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话剧遇上Stem会发生什么?

去年十月,我在某个社区文化中心,第一次亲身体会一场无剧本话剧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场地略显简单(政府公益项目),也没有什么奢华的材料,孩子只是在“场景”中尽情玩耍创造而已。

我开始查阅资料,对于浸润式话剧,成人并不会陌生,最熟悉的莫过于《Sleep no more》。当把自己投入设定的“场景”中,除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之外,我想还有什么足以吸引人,大概就是投入,那种投入的感觉,把我们从零散的碎片化的生活场景中拉回,塑造属于自己的舞台。

但对于孩子来说,一场话剧孩子能干什么?他们足以撑起一场吗?何况在无剧本的形式下,会否只有虚无的轮廓,而无实质性的内容,在这之前我充满了许多顾虑。

当我看到London Bubble Theatre戏剧中心的成功案例时,给了我一条思路。London Bubble的理念是:为社区公众提供艺术指导、技能养成,使大家能够相互启发创作灵感,积极参与剧场活动,分享彼此的故事,从而活化城市空间和公民精神

“空间”两个字仿佛点亮我的思绪: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处不在,处于同一社区的我们,当我们彼此发生联结,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在瑞吉熊的空间里,不仅仅是一个自由玩耍探索的空间,更是一个与人、与社区发生联结的空间,起到辐射作用。

当我想清楚这些,我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舞台,即使呈现出来的作品不太完整,甚至有些粗糙,不那么高大上的艺术作品,留有孩子的痕迹。那么它和Stem结合,又会发生什么?

1、体验式探索,以孩子亲身经历为主体

2、半成品材料和素材为道具

3、从零开始,过程性积累最重要

4、老师、家长作为陪伴、引导、支持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话剧遇上Stem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