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核电行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核电行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由于电力需求的与日俱增、化石燃料价格的不断飞涨以及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而可替代性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都可利用的十分有限,成本又高,且对于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由于核能不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只需以天然铀为原料,所以是一种清洁安全可靠而且高能量、少耗料的最佳能源。毋庸置疑,核能发电乃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最好办法。本文利用表格的方式直观地从我国核电发展的历程开始介绍,然后结合我国田湾核电站这一案例具体论述我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提出了在当前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旨在强调在核电发展中我们要迎难而上挑战中把握机机遇,要合理统一核电发展的建设,走渐进有序持续的发展道路,也坚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祖国的核电事业不断地取得更大的辉煌成就。

[关键词]:核电;发展;历程;问题;对策

作为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石能源的利用对人类生存、发展、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随着电能需求的与日俱增、化石燃料价格的不断地飞涨以及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核能以清洁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的性能,作为可大规模应用的低碳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国家的电力供应保障中也越来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我国核电的发展历程介绍开始,随后论述我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提出了在当前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历程

(一)探索起步阶段

我国第一个核电计划是“581”工程,意思是1958年第一号工程,计划在前苏联援助下建设一座采用前苏联技术的石墨水冷堆核电站。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前苏联终止援助,“581”工程被迫停止。第二个核电计划是“820”工程,是清华大学提出的5万千瓦熔盐增殖堆核电站。由于前期研发不到位,材料、技术和工艺不成熟,被迫停止。1970年春节前夕,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上海市汇报时指示:“从长远来看,华东地区缺煤少油,要解决华东地区用电问题,需要搞核电。”随后,上海市于2月8日开会启动核电站筹备工作,代号“728”工程。1972年,技术方案由最初的熔盐堆改为压水堆。1974年,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原则批准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方案。1982年确定厂址定在浙江海盐县秦山脚下。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并网发电,至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核电发展历史上有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是1983年初召开的回龙观会议,与会40多个单位约150位专家共同议定了《核能发展技术政策要点》,确定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为主、走引进技术并逐步国产化的道路。会后,于1983年9月成立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

(二)规划发展阶段

1988年,成立能源部,能源部统一规划电力发展,包括核电。能源部根据电力发展规划,确定了中国第一部核电发展规划,并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核电厂选址工作。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有辽宁徐大堡和红沿河厂址、广东的岭澳和阳江厂址,浙江的三门厂址,福建的长乐和惠安厂址,山东的海阳和乳山厂址,江苏的连云港厂址和江西的彭泽厂址。这个阶段,秦山二期2×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于1987年正式获批立项,1996年6月开工建设,2002年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4年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到2004年5月,我国共有11台核电机组,包括运行和在建在内的装机容量达到870万kW,核能发电规模已经有所提升。这11台机组中,有3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制造,分别是秦山一期和二期工程。其余8台是引进的技术,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等核电比较发达的国家。这样即可保证高效发电提供能源还可以学习先进技术来尽快实现我国核电产业自主化的目的。

(三)积极推广阶段

2005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广东、浙江、辽宁、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正在建设一批新的核电站。2005年10月我国提出要积极发展核电,2006年和2007年通过并颁布了我国核电的中长期规划,都是关于核电站增加建设的规模的新建数量的目标。按照2007年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为4000万千瓦,但在2011年中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这个目标被调整为8600万千瓦。截止2014年4月底,我国已运营核电站10座,在建的核电站有11座。自1974年3月周恩来总理批准建造功率为30万千瓦的压水堆设计方案以来,我国核电研究开发和设计建造工作已经走过了四十一年的历程。我国核电队伍经过秦山、大亚湾(包括岭澳)和田湾等基地建设和总包出口核电机组到国外的锻炼,已经有能力自主设计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有能力自主设计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目前为止,我国具体的已运行和在建的核电情况详见表1和表2。

表1:我国已运营核电站的概况

关于我国核电行业发展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资料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作者徐亚运整理,2015年9月数据。

表2:我国在建核的概况

关于我国核电行业发展的思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资料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作者徐亚运整理,2015年9月数据。

