斯的侄女皮西厄斯做媳妇儿。公元前343年,他受腓力二世的邀请,去马其顿的米埃扎做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即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家庭教师。六年后,希腊被马其顿征服。次年,腓力二世被刺杀,他的学生亚历山大继位。
小爱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成为了全希腊之主?
智慧 是的。于是,亚里士多德从容地回到了雅典,进入了吕克昂学院做教员,成立了自己的学派。由于他经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在学院附近的公园里,边散步,边教学,边讨论,气氛非常地自在,所以大家称他创立的学派为“逍遥学派”。
小爱 他主要教授柏拉图的思想吗?
智慧 他教授柏拉图的思想,但更多的是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所以柏拉图死后,柏拉图学院的后继者们,将亚里士多德视为柏拉图学院的“变节者”。
小爱 变节者?!看来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的思想批判得很厉害呀!
智慧 是呀。可惜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生涯很短,只有十年。十年后,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病死(可能是死于疟疾)。由于亚历山大死得比较突然,没指定继承人,马其顿出现了权利真空,希腊的反马其顿情绪再起,起义者宣扬亚里士多德有罪,罪名同他的师爷苏格拉底类似——不敬神。但亚里士多德没有效仿他的师爷坐以待毙,而是选择逃走。他逃到了他母亲的家乡埃维亚岛的哈尔基斯,在那里他等到了雅典对自己的判决——死刑。次年,他患病而死,也有记载说他是跳海自杀。
小爱 (打个冷颤)呃~,好可怕。
智慧 亚里士多德死后,他的后继者们整理他的思想,发现有一部分内容没有办法被归类为任何一个学科。后继者们就将这些内容编辑到一起,整理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的后面,起了个名字叫做《物理学之后》,中国人将其翻译为《形而上学》,里面讲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他的其他思想也是基于其哲学思想之上的。
小爱 形而上学?好奇怪的名字,为什么要翻译为形而上学呀?
智慧 中国古人认为:行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抽象的思想叫做“道”,具体的事物叫做“器”。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内容翻译为“形而上学”是非常贴切的。
小爱 那您讲讲他的哲学思想吧。
智慧 好呀。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院不可避免地学习到了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思想。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皆变,无物常驻”,亚里士多德认为:嗯!很有道理!;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不动不变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嗯!也很有道理。
小爱 这两种思想显然是矛盾的呀,他怎么认为都有道理呢?
智慧 亚里士多德也困惑了。他一会儿对自己说,世界是变化的,世界的变化的,静止是一种幻觉;一会儿又对自己说:世界是不变的,世界是不变的,运动是一种幻觉。
小爱 完了,刚学点知识精神就出问题了。
智慧 精神肯定是没出问题,但是内心的矛盾一定把亚里士多德折磨个半死。就在他万分纠结之际,他学习到了柏拉图的“两个世界”理论,即我们所在的感觉世界,里面充满了运动变化。理念世界,里面的事物是完美不变的。感觉世界的事物是对理念世界事物的模仿。这下亚里士多德可算找到灵感了!
小爱 (偷笑)莫非他认为柏拉图的理论也很有道理?
智慧 不,他认为柏拉图的理论是错误的。
小爱 他要怎样去证明呢?
智慧 比如说,苏格拉底是人,以柏拉图的理论,苏格拉底是什么?
小爱 苏格拉底是对人的理念的模仿。
智慧 正确!
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符合人的理念——只要是人都是这样;
苏格拉底是两足动物——苏格拉底符合两足动物的理念——鸡也是这样;
苏格拉底是哺乳动物——苏格拉底符合哺乳动物的理念——鲸鱼也是这样;
苏格拉底是脊椎动物——苏格拉底符合脊椎动物的理念——蜥蜴也是这样。
发现问题了吗?如果按这个逻辑,苏格拉底不但得像人,还得像鸡、像鲸鱼、像蜥蜴。这可能吗?
小爱 显然不可能啊!
