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亨特的《全球时代的史学写作》一书,正如其在开篇中的自我定位,篇幅不长却立意恢宏。作者有着很大的学术野心,期望通过对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的主流书写范式进行反思,最终回答一个问题:新时代的史学将走向何方?
20世纪以来的几种主要史学书写范式
作者首先对20世纪以来的几种主流的史学范式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近代史学的勃兴与民族国家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历史只是作为培养精英的政治教学材料,直到20世纪初才在各个民族国家逐渐普及。因为民族国家需要有本民族的历史神话来强化成员的认同,构建民族国家这一“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国家史也就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
但是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本身开始受到质疑,学者们开始反思:以民族为单位、为描述本民族的神话而进行的历史研究是否正当?这种研究成果是否符合真实的历史?因此,他们开始逐渐引入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自己构建研究模型。由此,史学开始形成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年鉴学派和身份认同政治四大范式。
这四大范式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帮助史学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它们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经济与社会关系是文化与政治表达的基础。用我们比较熟悉的语言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论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这一论点在现代化、年鉴学派或身份认同政治等范式中的表述有所不同,各个学派在许多问题上也大相径庭,但这一价值判断却是它们共同的研究的前提或隐含条件。
而正是出于对这一论点或是四大范式各自问题的批评,掀起了文化史(这些研究也可能被称为可能被称为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或语言学转向等,在本书中被统称为“诸文化理论”)研究的高潮。
诸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有其自身的逻辑;语言与文化表达并塑造了包括经济在内的人类社会,而不能简单地将前者理解为从后者中衍生出来的。其中一些侧重于研究文化与语言的史学家甚至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也即不是社会或经济因素决定了意识、文化或语言的内容,而是社会与经济范畴(例如同性恋者或金钱)唯有借助语言与文化再现才能够形成。
在诸文化理论的研究结论中,社会、经济和文化、政治之间的关系不再具有明确的因果联系;语言与文化再现与其说是先于或高于社会范畴,不如说它们之间是难分彼此的。
借助这种与过去的四大范式截然相反的理论基础,诸文化理论帮助历史学家们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福柯对于现代性的反思、赛义德对于殖民主义和现代化的批判等。但是也有许多事学家认为这类研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使用的数据不可靠、认识和分析太过主观、太过关注于边缘史料而忽略了主流史料等。也有学者认为这些理论赋予了文化过多的阐释功能,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决定论”。
某种程度上,诸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史学研究并没能完全摆脱传统范式的影响。例如在对于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中,赛义德等学者反思了西方人在殖民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了“东方”这个概念,并进而对西方的殖民主义进行了批判。但他们的问题恰恰在于用西方的理论,从西方的角度反思西方,结果他们的研究成果还是围绕着西方,东方、拉美这些地区依旧只是作为研究的课题或是一个语言符号而存在,并没有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对象。他们想要打破只能从西方发现东方的理论困境,在最终却还是回到了西方的藩篱中。
林恩·亨特虽然并不完全认可这些批评,但是她也承认诸文化理论在利用文化无所不包的模糊性消解了传统的研究范式的同时,并没有给出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
那么,是否有一种可行的方案可以取代目前所有的这些写作范式,或者至少看起来有这种希望呢?作者认为答案很明确,那就是全球史。
当前的全球化研究
随着冷战的终结,真正的全球一体化进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兴起,“全球史”也随之受到史学界的关注。
事实上针对“全球”或“世界”的研究早已存在,只是在过去民族国家叙事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不受史学家们的重视,或者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国家史的集合而存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球已经从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尤其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影响,因此也就非常自然的越来越重视全球史,或者至少开始关注跨国、跨区域的历史研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都是与其他民族和地区有着联系的。过去民族国家史所描述的那种完全纯粹的民族国家叙事,更多的只是一种神话。
在目前的全球史理论中,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各地区在经济、政治、技术、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影响。作为一种范式的全球史强调全球化这一进程的必然性、作为全球化驱动力的经济的至高无上性以及研究上强调经济因素的可取性。代表性的作品有布罗代尔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以及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国内学界对于全球化的理解也基本停留在这一层面。)
