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幸福(6):坚定,也是一种力量

守望幸福(6):坚定,也是一种力量

辽宁无痕


守望幸福(6):坚定,也是一种力量_第1张图片

偶然的机缘,在清澈小舟的博客里看到了今年刚考上北大中文系王卉媛写给周国平的信,内心被强烈地震撼。这种震撼来得如此酣畅,如此迅捷。毋庸置疑,王卉媛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幸存者”。

父亲对她的教育也许只是凭着直觉和人生经验的“自觉”,但这样的“顺其自然”却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她拥有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童年。父亲的教育方法很简单:不训斥,不唠叨,不报任何学习辅导班,只希望孩子能做她喜欢的事情,并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 也一直是我的梦想。淡化分数,注重实践,在这样的理念熏陶下,一直认为儿子比较优秀。尽管以分数论的时候,儿子并非“精英”,但一直处于“上游”。每当听到周围的家长津津谈论如何让孩子在题海中泅渡并取得优异成绩时,我总是如此安慰:儿子,你最了不起,因为你的学习完全是自己在学,这里面没有妈妈的功劳。你的潜力是无限的……

我主编、参编过很多的教辅,但,没给儿子做过一本,我能做的,只是在尽力地引导孩子走进书籍,品味书香。一直在想:如果孩子的成绩是因为机械练习而得到,这样的付出是不值得的。因为教育是计成本的,这样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小学毕业统考,在全校七百多人中,儿子排在了四十多名。小升初分班考试,在近一千五百人中,儿子排在了一百七十名。可在实验中学,只有考入前200名者,才有希望升入葫芦岛市一高中。残酷的竞争力,让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如坐针毡。为此,儿子满嘴起泡,着实上火。那天和他一起取回作文集《静听花开》时,他的话竟然让我瞠目结舌:“妈妈,早知道这样,你还不如和其他的妈妈一样对我实行应试教育呢,我不想过这样轻松的童年……”这样的话,如芒刺在背。童年岂可重头再来?难道我所谓的“素质教育”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吗?

其实,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我没有后悔过。但面对茫茫前路,我知道如果还这样走下去,儿子要面临的可能是更大的压力,更大的尴尬。分班考试的英语试题中,儿子因为系动词的选用失去了3分(据说这3分的距离就是50多个名次),开学后在同步练习的时候,他又连续错了两次。当时,我很生气,同样的错误怎能一犯再犯呢?同事告诉我,要多做题,题做多了,自然熟能生巧了。做题!做题!难道分数必须要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中才能提高吗?一直对“训练”这个词条很敏感,总会不自禁和驯养小动物联系在一起。深知,这样的训练无异于是对孩子美好心灵的戕害。而我们,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成了“刽子手”。

忏悔,但依然无奈……

从卉媛的信中可见,她的父亲也并非坚定地进行“反抗”的。他有过犹豫,尤其是当孩子不能顺利升入初中的时候。特别是当初二第一次考试,孩子的成绩居然掉到了173名,她爸爸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很失望,同时对“顺其自然”产生了很深的怀疑。好在卉媛对物理的兴趣让她的成绩又有了转机。在怀疑中犹豫,在转机中坚定,最终她的父亲还是禁受住了“应试教育”的狂轰乱炸。

王卉媛的学习方法冲击着我的思考——“看闲书,读简本英文小说,看动漫,画画,有时写点东西,看看《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高二时迷上了相对论,高三快结束时开始看哲学……闲书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屹立不倒”总是第一,英文小说无意中也给了我的英语一个同语文一样不可动摇的地位,正是吃着这两科的老底我才能在高三一年猛攻理综和数学。看动漫让我有了日语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或许悲观,但毕竟是世界观啊),也促进了我画技的提高……”

尤其是她英语学习的窍门更让我茅塞顿开。她说自己是语法白痴,做题从来只凭语感。在好好听语法课之前她已经知道这些意思用英语该怎么表达了。英语的学习瓶颈是缺乏语境。单词记忆需要机械训练,词与词的区别要咬文嚼字,语法运用需要死记硬背,一切都在条分缕析的骨架下毫无生气。以前在和网友交流时,他们推荐的方法是多看英语读物,多看英文电影。现在想想不无道理。

很赞赏卉媛爸爸的“自然”教育,很羡慕卉媛看似轻松的短暂“成功”。可扪心自问的时候,还是缺乏抉择力。总想让“左手的应试教育和右手的素质教育击掌相合”,不知道这样逼仄的空间里我们能否游刃有余?

体制外,我们慷慨陈词,如此理智。体制内,我们往往游移不定,不自觉地向“理性”投降。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灾难”中,我们是遇难者,还是幸存者呢?看来,坚定,也是一种智慧的力量。犹豫,踟蹰,只会让我们在亦步亦趋中更无奈,更痛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望幸福(6):坚定,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