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GC 那些事(二)- 堆上的内存分配机制

前一篇文章JVM GC 那些事(一)- JVM 运行时内存划分介绍了 JVM 运行时的内存划分情况。本文将介绍 JVM GC “主战场” 堆上的内存分配机制。

内存分配机制

堆上的内存分配可以用分代分配来概括,这里的分代指的是总所周知的:新生代、老年代、永久代。下面分别介绍这 “三代”:

  • 新生代
    • 对象被创建时,内存分配首先发生在新生代(大对象可以直接被创建在老年代)
    • 大部分对象在创建后很快就不再使用,因此很快变得不可达,于是被新生代 GC 机制清理掉(IBM 的研究表明,98%的对象都是很快消亡的)
    • 新生代的 GC 被称为 Minor GC 或 Young GC。注意,Minor GC 并不代表新生代内存不足
    • 内存分配机制(停止-复制算法)
      • 新生代分为 Eden 区(简称 E 区),Survivor0 区(简称S0区),Survivor1区(简称 S1区)
      • 绝大多数刚创建的对象会被分配到 E 区,其中大多数对象很快就会消亡。E 区是连续的内存空间,因此在其上分配内存极快
      • 当 E 区第一次满的时候,执行 Minor GC,将消亡的对象清理掉(作用于 E 区、S0区及 S1 区),并将剩余的对象复制到 S0 区,此时 S1 区是空的
      • 下一次 E 区满了,再执行一次 Minor GC,将消亡的对象清理掉(作用于 E 区,S0区及 S1 区),并将 E 区和 S0 区剩余对象复制到 S1区,此时 S0 区是空的(S0 区和 S1区总有一个是空的)
      • 当两个 Survivor 区切换了几次之后(HotSpot 默认为 15 次,可通过 -XX:MaxTenuringThreshold 控制),仍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到老年代
    • E 区内存分配加速策略
      • bump-the-pointer:跟踪最后创建的一个对象,在对象创建时,只需要检查最后一个对象后面是否有足够的内存即可,从而大大加速内存分配速度
      • TLAB:结合 bump-the-pointer,保证每个线程都使用 E 区的一段,并快速分配内存
  • 老年代
    • 对象如果在新生代存活了足够长的时间而没有被清理掉(即在几次 Minor GC 下存活下来),则会被复制到老年代
    • 老年代的空间一般比新生代大,能存放更多的对象
    • 如果对象比较大(比如长字符串或者大数组),新生代空间不足,则大对象会直接分配到老年代上(大对象可能导致提前触发 GC,应该少用,更应该避免使用很快就消亡的大对象)
    •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 来控制直接升入老年代的对象大小,大于这个值得对象会直接分配在老年代上
    • 可能存在老年代对象引用新生代对象的情况,如果要执行 Minor GC,则可能需要查询整个老年代上可能存在引用新生代引擎的情况,这显然是低效的。所以,老年代中维护了一个 512 byte 的块,所有老年代对象引用新生代对象信息都记录在这里。Minor GC 时,只需要差这里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性能
  • 永久代
    • 永久代即方法区,严格来说,方法区并不属于堆,是一块比较小的内存区域

参考

  • http://www.cnblogs.com/zhguang/p/3257367.html
  • http://blog.csdn.net/xtayfjpk/article/details/41924283
  • http://www.importnew.com/3146.html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FunnyBigData

JVM GC 那些事(二)- 堆上的内存分配机制_第1张图片
FunnyBigData

你可能感兴趣的:(JVM GC 那些事(二)- 堆上的内存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