这种研究路径被林恩·亨特称为“自上而下”的,也就是把全球化视为一个全球系统形成的过程。由于学者们通常会把欧洲的新航路开辟视为真正意义上“全球化”的起点,并把欧洲的殖民和贸易活动看作是这一体系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这一体系经常会被认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宏观的体系,例如经济体系自然会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反思这种研究路径,但是更多的是从反对欧洲中心论的角度出发,例如霍布森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基哈诺的美洲中心论等,但这些理论更多的都只是欧洲中心论的一种替代,只是把欧洲中心论中的“欧洲”替换成别的什么地方,在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
于是,现在的全球化研究实际上变成了现代化研究的别名。在这些研究中,全球化变成了通过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汲取与植入,进而实现世界的同质化,也就是西方化的进程。
林恩·亨特认为,目前的这些全球化理论的问题在于:过于关注宏观历史趋势,尤其是宏观经济趋势。简单来说,在诸文化理论受到质疑之后,史学家们在借“全球化”之身还此前的四大范式之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是因为学者们厌倦了诸文化理论的模糊性,回过头去寻找那些比较可信的经济数据,背后隐含的假设是:经济形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恰恰是此前文化理论批判的。
另一方面,由于史学家们可以找到的绝大多数经济统计数据都是由民族国家来收集的,尤其是欧洲由于较早地进入现代社会,因此这些数据的收集显得格外完整,而其他地区就显得比较匮乏,学者们最终自然只能得出欧洲,或者说西方是现代化的核心地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结论。
林恩·亨特认为虽然诸文化理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们的出现本来就是针对现有史学理论将文化消解于其它概念的做法,进而强调文化本身的作用。今天的史学家们应该做的,是在打破了原有范式之间的藩篱之后,继续使用文化理论所带来的工具,从更恢弘、更加元叙事的角度研究历史与人类社会的意义,而不在诸文化理论受到质疑后开起回到四大范式的倒车。
因此,作者认为应该对现有的全球化研究进行反思,并指出将来的全球史应该选择一种“无中心”的观察视角,或者说,“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
理想中的全球化范式
所谓“自下而上”,是指史学家们通过探究新的史料去构建新的历史叙述,而不是去验证各种无所不包的理论模式或者想象的体系。
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探索,例如一些西方学者对巧克力、烟草、咖啡、茶叶、棉花、砂糖等商品是如何在不同地区之间流通和传播的研究,一些学者对西班牙系犹太人、波斯系亚美尼亚人等商人集团如何构建贸易网络的考察,以及从文化角度(例如宗教、民族、文学)研究全球化都正在兴起。
在这些研究中,经济本身不再被认为是全球化所固有的基本内容,甚至是在很多以贸易为目标的事例中亦如此。例如对咖啡、茶叶的考察,就表明这些东西最初往往是被当作一种药品被西方人接受,但是在此后却逐渐被开发出娱乐甚至社交的功能,于是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这种欢迎转变成需求,反作用于这些商品的产地,最终构建起一个全球的贸易网络,并深刻地影响到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
很明显,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是经济,而是其他因素促成了全球经济贸易的达成,例如消费偏好的变化、个人交流、家庭纽带、文化水平、宗教观念等。经济的统治地位并不必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优越地位。例如法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始终不如英国来得重要,但是却成为了整个欧洲甚至世界的思想和文化中心。而且,民族国家往往不一定就是与之密切相关的比较单位。小到家庭,社区,大到城市乃至大洲都有可能是研究所聚焦的单位。
这些研究同样表明:近代早期以降,全球化就是在众多源头的共同滋润之下成长起来的。西方并非凭借一己之力实现了世界的全球化;全世界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人们共同促成了他们各自不同场域之间的更大程度上的互相联系与休戚与共。
而既然全球化并非西方单独创造之结果,那么就必须修正全球化范式以便考虑到那些多重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全球化与现代化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全球化意味着休戚与共(一种双向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价值观念的汲取(一种单向的过程)。现代科学与现代历史学科或许滥觞于西方,但科学与历史本质上并非西方所独有。西方地缘政治上的主导地位使得西方的科学与某种程度上的历史具有了主导地位,但随着权力关系的变迁,科学与历史也会随着改变。
而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非西方的历史与学者对理解这一共同构筑的全球化进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西方的学者并不能代表所有人发出声音,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全球历史与文化也绝不仅仅是由西方学者所书写的。那么,我们是否准备好参与到这种历史的书写之中了呢?这种范式会是一种更好的、更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范式吗?我们又是否准备好接受这种与我们过去所接受和理解的历史截然不同的叙事?我们是否还有别的选择?
文笔虽拙,如需转载,请点击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key=125C7123D039C27827BDAB7369BF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