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如刀的网络中,让我们放下《杀戮》

平凡的一天,名叫扎克利和伊森的小男孩在某公园内发生争执,前者用棍子将后者的嘴打破。这起不大不小的儿童纠纷,将两对本没有任何交集的夫妇拉到了一起。经营小百货商店的麦克与身为作家的潘妮是伊森的父母,他们在家中迎来扎克利的父母——律师艾伦以及投资经纪人南希的拜访。他们就孩子的伤害事件协商、讨论、争执、冷嘲热讽、旁敲侧击,时而强作欢颜,时而面露不快,可是又不得不面对面度过这难熬与痛苦的一天……

我们常说,这个世界绝大数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首先是沟通问题。那为什么沟通会成为我们最好的“武器”,但又会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呢?

杀戮指大量杀害,大规模地屠杀。是一个残暴而又血腥的词语,用在这个解决纠纷的场合里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可是当我们想想: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的女司机、在日本遇害的江歌和她的妈妈......那我们就能想象杀戮用在沟通上的力量有多不可预估。

沟通最重要的倾听

在电影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试图做老好人的麦克,都变得面目可憎,再这样的沟通中怎么会收到好的结果呢?许多人希望通过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促使他人关注自己,或者满足自己的要求。人们总是认为,我只有通过提升我的分贝才能使沟通的信息传递到位,我只有通过我的嗓门才能使我的目的传递到他人的耳朵,却往往忽略了,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聆听,就像电影里的细节一样,他们都在对方没有说完话的时候就打断对方并开始反驳,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类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呢?

不要在情绪中沟通

情绪中的沟通常常无好话,既理不清,也讲不明;尤其在情绪中,很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性。就像知性而又成熟的南希,在酒精的催化下,面对电话不断的艾伦,毫不犹豫的将他的手机丢进了水里;而作为作家的潘妮更加失控,在情绪中的交流粗口不断,甚至对自己的老公麦克,拳脚相向。

无论多么强调自己的独立性,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情绪产生也不外如是。我们的情绪很少会是在与自己的独处中产生的,大多时候,都发生在相互的关系状态下。当我们被情绪左右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焦虑。为快速的消解掉这种难捱的焦虑,我们会无意识的采用管用的压力状态下模式进行沟通。这种压力状态下的模式很多时候,更容易发生冲突、产生攻击报复类行为,你来我往导致情绪的不断升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还记得大师兄在《这一生,从平凡到卓越》中提到的:如果发觉沟通对象在情绪中,请暂停沟通,此时唯一要做的是安抚对方的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言如刀的网络中,让我们放下《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