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钱的多少决定了他的投票权、生存权、生育权的空间

我所住的小区属于在离绍兴市区边上的一个“高档”小区。

这个小区分三种房子,最前一排是靠着运河的别墅,中间两排是排屋,最后一排是靠着马路的小高层(本屌丝就住在小高层里)。

一个人钱的多少决定了他的投票权、生存权、生育权的空间_第1张图片

毕竟是“高档”小区,所以用的物业也是业内口碑超好的XX物业。

小区物业冬天会为金属门把手戴上毛线织的手套,这样业主在开门的时候就不会被冻到了;

在喜庆的节日物业会在小区入门口挂上大红灯笼和五彩的风车,在小区门口的树上挂上霓虹灯;

去物业拿快递的时候值班人员会主动过来帮你找,在群里一些业主为了偷懒还会整天@保安让他帮忙把快递拿到门卫那儿,这样业主下班回家到门口就能拿了;

午夜还会有门禁,保安会拍照放到业主群告诉大家今天小高层的入口门已关,大家可以放心休息。

物业这么棒,但是我们小区的业委会却想要换掉它。

这是因为别墅排屋面积大,每年交的物业费要比小高层居民多上不少,如果能换个便宜的物业,每年能省下不少钱。

于是,几个平常没什么事的别墅排屋区的居民开始在每家每户拉票,让居民选他们做业委会成员,选举的口号非常动听:为业主省钱!

但是,很快就有另一个群体站了出来,他们也挨家挨户拉票,不厌其烦地游说。这个群体是小高层居民。

小高层居民之所以不同意换物业,是担心新来的便宜物业管理不当,会破坏小区环境。

小高层居民的诉求:凭什么我们买的XX花园,最后要变成XX村?

同时,他们也担心业委会成员在换掉物业之后,会勾搭动新来的物业动用小区的维修基金。

到时候小高层的居民楼坏了没钱修,没处说理去。

因此,小高层的居民相当团结地组了微信群,一致不同意撤换物业,同时要求撤掉业委会。

现在都流行民主投票,所以最终进行居民大会投票表决来解决矛盾。

虽然小高层居民户数更多,但建筑面积的总和加起来却没有别墅排屋区的户主多。

而投票比重并非按照居民户数来计算,而是按照建筑面积来计算。

所以虽然投票人数占优,但在最终决定权却依然掌握在别墅排屋区的户主那儿。

投票的结果达成了以下协议:不同意撤掉物业,不同意撤掉业委会。

物业之所以没撤掉,是因为有一部分非常土豪的别墅、排屋的户主也想要有个好物业服务。

而不同意撤掉业委会,则说明小高层居民搞了半天,找来警察主持正义、去当地网站吐槽那些别墅排屋区的户主以此达成撤掉业委会的目的,都没用。

在是否撤出业委会这件事上,别墅排屋区的居民相当团结,因为业委会的主要成员(也按建筑面积比例分配)大都是他们的人。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是大家都退了一步,但仔细想想,总觉得不爽。

不是小高层居民想要退一步,而是别墅排屋区的居民自己退了一步才导致双方妥协。

投票权决定权在他们那儿,意味着最终的话语权也在他们那儿。

这种投票选举的情况,在中国古代体现在“官商勾结”,只要有钱就能有权。

我们电视里常播这样的场景:有钱人家的公子走在大街上看上民女就为所欲为,出了事就说:“我上头有人。”

有钱人的话语权大、享受更多优质服务,这种情况也体现在现代西方社会。

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财团高度融合,使得国家更像是一家公司。

谈判都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权益,这类权益可能并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譬如要快要选举啦,所以赶紧想办法讨好自家的农场主和石油老板。瞧,我为你们从中国拿到了大订单!

中美贸易的具体协议我就不聊了,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得更开放,买更多美帝的农产品和石油,然后他们则可以采取更多保护知识、技术的措施,建立更高的技术壁垒防止我们赶上他们。

明明是他们的美元在经济危机时割全球的韭菜,反过来把我们列为汇率操纵国,让我们稳定汇率,不要通过汇率搞不正当竞争。

这样的协议看了总归让人有点生气,但我们现阶段的目标主要是安安稳稳地搞经济,等待某天有钱有技术航母十几艘了或许也可以气一气美帝。

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人均GDP是中国的近6倍,美军基地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在国际上拥有更重的话语权。

但有意思的是,美国人民过得似乎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富有、幸福,或者说,美国社会对待钱多的人十分友好,待穷人则不友好。

美国可以买枪,是全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但并非所有人都生活在危险之中,是富人过得很安全,穷人过得很危险。

在纽约曼哈顿要是出点事,警察2分钟内就能赶到现场。

但是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KFC装修得像银行,玻璃用的是防弹玻璃。

一个人钱的多少决定了他的投票权、生存权、生育权的空间_第2张图片

这是因为富裕的地方税收高,因此可以请得起警察。而穷的地方没什么税收,警力布置就薄弱。

美国之所以无法禁枪,其中一个原因:是贫穷地区的人,需要带把枪保护自己。(联想到电影《小丑》、美剧《黄石》中的桥段,确实如此。)