智慧 如果理念论是对的,那如果你能想到更多苏格拉底的特征,苏格拉底就会像更多东西,苏格拉底就模仿了更多的理念,简直是无穷无尽。这样的话,苏格拉底岂止是四不像,简直就是N不像啊!
小爱 那我岂不是也成了N不像?我突然感觉自己像个老妖怪,我不要!
智慧 如果理念论是对的,那是不是有一个理念的事物,是理念的人、理念的鸡、理念的鲸鱼、理念的蜥蜴、理念的……共同的理念?
小爱 (想了想)呃~,应该有!
智慧 如果是这样,理念世界中的事物就是无穷尽的,理念世界一定被撑爆了!
小爱 难以想象!
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更荒唐的是,一个事物的本质怎么可能不在事物内部?
小爱 什么意思?
智慧 比如说桌子上的这个苹果,依理念论的观点,它的本质,也就是这个苹果之所以是这个苹果的原因,不在这个苹果的内部,而在另外一个叫做理念世界的地方。这是不是很荒唐?
小爱 确实是很荒唐呀!我的本质,或我之所以是我的原因,怎么可能在我之外的一个什么世界中呢?
智慧 就是这个意思。
小爱 那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
智慧 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认为的: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是由“质料”和“形式”两部分组成。比如说我们眼前的这张桌子吧,它的质料就是木头,它的形式就是桌子。
小爱 必须同时由这两个部分同时构成吗?不能只是由其中一个部分构成吗?
智慧 不能。还是以这张桌子举例吧,比如它只由形式所构成,那这张桌子如何存在呢?总不能不含有任何物质(或质料)而存在吧?那岂不是皇帝的新衣?
小爱 对哦。那只存在质料呢?
智慧 如果没有桌子的形式,这些木头原本是什么呢?
小爱 是树。
智慧 对,那这些木头所表现的形式就是树,而不是桌子。
小爱 那我把树砍了呢?把木头都用锯子分解开。
智慧 那木头的形式就是圆柱体,立方体或其他你分解成的形状。也就是说,具体的事物必然地表现为一种形式。
小爱 质料和形式的理论很有道理呀。
智慧 所以说,任何具体的事物,都可以抽象为质料的形式两个部分。质料一定是特殊的;形式可以是普遍的。
小爱 能举个例子帮助理解吗?
智慧 比如说,(智慧又拿出另一个苹果),我左手上的苹果,它的质料只用来组成左手中的这个苹果,而不能用来组成我右手中的这个苹果。即两个苹果各自由各自的质料所组成,它们没有共用的质料或公共的部分,它们的质料分别归各自所有,所以质料是特殊的。
小爱 如果它们共用了对方的质料,或它们有公共的部分呢?
智慧 那这个苹果就是一个连体苹果,只能算一个具体的苹果(或一个具体事物),不能算作两个苹果。
小爱 那形式为何可以是普遍的呢?
智慧 比如,不管你拿出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都叫做苹果,他们的形式都是苹果,所以形式是普遍的。
小爱 原来如此。
智慧 一个具体的事物所含有的质料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依赖任何主观因素而存在,亚里士多德称这样的具体的事物为实体。特征相似的实体具有共同的表象,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共相(属性也属于共相,如红色,大,方形等)。
小爱 看不出这有什么意义。
智慧 还记得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感觉事物和理念事物谁先有,谁后有呀?
小爱 柏拉图认为现有理念,后有具体事物,具体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
智慧 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先有实体,后有共相(这是在反驳柏拉图,相当于在说“先有具体事物,后有理念”)。
小爱 为什么呢?
智慧 比如说,你发现了个新物种,你拿着这个新物种给所有人看,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这个新物种确实存在,所以它肯定是实体,这没问题吧?
小爱 没问题。
智慧 那它有形式吧?
小爱 肯定有呀,它是实体,那它就有质料,事物必须由质料和形式同时构成,缺一不可,所以它必然有它的形式,简单理解就是它有个外形。
智慧 但它所属的共相是什么呢?
小爱 不知道,因为是新物种,所以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恍然大悟)哦,所以它这时只是实体,它有质料和形式,但是还没有共相!
