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爱国心变成玻璃的

        又是一年岁尾,水果店里摆放着包装精美的苹果提醒着人们,今天是平安夜。早上刷朋友圈,发现很多人都在转载一个微信:“今天、明天、后天,三天时间内禁止在群内发关于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的图片或文字,我们只过中国节,不需要洋人节。”文字旁边配上一个军人站岗的图片,满屏的“爱国激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爱国开始上升到不买外国货,不过外国节,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激进到不说外国话,也不要见外国人的地步。每一年春晚,电视里都会播放着旧金山、纽约、韩国、日本等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人,手拿着小红中国国旗,对着镜头大喊“Happy Chinese Newyear!”看到他们灿烂的笑脸,我猜想,他们的朋友圈里一定不会有“我们是洋人,我们只过洋人节,不过中国节”的激愤。

        近几年,当中国和其他国家有一些贸易纠纷,政治不合的时候,反应激烈的往往不是高层的交涉而是网络上的各种声音。人民似乎希望通过对于爱国情怀的抒发来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某国提高税率了,我们就用不买东西来抵制它;某国的外交政策不妥,我们就用砸人家的车来打击它;某国发表了一些不当的声明,我们就用砸人家的店铺来标明立场。可是,这真的是一个理智民族应有的格局吗?

        还记得2012年西安声势浩大的反日游行,一个辆日系车车主被游行激愤的人群围住,人民狂踩车体,狂砸车主,造成车主颅脑损伤,至今仍瘫痪在床。那个激动的青年,那些愤怒的人们有错吗?他们在表达爱国啊。可是车主有错吗?他是一个用自己辛苦劳动的钱买一辆自己驾驶的车而已的普通人,他又做错了什么?情侣们在今天互相买个平安果送对方,增强一下感情就是不爱国吗?家人们明天,在圣诞夜一起吃个饭团聚一下就是崇洋媚外吗?青年们,在狂欢夜一起抛却工作的疲惫,欢聚一下,就是数典忘祖吗?到底是那些过节的人不爱国,还是拿爱国来标榜自己的人有颗玻璃心?

        言论自由,也许不应该去批评那些转发朋友圈的人,毕竟他们的初衷没有错,只是想表达一下对于国家的爱和守护。但是我仍然想说,既然我们都是复兴民族的一员,我们就要有一个大民族应有的格局和豪气,我们过洋节,我们穿洋衣,我们说洋话,我们爱洋人,我们依旧是我们最爱的祖国母亲最忠诚的孩子,我们依旧为了她的美好而努力,我们没忘记她过往的耻辱,我们牢记着她强大的梦想,我们也能够和她一起成长,我们的爱国心不是玻璃的。

别把爱国心变成玻璃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把爱国心变成玻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