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在彭州撰写《茶经》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陆羽之撰《茶经》之奇篇

望星宇

陆羽入川栖居龙门彭州历时五年,正是茶事收获甚丰、人生转折大顺的黄金时期,即唐上元二年(公元762年)到(公元767年),29岁的陆羽在实地艰苦考察了全国茶产地32州(四川八大州产地)、举国上品的茶30余种,巴蜀占1/4的记录看,茶事资料既详实又鲜活,绘图与文字十分齐全。可见,陆羽对蜀地从古至唐,既是茶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名茶最多的集散地,对古代蜀茶知道甚多,了如指掌。于是,他决定在王褒写《僮约》的地方,初唐大诗人王勃写两篇著名碑文的“天帝会昌之国”、“英灵秀山之乡”的彭州,在他第二故乡浙江苕溪写作《茶经》三卷的基础上,完善世界第一部关于茶事研究著作《茶经》初稿。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明确的文字可稽,公开的信息资料显示:一般认为在唐德宗建宗元年(780年)在挚友皎然的支持下,《茶经》付梓印刷问世,这表明780年《茶经》最终完成。如果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则《茶经》完成之年正是51岁;如果他生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则是47岁。主张《茶经》完成于780年是较为可信的。50岁左右正是陆羽考察全国茶产地经验丰富、又年富力强的人生黄金时段。

陆羽在彭州撰写《茶经》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陆羽之撰《茶经》之奇篇_第1张图片

有人认为《茶经》成书于公元764年,这一主张是根据《茶经·皿之器》陆羽茶器风炉脚上铸字:“圣唐灭胡明年铸”。“灭胡”是指唐王朝平定安乐山史思明叛乱事件,时间在763年,而“明年”则是764年。我认为公元764年的《茶经》,与陆羽上元二年就在苕溪时的《茶经》三卷一样,仍然是初稿,而非最终刻字印刷稿。

如果说《茶经》是成书于764年,那么这时陆羽只有27岁(或31岁),就写出这样内容渊博、文字凝炼的《茶经》,难以令人相信。实际上,陆羽居苕溪后住处经常变动,并非闭门著书,这可从皎然、皇甫冉和李冶等人赠诗中看出。陆羽外出从事研究茶叶的时间很多,遍游了江苏、苏州、无锡、南京、丹阳、宜兴和浙江的长兴、杭州和绍兴嵊县等地,以后又到江西上饶,又经义阳、襄阳往南漳进入巫山。之后他又深入龙门山天府之国的八大名茶园区,对茶叶采制、栽培、饮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湖州时(即公元773年),得到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鼎力支持和晈然的大力帮助,才有大量的文献可以参考,最终《茶经》在780年才得以完成出版。

笔者从大量史实资料研究分析后,在大胆猜想和小心求证的基础上认为:其一,陆羽从唐上元二年秋后(公元762年)28岁(或32岁)入川入贵赴彭州,历经5年实地考察全川八大产茶区和贵州四大产茶区之后,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第一手宝贵资料,可资全面撰写《茶经》,尤其是下卷《茶经·八之出》之用;其二,彭州当时有苌弘、王褒、扬雄、司马相如四大茶事名人的文史资料,加之陆羽入川之前就读过有关四人的茶事书籍;其三,唐代大诗人王勃浓墨重彩大加赞扬“天门太极”之风水宝地和中国本土道教的中央教区元都圣地又在彭州,离战乱遥远适合钻心研究茶事和著书立说。所以,陆羽在彭州的考察活动,对《茶经》的整部建构和写作是极为重要的。这些深层原因历来被史学界所忽视,未能探秘陆羽醉心茶事与结缘彭州的真实历史,现在应回到原点,还陆羽茶圣的真实面貌。这也许是一个独立的观点揶或是一个颠覆性的看法,有望引起大家的争鸣。

陆羽在彭州撰写《茶经》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陆羽之撰《茶经》之奇篇_第2张图片

