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串门目的地

寻找串门目的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活好了串门少了】【串门就这么尴尬吗】——

   现在,邻里间楼上楼下早已不怎么串门了;甚至好朋友、同事、乃至兄弟姐妹也很少相互串门走动。

  是什么原因导致“比邻若天涯”?

  笔者认为此现象颇值得深思!

   串门、走动其实就是互动。“互动”一词,在今天社交圈出现的次数非常多——一个渴求被关注的社会怎么要忘记邻里间的串门?

    串门会串走谁家什么吗?

    隔三差五,上隔壁家敲个门,见个面,坐一小会,聊聊天,很难吗?不难,那为什么长时间玩手机的手指头却不愿去敲敲邻家的门?

寻找串门目的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衣食无忧了,人心之间的距离却渐远了!是担心打扰对方?还是担心人家不欢迎?还是嫌进出门要换鞋麻烦?

  似是而非吧。

     我是这样想的:如果通过观察发现对方(家)友善好客,我便会产生造访的想法。但对象若是大户人家,多半不会主动上门交流(对方专门约除外);对于形踪诡秘、兴致爱好不祥的邻居我会放弃主动交流。

   邻家若是美女少妇,我也不会创造什么条件套近乎或造访;对方主动相邀也得视情形而定。

    实际上,同一楼层我有三家开门相见的邻居:说来惭愧,我全部没进门坐过。一家原住一双母子,但40多岁男人无论哪次楼道偶遇,总象有意低着头在躲闪、招呼都不愿打,串门只怕难了。另一家,前几个月才装修,装修期间我特意备好水、告诉他随时可进来喝:但直到装修完也没进来喝过一口水——估计这家蛮有性格。后来,我招呼他家小孩进门吃东西玩儿、况且我大多时候虚掩房门,结果也只来过一次;无奈只好随缘了。

    看来,不彼此串门,似乎不是“拒绝往来”的原因;多半是出于怕给别人添麻烦吧。

  串个门能有多大麻烦?一杯水、一支烟、一个水果,算麻烦吗?

寻找串门目的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么,早个二三十年,人们怎么乐于串门交往?不仅串门,很多人家还会热情留来访者吃饭住宿。而现在,就使去了好朋友兄弟姐妹家也未必爽快地答应(挽留)吃住。怎么回事?我就曾多次有过没被友好熟悉的主家安排在家里住、而带去开宾馆的经历——这种情形,无论对方如何热情在酒店请吃:最后因这住宿无形拉开了客主之间的距离。

    所以,我是希望楼上楼下隔壁友邻串门造访的。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诚然,不是什么人串门都受欢迎。比如那些拥有巨大嗓门的、口臭的、长舌妇、正在服丧的、一坐下去准天长地久的……

寻找串门目的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串门也有艺术。

    最忌不约而至。尤其大清早或中午:人家正准备去上班和午休呢。你串个门让人弄一个上班迟到罚20元钱还领导谈话,你缺不缺德?

   串门是社交的方式之一。邻里不时见个小面,上下打个招呼,无形中便布下了友谊的种子——要知道哪天出门忘关水龙头忘拔钥匙,最先冲你嚷嚷帮你收拾的就是邻居。

    现今社会串门会消失吗?

寻找串门目的地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些担心。

    有人说串门并没消失,而是换了方式——上茶楼串去了。还有人说,是因为发达的通讯减少了串门式交往。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邻里间的往来渐少?我们理应深思。

     现代人具备了若干先人不具有的优秀素质,这是进化的结果。但若要坦然地做一回现代人——必须具备虚怀若谷:不猜疑身边人、不暗暗嫌弃条件比你差的人;不担心对方不友好、相信对方和你一样也是希望交流的。

寻找串门目的地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串个门,不会串走谁家的财气。串个门,或许可以听来一个故事、一则新闻、学到一些治家常识,适当地串串门于身心有益无害。

    有人说,金正恩离我们这么近,他为何不上北京串门?

这不在家户范畴,非一言三语能说清楚。但是,说心里活,我还是挺惦记串门这事儿的!

     邻居间若无往来,海内存知己又有何用。(作者:朱英)

寻找串门目的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寻找串门目的地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串门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