二、发展我国核电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满足能源需求,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作为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石能源的利用对人类生存、发展、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响也将继续影响,但随着电能需求的与日俱增、化石燃料价格的不断地飞涨以及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而可替性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等可利用十分有限又很难成规模,因此作为可大规模应用的低碳能源的核电越来越受到青睐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电力主要靠煤电承担,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带来了极大的运输压力,水电虽然在我国的电力生产中占有1/4左右的比例,但水电生产极其受天气影响,供应不稳定。天然气是一种宝贵的化工资源,我国的储量不大,只可能建设少量天然气发电站最大高效地综合利用。因为核能只需以天然铀为原料,在发电效率上,1公斤的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核电站每年只要补充30吨核燃料,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每年要燃烧330万吨煤。而且核能电力供应稳定,年运行时间长可达到7000小时以上。从我国实际资源储备的国情出发再综合考虑建设成本,也只有核电是最适合也是唯一最有可能大规模利用替代煤炭发电的高能量、少耗料且供应稳定的清洁能源。

(二)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电力能源以煤炭为主,煤炭的发电量长期以来占总的发电量80%以上。大量发展燃煤电厂不仅给煤炭生产和交通运输还给环境保护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核电是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于火电相比,核电不会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以核电代替部分煤电,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而且也大大减少了对环境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有效控制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每年的碳排放量是70多亿吨,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老大。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过程中,我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在全球对气候变化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中国要想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难以给世界各国以交待的。于是,我国在2009年提出了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其中核电将贡献4%的比重。核电比重的提升是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10年我国已有核电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一年能减少二氧化碳6700万吨。核电在节能减排上的优势是明显。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同时核电站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所以我国迫切发展核电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经济效益好,有利于抑制我国能源价格增长

我国目前运行的核电机组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和江苏,广东核电的价格明显低于燃煤标杆电价,浙江和江苏的核电的价格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基本相当但未来更具竞争力。世界上有核电国家的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尽管核电厂的具体经济特性与各国的工业技术条件和经济环境有关,但核电厂与燃煤电厂的相对经济特性是普遍的,即核电厂的比投资高于燃煤电厂,核燃料成本显著地低于燃煤成本,造成核电厂的全寿期平准化发电成本低于燃煤电厂。据世界上70年代和80年代建成运行的核电厂与燃煤电厂统计资料,核电厂的每千瓦投资比燃煤电厂约高30%~80%,核燃料成本仅为燃煤成本的25%~35%,核电厂发电成本比燃煤电厂便宜20%~40%。电站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是每度电的成本。发电站每度电的成本是由电站建造投资费、燃料循环费和运行维修费三部份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建造投资费和燃料循环费。核电站的建造投资费虽然比火电站高,但是核电站的燃料循环费却比较低,只占总电价的30%-40%,而火电站的燃料费占总电价的60%-70%。这种燃料循环费与建造投资费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核电站发电的成本的降低。

(四)促进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等水平

核电工业属于高科技产业,其中核电设备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产业关联度很高,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大力建设核电站必将给整个核电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直接收益的有建筑和安装公司、核电设备公司、燃料供应公司和核电站运营公司。核电发展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同时加快了核电自主化建设,有利于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对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工艺、材料和加工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发展核电不仅不会排放氮氧化物和温室气体,而且是改变现有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等水平,促进科技进步,是可以实现能源保障、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局。

(五)以田湾核电站为例具体说明其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意义

江苏省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但江苏省资源短缺,环境容量狭小,能源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主要以煤炭资源为主。2009年,煤炭占能源的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且平均80%的煤炭资源需要从省外调入。江苏省发电机组主要以煤电为主,燃煤机组占装机容量的97.3%,发电量占98.9%。因此,田湾核电站的建设发电有效缓解了江苏省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进一步优化了能源结构。根据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田湾核电站工程建设,新建了两条公路,建设了淡水管线工程,以及3.5万伏海棠变电所,11万伏宿城变电站,22万伏云台变电站和50万伏灌云变电站,促进了连云港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改善,为连云港市打造成国际化的海滨城市提供了动力。

