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郝明义,朱衣译;商务印书馆;376页;2004(2016.4重印);10/16/2016-11/4/2016;快速阅读11个番茄钟
心水指数
6分 这是一本对阅读有所要求的读者眼中的圣经般的存在,大部分读者都会听说过这本书,可是一字一句读完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直想读这本书可是之前试读过部分片段后我就放弃了,不管是外籍作家加翻译的表达让我有点看不下去,还是瞄了几眼之后发现,想要学会如何真正读一本书太难了,我还是保持现在的状态就好了啦~
如果没有参加小六的训练营课程,对阅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也不知会在多少年之后才会重新捧起这本书。
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但想要入门的话建议先别读这本书,不然希望小火苗很快就会熄灭的哈哈,可以先从彭小六的文章或是公众号文章开始,对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个初步的了解,也可以看一下秋叶大叔写的书《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之后再来拜读一下经典会有更深的理解。
主题
这本书谈的就如书名所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强调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来读书,并介绍了不同读物不同的读书方法。书中最为世人所了解的是提出了三种层层递进的阅读方法(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教会人们掌握阅读的艺术。**
正如弗兰西斯·培根说的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越来越认同"阅读是一种跟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的说法。
这本书开篇就向我们介绍了两种不同的阅读目标。一种是为获得资讯而阅读,另一种则是求得理解而阅读。
前者的阅读对象,读者已经很了解了,阅读这一动作在此时只是收集重复消息的功能,虽也有加深对此类知识理解的效果,但就理解能力本身并没有本质的提高。因为这本书所讲并没有超过我们的认知,作者的理解力其实与我们相当。
而后者,则不同。此处的阅读对象是我们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而且是高出我们一截的东西。
双方水平不相等的前提下,学习-理解更多事情的发生才有可能。
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
高超的读书,好像人与人之间精彩的让人意犹未尽的对哈,是旗鼓相当的棋逢对手的,有来有往的。学着去聆听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通过概括,联想,提炼等方法来升华接受的信息。
再带着这些收获跟对方交流,若对方理解角度不同那两个人都会多收获一种全新的见解。即使相同,也会欣喜于英雄所见略同。
这种交流是不是比单纯一方自嗨另一方频频点头却金口难开的方式好多了呢?
书与人,人与人,沟通都应该是双向,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只有两个人的双臂都大大地敞开,拥抱才足够温暖。
关于检视阅读
书中所讲的检视阅读,也就是小六所说的快速阅读所提的"前戏"部分,根据书的封面、副标题、目录、序言、后记等介绍来预先了解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作者提到了检视阅读非常重要,原因有两:一是能借此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我们花时间阅读,毕竟真正的好书不多,而我们的时间也非常的有限;第二个原因是它能帮助我们在阅读一本很难懂的书前有个心理准备,先快速地读一遍,告诉自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而不是一开始就为了读懂每个字而费力挣扎,最后反而读不下去。
在作者看来,检视阅读偏向于速度,不可避免地会忽略理解力的问题,因此他提出通过第三层次的分析阅读来弥补这个缺憾。
同时,作者也并不是在无条件地鼓励检视阅读,因为,超快的读法其实只是表现了你在阅读一本根本不值得一提的读物。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去回答的问题。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于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找出答案,这是绝不渴望的原则。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关于分析阅读
step 1 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1根据该书的种类与主题分类(eg.理论性?实用性?)
1.2用简句概括书本内容(eg.类似于平时书评"主题")
1.3通过框架来整理全书重要部分的纲要陈列(eg.思维导图)
1.4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或是在问的问题
step 2 诠释一本书内容的规则
2.1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2.2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主旨,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最佳的做法。如果你只会重复作者所写的话或只是在顺序上有所改变,那你最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这句话。理想上,你应该用完全不同的用语说出同样的意义。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的字句,那你知道的仅是作者的字而不是他想要传达的思想和知识。
2.3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并重新构建出来
2.4确定作者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哪些是作者知道其未解决的问题
step3 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去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3.1在读懂之前不要轻易下片面的评论
3.2批评观点还须证明不合理性
关于主题阅读
前提:运用检视阅读选出相关的书单
step 1 找到相关的章节
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已经对海量的书籍进行了一次筛选,之后我们还要根据我们本次关心的主题识别出对应的章节,因为你选择的书不太可能一整本都与我们的问题相关。要时刻记住,我们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才阅读的,而不是为了这本书本身而阅读的。
step 2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即通过建立一组共用的词汇,来帮助我们了解所有作者所提的观点。其实,也就是我们在确定了学习主题后,一定会接触到许多的同义词,比如检视阅读&快速阅读,如果我们统一选用某个表达的话,在阅读其他书籍时我们就会知道,哎呀,就是#%_#那个意思啦,主动地去为了方便阅读而"强迫"作者使用我们的语言。
step3 厘清问题
为了对我们研究的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并在阅读中去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跟我们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本质相关,如何表现的以及产生的影响之类的。六哥就提过可以用4W1H来设立这些问题。以"学会阅读"为主题的话,学会阅读的标准是什么?阅读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什么事最佳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我们要怎么学会阅读?……
step 4 界定议题
在列出了方向性的大问题之后,我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小的具有讨论性的能帮助自己对这个主题有更深见解的问题,这就是议题。
一开始我一直不懂步骤三的问题和这里的议题的区别,于是便上,知乎去搜这本书关于主题阅读的书评,终于在知乎一篇点赞数5K的文章里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也就是我上面对这一步骤的理解。依旧以"学会阅读"为主题的的话,我们可能会提出什么议题呢?快速阅读适合于每个人吗?过于强调阅读的方法是否就是功利阅读?……
step 5 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就是把关于这些议题不同作者的观点进行整理陈列,对比区分共同和相异点,以此来满足我们对该问题有更透彻全面理解的需求。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在作者看来,你怎么知道自己再也不用读某本书?那本书在你阅读时已经和你的心智合而为一了,而在这之后这本书算是完成了它的使命,你已将精华完全吸收了。你感激这本书对自己的贡献但你知道它能付出的仅止于此了。
这类教会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的书籍,当你重读时,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比你记忆中的少了很多。
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我曾是伪书奴一枚,以为买了书屯了书,束之高阁,不轻易借书给其他人,这样子就是拥有了书籍本身了。现在想来多搞笑,我宝贝着它们的厚度感,书香味,却一直没有走进它们的世界。
慢慢坚定读书一定要做笔记的想法之后,不再跟一本书也许并没有多大价值的书纠缠太久,就像小六说的,我们要做书籍的国王,而不是一直俯首称臣的手下。
处于特定状态下的我和一本书在特定的时间相遇,就像和另一个个体,聊天或是请教,而后带着满满的收获,挥手告别这位朋友,继续带着初心和明亮的双眼踏上另一段征程。
嘿嘿,我已经用吸星大法吸取了一本书的日月精华,储存在我的情报局了,所以有必要跟你说再见了。希望下次再见能证明我当初的离开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