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不消化?真正原因在这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呢:

  • 在看完了一本烧脑书觉得非常有用,后来真的没有在哪里用上;
  • 看完了经典小说,留在脑海中的只有书中某个句子,某个震撼情节,却没有独到见解;
  • 看完了经典后觉得跟现实差距太大,写作的人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真的帮助到你;
  • 你觉得某本书上说的全都对,哪里都可以用,放之四海而皆准

——恭喜你,你消化不良了。

很多人喜欢读书,喜欢置身其中的感觉,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词汇表达,叫Flow,心流体验。沉浸其中,刷新认知或者只是单纯片刻的抽离现实,都是让人愉快的事儿。偶有所得,从书中参透生活中一二困局,或者获得具体某个小问题的解法,那种成就感更不用说。

读了那么多书,你真的消化了多少呢?读书效率跟人的体质一样一样的,有的人消化好,吸收快,吃什么都长肉,有的人看小说看完就结束了,有的人能从中读出人生,人际。比如见过一个姐姐从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中读出人生智慧,读懂人性。

根据跟小伙伴们沟通交流和我单薄的人生经验推断,消化不良的问题普遍存在。想起李笑来说的那句话:相信我,你不是一个人。对,我不是一个人,还有看这篇文章的你。

那么,症结在哪里呢?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苦恼了我很多年,直到我遇到拆书帮。


今年三月份,我关注到拆书帮,六月开始拆书练习。自己做30篇的拆书练习,过程的酸爽不必言说,做过了你就会知道。拆书升级过程中,最难的是需要拆书家规划具体的应用场景,勾画学习者可以直接应用的情境。就是说,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个工具,我要直接告诉学习者,这个工具可以在哪里用到。在说之前呢,我还要举个例子,联想我过去遇到类似问题,没有见过这个工具之前是如何做的。或者遇到类似问题,我是如何应用这个工具。

我在拆书中遇到了两个问题:
1、拆页的内容符合How to 及两页限制的要求,但是过于抽象,我自己还没想好怎么拆,比如《关键对话》里,如何了解对方的动机片段。没有想到合适的例子,感觉大脑没有搜寻到过去相关的经历,或者说感觉就是没有经验。
2、有了合适的例子,对我个人合适,但是感觉过于抽象,不好分布催化,会被如何规划应用场景困住。

说白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哪些旧知可以与新知产生链接,这让我觉得很大脑好苍白。借着这两个问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读书不消化的本质。


最简单和高效的学习是在场景中学习,在同样场景中运用,动用的脑力非常少,不用做任何的迁移。那么问题来了,书中的知识和信息通常都是脱离了应用场景,意味着我们必须做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需要我们自己加工解码,才能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那么如何提高转化迁移的效率,如何高效的解码,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高效学习转化的秘密在于激活经验,让知识跟你的旧知产生链接。说白了,既然知识是抽象的,我们需要解码还原到具体的场景,大脑才能知道,哦,原来这个可以这样用。

看,找到消化不良的原因啦?怎么快速激活经验,让新知识跟旧知识产生链接和化学反应,我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框架式的知识管理和拆书的刻意训练应该是一个方向。

欢迎讨论,欢迎拍砖。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多不消化?真正原因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