田湾核电站建设运营过程中需要直接吸纳大量的当地人员就业,其中包括参建单位需要从地方招收的辅助用工、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技术和管理岗位需要的专业人员、文秘和保安等方面的辅助用工以及公司下属的企业招收的物管、宾馆、餐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根据测算,到2020年,田湾核电站工程可以从地方吸纳的就业人数就从2009年的3000人增长到2020年的6400人,呈稳定的增长态势。田湾核电站工程建设对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与工程相关的大量商务差旅、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带动了当地宾馆、餐饮、房屋租赁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常住人口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带动了日常消费市场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房地产业、汽车行业、休闲产业等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增长。

田湾核电站作为国家重大能源基础建设项目,推动了国内设计施工、设备材料制造、运输、保险、商业、服务、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同时提高了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的知名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活跃市场经济,促进旅游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对拉动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测算,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按两台机组投产后每年上网电量130亿千瓦时计算,预计2006年到2020年将上缴税收总额203.34亿元人民币,对地方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简而言之,田湾核电站保证了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电力供应,加强了连云港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人员的就业,繁荣了当地经济行业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核电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民众的谈核色变

对于核电站,大多数民众的印象是不久前的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及美国的三里岛核事故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核事故过程中惨烈情景。不少民众对核电站释放的核辐射有巨大恐惧与不安。其实,核电站正常运转时放射性的排放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甚至比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还小。人们对一个事物的看法与评价大多取决于对这个事物负面消息的接收,人们当接触到某事物的瑕疵时,便会潜意识地定义此事物必然是不好的。中国证券报记者曾就报道这样一个小故事:某核电企业拟在某地建立一个核电科技园区,主要目的是进行核电技术的研发,但被当地民众误解为要建核电站,立马招致了反对,甚至有人上街抗议。日本福岛核灾害后,我国公众对核电产生严重恐惧,内陆省份江西省发生第一起核电争议事件---彭泽核电争议,该事件最终对暂停内陆地区核电发展规划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不了解与不信任,已成为摆在中国核电产业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二)核电企业的人才短缺

一个核电项目从项目的提出到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上百个项目承担企业和单位、一个或多个项目投资业主。其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是大量的。核电人才从狭义上讲是指直接从事核电科研、设计、建造、监理、执照申请审查、运行、辐射防护监管等方面的人才。广义上还应包括核电设备加工、燃料元件制造、废物处理和处置等为核电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人才。我国核电建设初期由于核电项目开工数量有限,核电开工项目之间的衔接不能连续,部分原有的核电人员也离开了核电行业;还有部分有核工程专业的高校减少了招生人数。随着核电项目的增多,各类管理部门原有的人员数量已明显不够,需要补充新人。新建核电项目也需要大量配备整套的核电人才。核电人才培养数量的减少和核电人才的流失与新项目、新单位对人才需要的增加是我国核电建设中一对越来越需要迫切的解决的问题。

(三)核电发展的总体基础薄弱

周总理在批准第一座30万千瓦核电站核电方案时就指出,建设这座核电站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电,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训人员,为今后核电在我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自1974年3月周恩来总理批准建造功率为30万千瓦的压水堆设计方案以来,我国核电研究开发和设计建造工作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但当代核电技术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我国核电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技术离世界先进的水平和规模都还有一定的距离,配套产业发育也不足,总体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另外核电设备进行国化,需要引进部分装备和关键技术,进行大量试验验证等开发研制工作,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这也是我国核电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四)核电近期建造的速度过快

中国的民用核工业起步相对较晚,1985年才开始建设,其时全球核能高潮已过。1984年全世界新建核反应堆达到高峰,一年就新增了33座。到2011年1月,在运行的核反应堆有441座。中国只有13座,只提供了全国电力中的2%,在所有拥有核电国家中这个比例是最低的。尽管在核领域算是后来者,或正是因后来而居上,中国在近期已经有非常惊人的修建史。在2010年,中国新完成了两个工程(是全球5个项目中的2个)并开始9个新工程(全球14个项目中的9个)。 在其他国家,要完成这样的指标几乎让人难以置信。但是中国最近四年半时间里的建设速度使得该目标有了可信度。然而,如此迅速的建设速度将对供应链以及合格人才造成的压力,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的核建设发展论战十分引人注目。然而,全球核工业发展的历史也证实了,一旦出现技术失败或是任何事故,其通常由过快发展而引发得。

