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念

在我看来,《断舍离》这本书不是一本教人整理的技术类书籍,而是一本教人生活态度的哲学类书籍。

最近几天孩子病了,我天天一日三餐在家给孩子做饭,按理说自己做的饭应该比外面饭店做的饭,油盐都少,应该是更容易瘦才对,我反倒胖了不少。仔细分析原因,原来是这样一个心理在作怪:我做了这么半天的饭,才吃这么两口就都剩下了,多浪费呀!

其实我不在家吃饭的日子,反而是刷刷往下瘦的,因为吃饱自然就不吃了,扔了不心疼。我们都扔过食堂做的饭,扔的时候一点感情色彩都没有,手一歪就扔掉盘子里的菜了,然而轮到自己做的菜的时候,就感觉很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呢?

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执念:我都这么努力做饭了,我要是不多吃一点不就亏了。背后的引伸义是这样的:我付出的越多,我理应获得的越多。

在这种思维逻辑背景下,吃反而是变成了一种执念,它已经远离了当下的自己,不再是因为身体需要摄入能量和营养,更倾向于是一种付出之后对于回报的渴望。这种渴望就是执念。

今天练习的间歇,我想到中午要吃宫保鸡丁和西红柿鸡蛋,然而练习结束,婆婆跟我说帮我从食堂买了一份红烧肉丸子。这个时候我就开始纠结了,我到底是继续我的计划点个宫保鸡丁和西红柿鸡蛋的外卖呢,还是接受婆婆打的菜,自己再做个蔬菜就吃饭。

其实,我对于宫保鸡丁和西红柿鸡蛋的渴望就是一种执念,这种执念让我相信如果今天我吃到了这两样东西,我就会感到满足,如果吃不到,我就会失去很多的幸福感。

这就跟我们对一件事一个人的付出之后,想要获得回报的渴望是一样的,每一个渴望都是一个执念。

一开始练习瑜伽的人,大部分是觉得我很喜欢这种运动方式,这种运动让我觉得身心得到放松,练习完很舒服等等。然而等到练习了一年两年的人,就开始会有分别,有的人开始急躁,体式开始急功近利,不再有当初放松的心情和身体。这背后也是一种带有渴望的执念就是:我都这么努力练习了,我理应有很大的进步了,然而我为什么还是进步很慢。

每当我们心里升起一种执念,这就像是心灵空间里面多了一个垃圾包,它停在那里,不仅没什么价值,还很有重量很占地方。就好像我们要找一个东西,怎么找都找不到,其实不是我们的方法错了或者不够努力,而是我们当初找的这个东西就是错的。放下最初的执念,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下一个转角。

在我扔掉家里许多不需要的东西之后,觉得空间无比清爽,空气无比清新,整个空间变得轻盈有活力,在空间里面的每一个物体都好想跟我产生了链接,我清楚的知道它们放在哪里,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可以很快就拿到他们。似乎整个空间有了通透的感觉,不再堵塞、闭塞,他们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家是一个空间,我们可以把身体也想像成一个空间,把心灵也想像成一个空间。我们的身体和心能装下的东西是有限的,多了就会拥堵、闭塞。身体里面如果垃圾太多,堵在肌肉里面会造成肥胖和疼痛,堵在血管里面会造成血栓和高血压。心灵里面如果垃圾太多,就会不快乐。相由心生,我们会看到很多长期不快乐的人罹患癌症等疾病,身心是合一的,如果身心里面的垃圾不清除,我们永远都没办法感到通透、快乐、有活力,也无法感到自己的生活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放下执念,当那些渴望都不再有,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是否满足,只活在当下。吃到饱了就不再吃了,身体就需要这么多,多了就是负担。有什么就吃什么,营养均衡就好。练习到自己感到舒服就好,想多练就多练,相不练就不练,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放下执念就是放下对“果”的追求,只修“因”,不疾不徐,腾出空间,好的东西自然会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下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