智慧 对。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新物种,大家观察到这些新物种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比如它们长得很像,都是大大的头,小小的尾……。这时大家将这个物种命名为“大头小尾兽”。此时,这个物种才有了属于它们的共相。如果你再见到这个生物的时候,你就可以直接叫它……?
小爱 大头小尾兽!我明白啦,确实是先有实体,后有共相。这样,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不是因为模仿理念才存在的了,是先有一个一个的具体事物(或实体),然后人们根据这些事物的特性或形式将这些事物归类,这样就有了共相。
智慧 正确。现在你理解形式与共相的区别了吗?
小爱 有感觉了,但是我还是说不清。
智慧 哈哈,对于初学者,有感觉比能说清更重要。每个事物都有属于这个事物的形式;而共相必须要有很多类似的事物,经过人去归纳,将其归类为同一个共相。当一个事物存在,它的形式就是确定的;但共相是人主观去分类的,一个事物可以属于很多共相,比如,一只鸡可以属于卵生动物、属于两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属于家禽、属于……,但它的形式只能是只鸡。
小爱 这下我彻底明白啦!
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虽然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但质料只是质料而已,而形式才是事物的本质。比如,我问你,(智慧指着桌子)这是什么?
小爱 这是桌子。
智慧 (指着苹果)那这是什么?
小爱 这是苹果。
智慧 看吧,你并没有回答说这是木头,这是水、糖、蛋白质、植物纤维的混合物。而是回答说这是桌子,这是苹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本质就是桌子,就是苹果,同时也是它们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在这里通过理论直接批判了柏拉图认为的事物的本质不在事物之内,而在事物之外的理念的观点。
小爱 厉害!厉害!那人的形式是什么呢?是人的外形吗?
智慧 不是。形式是事物的本质,你的本质怎么能是你的外形呢?无论你剪了什么发型,留了多长的指甲,你还是你。更残忍一点儿,比如你失去了一条手臂,你仍然还是你。
小爱 那人的形式是……?
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形式是人的灵魂。灵魂是你真正的本质,如果你失去了灵魂,你将不是你,说得伤心一些,你就变成了一堆肉,而不再是人。
小爱 好吧,虽然您的例子有点残忍,但是不得不说亚里士多德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那关于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困惑,他找到答案了吗?
智慧 找到了,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运动的。
小爱 他认为世界是怎样运动的呢?
智慧 他认为,一个具体事物,既是质料,也是形式。
小爱 质料和形式不是不能单独存在吗?
智慧 是的,但在这里的意思是,一个实体,相比它低级的事物,它是形式;相比它高级的事物,它是质料。
小爱 能举个例子帮助我理解吗?
智慧 可以呀。比如说砖,相比黏土,砖就是形式;相比于房子,砖就是质料。
小爱 哦!我明白啦,就是一个实体是由比它低级的质料组成的,而这个实体可以作为质料去组成比它们更高级的形式。就比如砖作为质料组成了房子的形式,同时房子作为质料组成了城市的形式。
智慧 正确。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由碰撞导致的物理运动外,世界万物的主要运动方式就是从质料变为形式,由低级变为高级。低级实体有变为高级实体的潜能,高级实体是低级实体所实现的现实。
小爱 需要您举例帮助我理解。
智慧 比如说,我们现在面前有一块普通的大理石,一个雕塑家站在大理石面前看着这块大理石看得出神。我们不清楚为何这个雕塑家对这个大理石如此的着迷,就去上前询问:“师傅您好,请问您这样地出神,是在看什么呀?”雕塑家看着我们说:“哦,我正在看苏格拉底。”
小爱 这不是一块石头吗?怎么是苏格拉底?
智慧 是啊,我们也很好奇,就问了同样的问题。雕塑家说:“再过三个月再来找我,到时候我给你们答案。”三个月后,我们再回到这里,天啊,果然苏格拉底站在这里!
小爱 到底发生了什么?
