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帖】“虚胖”的蛏子好鉴别

【实用帖】“虚胖”的蛏子好鉴别_第1张图片

最近有网友爆料说,卖海鲜的有种增重办法,可以让1斤蛏子变多4两。而这个办法并不难,就是用比较淡的盐水泡蛏子。这是怎么回事?

【实用帖】“虚胖”的蛏子好鉴别_第2张图片

其实这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渗透压。海水有盐分,蛏子适应了海水环境,如果降低盐浓度,它为了平衡渗透压就会吸入水分,于是就增重了。这本来是海洋生物适应海水盐分波动的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机制,却被奸商当成了赚钱的手段了。


或许有人会问,用没有盐分的自来水泡,会不会给蛏子增重效果更好?不会的。因为蛏子喝多了水也受不了,细胞会因为吸水过多而涨破,导致蛏子死掉,商家得不偿失。类似的情况在海产鱼、虾、蟹、贝类等在售卖中都会遇到。


其实,“虚胖”过度的蛏子、扇贝非常容易鉴别,如果肿胀到一定程度,用手戳一下,回缩不快,甚至连壳都闭不上。虾蟹也会因为吸水导致关节肿胀,行动缓慢,显得缺乏活力。不过如果吸水不多,是不太容易识别的,主要看商贩心有多黑。


另外还要提醒的是,选海鲜最怕的不是“注水”等缺斤短两的伎俩,而是违禁药物、重金属残留等问题。前者无非是经济损失,后者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危害。水产养殖使用违禁药物屡见不鲜,例如氯霉素、孔雀石绿等,尽管国家在打击,但小养殖户和小商贩还是有违规操作。中国沿海部分海域由于工业污染,导致蟹、贝类重金属超标严重,尤其是镉和铅。因此来源不明的海产尽量别买,价格太便宜的别买。


文/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常务委员 钟凯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用帖】“虚胖”的蛏子好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