基于以上深层原因,笔者推断为什么陆羽在编写《茶经》卷下,八,茶之出时,竟将彭州茶排在山南、淮南、浙西之后的全国第四位,并高度评价为:“剑南以彭州上【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与襄州同】,即可看出彭州产茶在陆羽心中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并在此时此地完成《茶经》卷下,八,茶之出,既符合他早年的梦想心愿,又契合陆羽当时急于实现他多年积怨成疾长期压抑的心境,而又昭示其生命价值和人生出彩挑战和回应当时世间白眼之终极目的。至此,他不仅奠定了彭州茶的黄金历史地位,而且把彭州视为第三故乡。因为彭州和他的家乡竟陵都有“天门”。后来当他回到他第一故乡湖北复州竟陵天门,将彭州从“天门太极”而受感到的灵气,重新燃起熊熊的烈焰,让《茶经》初稿再冶炼熔铸成一部无懈可击的茶著精品。于是,他不得不进行深入增补修订删改和加工润色,这样又耗费了5年时光。

773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陆羽应邀编修《韵海镀源》,次年为其修建“三癸亭”。775年,陆羽的青塘别业全部建成,并在此全面修订《茶经》。三易其稿,前后花费26年心血,陆羽最终于780年在第四故乡湖州完成了他的不朽奇著《茶经》。说湖州是陆羽的第四故乡,是因为他不但在湖州前后大约居住了近30年,还在湖州最后定稿付梓印刷出版了《茶经》。

一部在动乱与运动中生生不息地考察、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充实、不断润色的《茶经》终于问世。这部《茶经》充满生命之活力、自然之野趣、地缘之特色、人文之血脉。正是这五个“不断”和四个“充满”,构成了《茶经》之基、之魂、之根,真乃奇也。

《茶经》面世后名扬海内外,“天下益知饮茶”之盛事,是陆羽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功绩。不久,唐皇代宗慕名召见他,有意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又徒太常寺大祝,但他陈辞不就。因为他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醉心茶事。《全唐诗》载陆羽唯有一首《六羡歌》诗,正体现了他崇高的纯美品质:“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朴素无华的诗,充分展示了陆羽的高贵人品似茶叶般清爽香醇至善至美。

陆羽在彭州撰写《茶经》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陆羽之撰《茶经》之奇篇_第3张图片

陆羽的《茶经》虽只有七千余字,却重于泰山、高似珠峰、深如海洋。它是生命之千古绝唱、茶事万代长歌,是文明之不朽离骚,耀千秋、开万世……

在人类文明的天幕上,繁星争辉闪烁耀眼,河汉分明。我曾尝试把世界茶事者分成四等:按照前人划定的轨道兜圈子,一旦离开轨道就迷茫不知所向,转了一生尚不知路在何方者,喻其为茶事之卫星;拥有一定能量,足以吸引一批卫星围着自己转动,但却无法独立于天宇,必须靠别人的微弱之光才能闪烁者,喻其为茶事之行星;傲视宇宙独行银河系而瞬间耀眼横空者,喻其为茶事之彗星;高悬于昊天之上,恒定不移,光耀千秋,其能量足以照彻苍穹,泽被群伦者,喻其为茶事之恒星。陆羽,就是一颗永放光芒的宇宙茶事之恒星。

陆羽,你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热能,完成了一次茶事星空的涅槃再造;以自己奇才的梦想辉煌与美丽,构筑出人类文明的永恒!

《茶经》在湖州出版后,陆羽应邀离开湖州先后去湖南、洪州(南昌)、广州、苏州,799年又返回湖州青塘别业,贞元二十年(804年)冬,陆羽悄然病逝,终年72岁。

一代茶圣陆羽,其生其死都是一个千古之谜。有说其墓在湖州杼山,有说在湖北竟陵天门。在湖北竟陵天门之墓,其墓正葬在与彭州“天门”遥相对应,一东一南二门合一共同缔造了世界之茶圣。

:

你可能感兴趣的:(陆羽在彭州撰写《茶经》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陆羽之撰《茶经》之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