智慧 三个月前的那块大理石,被雕刻成了苏格拉底的雕像。我想现在你应该已经明白了,大理石就是低级的实体,作为低级实体,它处于潜能状态。它有什么潜能呢?它可以被雕刻成苏格拉底,可以被雕刻成十把石斧,可以被雕刻成小爱,可以被雕刻成……。也就是说此时它蕴含着很多可能。当它被雕刻成了苏格拉底,它就具备了形式,变得高级了,这时它就成为了现实。
小爱 我明白啦!也就是说,在成为更高级的形式之前,质料有着无限的可能。
智慧 会有很多很多的可能,但也不能说是绝对的无限。比如猫有繁衍猫的潜能,可以通过杂交生出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猫,但是无论怎样挖掘猫的潜能,猫也无法生出大象来,也就是说,猫没有生大象的潜能。
小爱 哈哈,也是哈。
小爱 那质料是怎样变成形式的呢?或者说,低级事物是怎样变为高级事物的呢?
智慧 也就是在问实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喽?
小爱 是呀!
智慧 那我问你,我们现在住的这个房子,为什么存在?
小爱 是工人叔叔建造的呗!
智慧 原因就这么简单?
小爱 (眨眨萌萌的大眼)那不然呢?
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存在有四个原因,分别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小爱 这么复杂!
智慧 一点儿也不复杂,比如说我们的房子,
质料因:就是组成房子的质料,如砖头,水泥,钢筋等等;
形式因:就是房子所体现出来的模式或结构,所以形式因是房子的设计图纸;
动力因:就是作用者,所以动力因是工人师傅及其使用的工具;
目的因:就是制作这个房子的目的,为了居住。
小爱 好全面呀,但是房子是人造的,那些不是人造的事物的存在也是因为这四因吗?比如植物的生长,我就看不出有什么动力因或目的因。
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有的。比如一颗橡树的种子,这颗种子本身就是质料;形式就是橡树——类似生长的规定性(就像建房子的图纸),规定了橡树种子只能长成橡树而不能长成松树;动力来自于橡树种子自身——种子顽强地向着橡树的形式去生长;同样,成为一颗橡树也是这颗种子的目的。
小爱 橡树的例子好奇怪,橡树种子居然还有目的(摊手表示不可思议)。
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皆有目的,万物都为了自我实现而不断地从潜能向现实转变,即每一种事物都在自觉地向善,而善就是万物的目的。
小爱 这里的“善”,是亚里士多德借鉴并发展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吧?
智慧 是的,而且他的“目的论”也是借鉴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目的论”。
小爱 万物皆有目的,那万物的最低级是什么样?发展为最高级的“善”之后又是什么样?
智慧 一个事物,相比于比它高级的事物就是质料,相比于比它低级的事物就是形式。按这个逻辑无限推演下去,不断向低级推演,最低级的事物就是原始物质,它们没有形式,或者说它们太原始,以至于看不出有什么形式,它们只是质料,亚里士多德称其为“纯质料”;不断向高级方向推演呢,最后就会达到最高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事物将不再发展(因为已经是最高级),它不再作为质料去发展成其他形式,它就是最高的形式,亚里士多德称其为“纯形式”。
小爱 纯形式是最高级的形式,到底高级到什么程度?
智慧 亚里士多德称其为“神”。
小爱 存形式就是神?
智慧 是的。
小爱 这就有问题。亚里士多德说事物的运动就是从质料变为形式,神已经是纯形式了,那神怎样运动呢?
智慧 神不运动。
小爱 (惊讶)神不运动?
智慧 不运动。
小爱 那世界起初是否有神?
智慧 有的。
小爱 那我倒想问一下,起初世界肯定有一个起始状态,在这个起始状态上万物肯定是静止,神是不能运动的,请问,万物怎样开始运动?或者万物运动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
智慧 神推动万物运动。
小爱 这就是不讲道理了!神不动,但神推动万物,一个不动的神怎么可能推动万物?!如果这样,神岂不是成了不动的推动者?
智慧 正是如此,神就是“不动的推动者”。
小爱 那神是怎样推动万物的呢?