如此对比,生活在国内还是不错的。在中国,哪怕是偏僻的小山村也要比午夜的纽约时代广场安全,因为中国人买个玩具枪也有可能去监狱住几年。

虽然我们小高层居民在居民大会投票时话语权弱于别墅排屋区的居民,但是普通居民和特别富裕的居民至少是生活在一块的,同样受到警察的保护。(富裕别墅区的装修抵得上小高层居民的一套房)

所以,即便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你的人身安全竟取决于你是否富有。

另外还要一点非常有意思,是关于生育的。

中国因为人口老龄化放开了二胎,但目前的状况是有点知识、收入不错的家庭只想生一个孩子。

一对90后收入尚可的夫妻若想在大城市立足,首付、房贷都是非常大的压力,夫妻双方往往都很努力地工作养家。

假如有了孩子,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必定不想让这个孩子落于人后,所以会为这个孩子投入大量的钱来让他\她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因此会造成大量受到良好教育,收入中等的夫妻并非不想生第二个的情况。

因为生了一个已经够累的了实在没能力生第二个,要是生第二个,恐怕就得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了。

同时,一部分低收入水平的家庭,得知可以养两个小孩之后,就很想再要一个。

理由往往是想要男娃以及人多热闹,然后造成生得越多过得越穷,以至于下一代也混不好乃至出现长大后报复社会的情况。(很多罪犯往往没有一个好的童年,一个从未被爱过的孩子是不会有同理心的。)

但是真正钱多的人在生育这件事上完全不受束缚。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富人选择赴美生子,若将孩子生在美国,他一出生就能拿到绿卡,成为美国公民。

一个人钱的多少决定了他的投票权、生存权、生育权的空间_第3张图片

(《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有许多赴美生子的妈妈)

中等收入水平的人,低收入水平的人,都会受到各种限制。

但是真正高收入水平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地生娃。(成为VIP用户,突破2个的上限。)

将孩子生在美国还有一个好处:美国公民年满21岁之后,可以为海外的父母申请绿卡移民美国。这又为富人多了一项选择权。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成年人需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

老人如果睡着睡着忽然离世了那倒还好,我父母常说这是福气。

最怕的是老人生了病,又需要很多钱治疗的情况。

需要很多钱救治如果能活下来的,作为子女倒也心甘情愿,最可怕的是人财两空以及救到一半钱没了。

日后深夜回想起来,子女就要常常感慨:我可真不是人啊!连自己的亲爹亲妈都留不住。

但是这种情况在富裕的人那儿是不存在的。

富裕的人那儿就两种选项:1.病人自己不想活了,选择安逸死;2.自己还想活,家人出钱营救,不必考虑钱的问题。

98岁的老人,澳门赌王何鸿燊器官衰竭了依旧活得好好的,他天天住ICU,医疗费每天高达86万元。

一个人钱的多少决定了他的投票权、生存权、生育权的空间_第4张图片

86万元,足以让一户普通家庭彻底破产。若想要让老人活下去需要投入如此巨大的医疗费用,没办法,就只能不治了。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今后在活着这个选项上还会产生更多不平等的现象。

倘若最尖端的医疗科技研发出了一项服务可以让一个病人起死回生,但前提是需要付出巨额的费用。

那这项医疗服务便只属于富人。

你要是不发明这项科技倒还好,发明出来了让老百姓都知道了这项科技却又用不起。那才是最糟心的!

生而为人,活在世上,我们需要意识到,钱并非全然是拿来消费、享乐、炫耀的。

它也代表着投票权、生存权、生育权,乃至关系到是否能帮助自己的亲人活下去的权利。

但现代社会严格遵循马太效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以至于产生科技越发达,人与人之间所享受的权利就越不平等。

我们也无奈地发现自己拼命工作换来的升职加薪,远不及房子价格的增长。

这是因为,劳动力的增值速率远不及资本的增值速率。

但唯有一样东西的增长速率能赶得上资本增值速率,且低风险高回报:它就是知识技能。

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枯燥、辛苦且短期不见效益、可能走各种歪路的苦。学习的苦,并非每个人都能吃得消。

我以前特别喜欢一句话,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凭什么权贵就能获得比普通人更多的权力?!

这份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可能性,在年富力强时,我们还拥有着。

在佛系文化盛行的今天,写这样一篇文章难免会被人扣上“贩卖焦虑”的帽子。

但假如这篇文章能帮助你看清世界的真相,使你对金钱拥有新的认知;让还是学生的你在寒假时也不忘早起写作业;让已经工作的你在工作之余能忍着疲惫坚持看提升职业技能的书;让做生意的人不怕失败并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重头来过。

那它就是有价值的。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钱的多少决定了他的投票权、生存权、生育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