(五)核电建设中不少技术和设备还不同程度上依赖于国外

尽管我国核电经过了多年的核电建设实践,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发展核电的条件。但我国核电在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到营运管理以及核燃料供应和乏燃料后处理等相关技术和设备一定程度还依赖国外的支持和进口!中国的核电站建设前期从核反应堆到仪控部分全部依赖于进口,这不仅建造成本高,而且后期的备品备件也得不到保证。如1985年建造的大亚湾核电站就全部进行的是法国法玛通技术,目前仪控部分的产品在法国已停产,仪控部分所需的备品备件就很难买到,即使能买到的都是一些库存表,这不仅是天价,而且质量还得不到保证。目前我国核电站的建设和过程控制技术还比较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监控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大、设备可靠性差。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口一套压力容器需要2.3亿到2.4亿元人民币,现在国产压力容器的价格只有1.2亿到1.5亿元人民币左右。当年大亚湾核电站进口一台海水循环泵需要3400万元,国产设备只有1000万元左右。核电国产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其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从核岛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核级泵阀到常规岛的汽轮发电机组等关键设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加快自主研发和设计以更好地满足我国核电建设的需要。

四、关于我国核电更好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核电科普宣传,政府企业传媒都应有所担当

首先,政府做好科普宣传很重要,要增加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了解,打消民众的疑虑。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核电发展的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小心谨慎那是必须的,但核电并不可怕,谈核色变是不可取。过去核工业商业化过程中对于科普宣传未给予足够重视,加之媒体对福岛核事故极尽渲染,更给核电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对核电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也应该让所有的民众都知道,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三十年代的技术,而国内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对于内陆和沿海核电的差异,在核电从业人员看来,两者对设备、技术的要求以及安全性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根据市场对能源的需要,选择了不同地点。其次,政府还需要不断完善核电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让核电站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有法可依。最后,由于核电技术含量高国家也应该培养大量的人才来满足核电站的发展。核电行业要培养高精尖的专业化队伍,从行业自身角度做到保质保量。还有让各类媒体等都需要在核电安全科普教育宣传过程中有所担当。总之,只有让民众放心,才能让民众不再“谈核色变”,那样我国核电方能更好的发展。

(二)加大培养人才力度,从根本解决核电人才短缺的问题

面对我国核电快速发展的形势,所有与核电相关的部门和企业都将面临一个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国家加快核电发展的形势下,各用人单位只有不断地快核电人才的培养,在能在核电行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各类企业应根据自己在核电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需求制订一个相对长期的人才需求计划。第一,通过加大和各类高校建立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合作关系来获得相对稳定的人才来源。第二,通过社会公共招聘的方式吸引社会上的各类人才来充实核电建设的队伍。第三,公司内部的培训也是获得所需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一个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课堂学习阶段和在实际工程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技能的阶段。核电基本知识的学习或许可以通过强化学习的短期培训获得,但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的获得绝不是短期培训所能解决的。所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作的锻炼,也是在工作的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胜任我国核电的实际建设需要。

(三)政府应给予我国的核电行业发展更强的支持力度

国家考虑到发展核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将核电与火电、水电并列为电力的三大组成部分。考虑到核电对环保、对降低温室效应有巨大贡献,同时也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国家应加大对核电的支持力度。继续在政策上给予核电行业更大的支持,减免相关的税率,加大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科研攻关费用的投入力度,尽快制定完善我国核电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倾斜力度,改革调整现有的研发经费使用体制和模式,对研究设计机构提供足够的专项经费支持,创造条件鼓励研究设计机构与业主等单位合作共赢。参照国外出口信贷的融资条件,为国内用户购买国产设备提供政策性融资,减少用户融资成本,降低金融风险。以技术援助、财政税收等措施鼓励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另外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增值税和关税国家可以给予减免一达到降低技术引进成本促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第三代核电技术再转让使用的营业税给予减免,可以为技术转让和使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还有国家运用经济杠杠鼓励引导产业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拓宽投融资渠道,为核电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解决克服核电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等等。