智慧 说神是推动者,不大容易理解,说神是吸引者倒是容易理解。万物皆有目的,它们的目的就是向善,神就是那善,万物按照比它们自身更高级的形式发展,它们的目的就是变为更高级的形式,神乃最高级的形式,神就像整个世界的样板,是万物的终极目的。就像你们学校的学习标兵,他(或她)就是你们的榜样,大家都向他学习,被他吸引着。这样能理解吗?
小爱 哦,这样就可以理解了。
智慧 那你有没有想过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小爱 这……,我没想过。
智慧 那你上初中的目的是什么呢?
小爱 将来考上高中呗。
智慧 那上高中的目的呢?
小爱 将来考大学呀!
智慧 那考大学为了什么呢?
小爱 将来找个好工作呗。
智慧 找工作为了什么呢?
小爱 为了赚钱生存呗。
智慧 就为了生存?吃饱了睡,睡醒了上班,上班后拿工资,拿着工资买吃的继续吃,吃完继续睡?
小爱 这怎么可能?!我肯定还是有点儿追求的。
智慧 追求什么呢?
小爱 提高自身能力,赚更多的钱,嘻嘻。
智慧 找好工作,拿更多的钱……,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
小爱 为了生活幸福啊!
智慧 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没有人会说我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悲惨。
小爱 哈哈,也是哈。那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呢?
智慧 很多人认为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但亚里士多德不同意。亚里士多德将人的活动分为两种,感性的(如吃,喝,玩,乐等)和理性的(如学习知识等)。他认为感性的活动会损害健康,这样的活动能获得快乐,但不能获得幸福。
小爱 那就是理性的活动可以带来幸福啦!
智慧 也不一定。比如你看到地上有个装满了卡和钱的钱包,确认周围没有人看到你,这个地方也没有视频监控,你就把钱包捡回家归为自己所有,这也是一种理性活动。这样的行为能获得幸福吗?
小爱 我内心会不安,显然这不能给我带来幸福感。
智慧 是的,因为这样有损德行,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向善,有损德行肯定不是向善的。
小爱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
智慧 幸福是灵魂至善的活动。
小爱 灵魂至善活动很多吧,哪一种活动才是是最幸福的呢?
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获取金钱和政治权力所带来的幸福是有缺陷的,原因有二点。一是二者都需要对外部条件有所依赖,也就是说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都不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这样的活动不是自由的。另外,金钱和政治荣誉是可以被剥夺的,一个你自己不能把握的幸福不能算最幸福;二是从事二者活动的人都不能获得闲暇,大家都喜欢闲暇而不喜欢忙碌工作,就像你喜欢假期而不想上学一样,没有闲暇的活动怎样能算最幸福呢?
小爱 哈哈,这个例子贴切。那最幸福的活动是……?
智慧 思辨活动是最大的幸福。因为思辨是理性的,是自由且自给自足的,也是闲暇的,没有闲暇时间你哪有功夫思辨呢?但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本身就是闲暇。哈哈。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家是最幸福的人。
小爱 他的观点来源于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吧,我还体会不到身为哲学家,每天进行思辨活动所带来的幸福感。
智慧 亚里士多德某种程度上说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实在是太丰富了。他研究的视野也非常地宽,涉及哲学、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动物学、植物学、教育学、诗歌、风俗,法律、美学。当时可研究的学科基本上没有他不研究的。
小爱 (惊)这视野也太广了吧!
智慧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视野又是狭窄的。
小爱 为什么这么说呢?
智慧 因为这个时期,所有人都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陌生且冷漠的环境,大家所习惯的社会的一切都变化了,只有亚里士多德还活在过去,沉寂在自己的理论中,去探讨作为哲学家的幸福。
小爱 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亚里士多德没注意到?
智慧 是的,从他的著作来看,社会的巨大变化完全在亚里士多德的视野之外,他还活在过去。
小爱 这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是错误的?
智慧 幸福标准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亚里士多德所探讨的幸福,后面的哲学家根本体会不到,所以不可能认同。
小爱 那后面的哲学家认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
智慧 那就需要先了解这一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亚里士多德对周围所认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