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彼得·林奇那里学到这几点,现在告诉你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股神,不同于巴菲特通过收购企业层管理的商业模型,他直接管理富达基金公司的麦哲伦基金,通过12年的时间,让这只基金的单位净值上涨了20多倍,平均年复利回报率达到了29.2%。这个人就是标题中提到的彼得·林奇,他被称为华尔街传奇小子。

在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轮基金之前,有一个量化衡量股价是否合理的指标PEG,从来未被公开,也就是市盈率和增长率的比值,这一指标是被彼得·林奇在职期间,经常用来衡量成长型公司的投资价值。

比如一家公司的PE为40,今后3年的成长率为40%,那么PEG则是为1。而在成长型公司里,对于PEG大于1的公司就不值得投资了。比如某家公司的PE为40,是大于我国中小板公司的平均水平,而其公司今后3年的增长率却只有30%,这样的公司,彼得·林奇是懒得去瞧的。

而这一指标在他退休之后,由于将这一选股策略公开之后,PEG指标被所有的基金公司顺手拈来,当然,这一信号也慢慢失去它的核心价值。

这是我在这位投资大师身上学到的第一点。任何为大众所知的信息,都是没有价值的。

投资在本质上赚取的还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估值差价,只有那些少部分人才了解的筛选方法和信息才有价值。

拿我们平常在各类财经、报刊上看到的各类理财干货和投资预期收益来说,他们可能会分享投资收益15%或者赚几千,几万的理财方法,但是他们自己赚取上百万、千万的方法是不会选择公开的。投资证券中,真正赚大钱的都是闷声发大财的人,也是人群中少有人走的路。

在彼得·林奇进行PEG指标投资过程中,他会对筛选出来的股票用一种类似于须鲸的方法进行买卖,须鲸是鲸鱼的一种,它们没有锋利的牙齿,在捕食过程中会连同大量的河虾、蟹一同快速的吞食到嘴巴里,然后将水吐出去,将食物留下来。

在股票投资策略上,彼得·林奇也是类似于须鲸吞食的方法。他总是会做出一些小的决策,先大量买入经过筛选的股票,之后用时间再次验证自己的决策,对于表现不好的股票,坚决止损卖出,对于表现好的会选择再仔细研究,逐步加仓,将最后留下来的那部分股票长期持有,其余的则卖出。

这是我从彼得·林奇身上学习到的第二点,最多的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

这一点让我联想到曾经一位投资界的牛人曾经说的,杀鸡就是要用牛刀,因为杀鸡用鸡刀不能一刀毙命反而容易伤到手,必须集中精力深度调研打歼灭战。

最后一点是关于他的鸡尾酒效应:

场景一:在酒席上,人们知道人群中有一个职业投资人,却没人愿意和他谈及股票,而是策一些关于汽车、小龙虾的杂谈,那么说明股市可能正在修复上涨中。

场景二:当股市已经从第一阶段出现了小部分隆起的小包,上涨到了20%左右时,人们大多数时候是谈论股市中曾经给他们留下来的损失,以及现在买入可能存在的风险,那么说明股票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场景三:当股市持续上涨中,而人们在群众中发掘了这位职业投资人,就开始围绕着投资人询问股票的投资价值,让他推荐股票,分析股票价值,讨论股票如何赚取更多收益时,甚至酒会上的KPI人物也跑来凑这一热闹,说明股市已经开始过热了。

场景四:当人群中到处出现各类人群向专业投资人推荐股票的时候,说明下跌就在眼前。

最后一条可以理解为,不要从众,既然大部分人在股市上都市赔钱的,那么从众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来,咱们来数星星,你智商低,你数月亮吧”。很老的一个段子,我们在投资中,宁愿要做数月亮的人,也不要做数星星的人。

说完了彼得·林奇的投资哲学,建议结合他的名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起读阅,也可以加深对于这位投资大师智慧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彼得·林奇那里学到这几点,现在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