(四)合理统一规划核电的建设,走渐进有序持续的发展道路

建设新工程的速度仍将继续,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预期在2015年底能够拥有430亿瓦的核电能力。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2020年核电装机规划预计达到8000万千瓦。要达成这个目标,在近期内就必须完成目前在建的反应堆,并在继续按要求完成更多其他的工程。中国有望将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核能发电大国。目前中国大批量使用的是介于核电第二代技术和第三代技术之间的“二代加”技术,2007年至今中核和中广核公司工开工了23台“二代加”CPR-1000机组,三代技术的只开工了4台。而一台核电机组建成后的使用时间在30-80年之间,这意味着如果短时间内大批量使用“二代加”技术就容易形成巨大核电投资的技术锁定,使得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核电很难大批量的使用三代或者更好的四代核电技术,这会影响到中国核电的整体安全水平。

核电建设是一个非常专业,投入很大,技术要求很高,对选址要求更是严格的一种建设。能进行核电建设地址是稀缺资源。目前国内包括已运营、建设中、筹建中的核电站项目多达43个,累计投资已高达1.8万亿元。中国想在短短十年间中,从1080千万的装机容量猛涨到8600万千万,难免会降低对核电建设质量的要求,难免会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匆忙上马。同时,核电的选址对地震带、水源等要求都很高,可以说能进行核电建设地址是稀缺资源。如果短时间内大量上马核电站,占用了这种为数不多的稀缺地址,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地址浪费。一台核电机组建成后的使用时间在30-80年之间,这意味着如果短时间内大批量使用“二代加”技术就容易形成巨大核电投资的技术锁定,使得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核电很难大批量的使用三代或者更好的四代核电技术,这会影响到中国核电的整体安全水平。

(五)进一步地加快推进我国核电自主化的进程

引进技术和设备只是前提,全面消化吸收并再创新才是我国核电建设发展的关键。为持续发展我国的核电技术,提高国内核电的经济运行水平、满足国内电力市场的需求,就必须加快实现核电自主化。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综合国产化率已达到80%左右,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85%以上。只有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才能尽快达到自主设计和建造第三代百万千瓦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的目标,从而形成先进的、标准化的、能批量建造的产业规模,优质高速发展核电。为了尽快实现我国核电技术的升级换代,我们还是要适当继续建造一些第二代改进型机组,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根本目标。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国际上已比较成熟的第三代核电机组都还有不足之处和发展空间。例如,AP-1000的非能动安全系统是先进的,但它单机容量只能到1200MW,是有发展空间的;EPR的单机功率虽然已达1600MW,但它的能动安全系统相当复杂,不是发展方向。我国已选定AP-1000为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机型,我们在与国外厂家合作,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的同时,还应针对其不足之处和发展空间,立专项同时进行改进和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的更加先进的大型核电机组,成功后将要产业化批量建造的,以促进我国核能产业日后规模化更大的发展。

六、小结

核电在不少国家电力供应中都占有较大比重。2010年底,全世界在运核电机组442台,总装机容量3.7亿千瓦,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6%。核电发电量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有16个,其中法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率高达77%,整个欧盟平均占35%,日本占34%,美国占20%。而中国核电目前远低于这个数据,我国计划到2020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预计为9亿千瓦时,那时核电的比重将占电力总容量的4%,即中国核电在2020年时将为3600到4000万千瓦。未来几十年内核电依旧会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以其洁净、安全、经济性高的优点在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核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必须珍惜这个机遇,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核电工作者更是要为我国核科技和核工业的发展以及国际的核能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总之,发展核电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刻不容缓的选择,我们既要刺激经济发展,又要避免重复建设,控制好节奏,努力加快我国核电发展自主化进程,更快更早更好地实现核电强国,造福于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我国核电行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