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什么是腾讯?


这是我的”十年沉浮收获的职场人生课第六篇“。

最近《腾讯传》大火,作为一名老企鹅,我想就书中的一些描述,和我的一些经历,聊聊在我眼中,腾讯为什么是腾讯?


我是以毕业生身份进入腾讯的,那时候公司已经有几千人。因为白纸一张,我以为所有的大公司都是一样的。后来才发现,当初习以为常的很多工作习惯,原来是只属于腾讯的特有气质。

主人翁精神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团队的成员,如果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有多少人会转一圈,直到把所有灯关了才走?

再问一下,如果这些人离开家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任由灯开着,就离开了呢?

仔细想过这两个问题之后,你大概就知道有多少人,对公司有主人翁的态度了。而类似小事,是我在腾讯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去做的事,没有任何规定,大家都约定成俗。

于细微处见真章。腾讯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可见一斑。

面对工作的态度

那时候公司的元老,工号几十号的人(老企鹅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都非常nice,也非常愿意跟你交流。负责项目不久,我就跟几个部门的老大一起讨论项目的推进,很平等的交流意见和建议。某次我被推举在会议上给总办领导进行汇报,大家也没有因为我是新人表示丝毫的不重视。

另外,我那时候就发现,哪怕已经几千人的公司,身边的同事对于工作本身却非常简单。简单指的是,大家都在一个频道上,即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

所以在工作之中,我完全不需要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需要费劲脑汁搞平衡。每个人都极尽自己的所能,去创造一个为完成项目这一个目标打造的透明的工作环境。

要知道这点,在规模稍微大点的公司里面,基本上90%都做不到。

从创意到实现的产品思路

在《腾讯传》里,很多次提到,许多产品的诞生来源于个人的创意和推动,整个腾讯的发展史,似乎看起来充满了各种偶然。

但是,那时候我就发觉了产品理念的存在,和产品经理对于项目把控的思路。很多项目,从立项到具体实施,并不是自上而下的,很多自下而上的。每个人都有有一种自驱力在运转,似乎都有成为某个项目的产品经理的潜质。

而腾讯的系统和运作方式,也为这种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所以,看起来是种种偶然,其实是必然,如果没有张小龙创造的微信,也会有李小龙,王小龙同样的产品脱颖而出。


以上的种种,我都在考虑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腾讯为什么是这样的腾讯?

许多年之后,我总算体会到其中一二,这是企业文化的传承。

我的理解是,企业文化,其实是从创始人或者创业团队开始,对氛围的一种传承。因为人跟人之间的吸引力法则,所以能够留下来的,都是气场合的人,或者愿意改变成同样气场的人。所以团队从小到大,其实都是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的几何放大效果。


所以在腾讯而言,小马哥和总办的风格,基本上就决定了上面几条文化的传承。

比如,总办领导们之间非常和谐透明的管理机制(这点在《腾讯传》中时有提及),就放大的投射到日常工作团队当中。所以团队每个成员也都会把目光聚焦在工作本身,不会考虑太多关系的处理和利益处理上。

再比如,小马哥对产品的追求,和腾讯从创业伊始的放权做法,可以让员工毫不保留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把那些既有想法,又能完整的把想法实现出来的人有效的选拔出来,并委以重任,形成了特有的内部百花齐放的创新氛围。

小马哥一如既往的低调和为人谦逊,以及内部环境的宽容、机会的创造,形成一个正循环,让员工有真心希望随着公司一起成长的主人翁意识。从这点上说,我认为腾讯是非常适合90后和未来的00后员工的,通过笼络一大批这些人中的精英,腾讯可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准确把握未来人群的需求,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我对腾讯企业文化的一点思考。那么作为普通员工,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

我认为是需要选择合适你的企业文化,并完全拥抱这种文化,从而最快的提升自己。

企业文化无所谓正确错误,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有一次我下午三四点种拜访google的朋友,发现一堆人吃东西打乒乓球看电影聊天,唯独似乎没有工作的。还有一次听说华为对新销售员工的培训和去攻打客户的方式方法,让我这个旁听者都亚历山大。这两种企业文化截然相反,但是并不妨碍这两家公司都同样是伟大的公司。

关键的点在于,你认同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去选择加入传承这种企业文化的佼佼者。

然后,在这种适合你的企业文化中,你要真心的去拥抱这种文化,并让自己成为这种文化实践的一份子。只有完全与周围的人融入到一种文化中,才能让你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在团队迸发出巨大战斗力的同时,你才能得到最快的提升。

再深入一点,企业有“企业文化”的传承,个人也有“个人文化”的传承。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我们的圈子,将来我们的发展,其实都是我们在打造“个人文化”带来的附加值。

所以,你想传承下去的,是怎样的一种”个人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腾讯为什么是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