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教什么》(一)

蜗居在家,重读王荣生博士主编的《写作教学教什么》。

前言部分,“这是值得你慢慢读的书,这是需要你用笔来读的书。”首先介绍了编写体例:主题学习工作坊,共同备课工作坊,课例研究工作坊。用笔来读,是说这是参与式培训资料,编写时尽量将培训现场情景在纸质书上体现。读者要参与进来,要“在场”。

“在场”一词,让我想起罗胖跨年演讲中的“躬身入局”。“我辈”不是他人,是自身,不要轻易地站在道德高地上评论,而是参与其中。参加的培训其实挺多,如果只是听一听别人怎样讲,看一看别人怎样上,而不思考为何这样讲,对我有何启发,那么,培训的收益一定甚微。

一,主题学习工作坊

1,写作教学的检讨与前瞻。

专家简介,王荣生教授。

(一)写作教学的检讨

第一个问题,课时少,应占3分之1,实际5分之1或6分之1.原因是写作课程设计不合理,目前常见的写作套路是三种:题目+范文,情境+活动,教写作技法。都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指导。

(记得黄厚江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下来要详细了解。疑惑:我自己写作的时候,需要大段相对安静的环境,写作时如果频繁被打断,写作思路断了,重新捡起很困难,往往不能成篇,不知道写作过程的指导是在学生需要时随时指导还是某个时间段内独立写作,然后再结合具体问题指导。)

第二个问题,写作教学的症结,是因为我们主要让学生写“散文”,结果笔力不够,只能写为“小散文”,即不能登大雅之堂、文学殿堂的小散文。散文的核心是独抒心意,散文是没有章法的,没有结构的规则,它散在骨子里,这叫随物赋形。散文在内容上,独特的感悟;形式上,独特的表达。让它具有不可教性,只能去触发,培养学生写作热情。

(作者在论证百年写作问题的时候,把问题归结为“散文写作”。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但论证的方法,推极致,却不能认同。作者写,既然引用有用,那我干脆做得彻底些,作文开头引用“爱因斯坦”,题目是什么,就让爱因斯坦说什么。作文写不下去了,再引用,海明威也说过。到了结尾再引用一段。这明显不可以,所以说,“引用”这招不行,是俗招。“开掘要深,立意要新”“写出波澜”“写出闪光点”是写作教学的弊端。为文造情,生硬确实是问题,但很多时候,学生其实是有情感的,不是情感的问题,是表现情感的方式有问题。而且作者提到这个问题已经存在100年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正视。不知道这个百年是从那一年开始算起的,一般来说,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确实有百年,但是作文教学的散文化倾向也有百年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教学教什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