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月的风,拉着长长的雨,奔向秋的末梢,奔向冬的白色圣洁。梦溪湖的水量涨了又落,足音惊起零星窸窣的秋虫,银杏树叶又带上了金黄的微笑,一切果实都回了家。
书架上几本旧集,扒着的手写繁体字,仿佛蚂蚁曲折的踪迹染过,却磐石般镇住历史的事件和人物。钉书针铆紧老旧的时光,一些陌生的面容依旧鲜活生动。
日光树影下,翻开层层泛黄的纸卷,翻开泛黄的历史记忆,闻起来真有淡淡旧时光的味道。像陈年的发黄的书页,突然晾在阳光下,“扑”一声腾起的味道,像蛰伏了一冬的草木在春天里重生时携带的泥土气息,也像是落叶枯尽与芳草杂糅的气味。
在这些文字和图像的记录中,穿越时光的风雨长廊,看到了一所大学的兴起之路,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之路。看到她从嘉陵江畔走来,一路引吭高歌。
二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深秋。
晨雀用歌声唤醒新的黎明,朝阳欢快地跳出奔流不息的嘉陵江,老师和学生不在课堂,而是扛起铁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烧制砖瓦,搬运沙石。一边筹建学校,一边读书。
此情此景,我想起了我们祖先的耕读。一边耕地,一边读书。
那时,没有校舍,没有电灯,没有炊事用具,没有教学用具,也没有交通工具,有的是鼓足的干劲,有的全是满腔热情、火热的心,赤诚的情,有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师生员工们齐心协力,用勤劳的双手和无尽的智慧创造了一方崭新的求知乐园。
开荒种菜、植树造林。不知何时,几场大雨后,那洼地将雨水存留了下来,便形成了鸟语花香垂柳夹岸的龙井湖。
六十年来,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她依然容光焕发,示人以活力十足的年轻模样。六十年来,铅华深处,是济济人才的少年芳华,是石大人的无悔青春。
从一穷二白起家,历经苦难,不在乎举步维艰,依然砥砺前行,现如今,桃李满天下。回首望,南充的风还在张扬,而成都平原的土地上已绽放出绝美姿态的花朵。
三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深秋。
鸟雀依然高歌,暖阳如初。此间灯火辉煌,载歌载舞,共庆甲子华诞,盛况空前。
那一颗颗在这方乐园里成长过的种子,早已长成了一枚又一枚的硕果,循着叶落的声音回了家。
六十年,恍若隔世。或许已白发苍苍,或许已步履蹒跚,一别经年,今日重逢,千言万语化作一个拥抱,往日时光都只在昨天。
那些绽放过的青春之花,那些翩然起舞过的日子,旧照片中的校园,忽然被老友的一声吆喝击中。说不完的话语,藏不住的往事,打开记忆的闸门,欲把那少年芳华一语倾尽。
仿佛在狭长的流水的声音上,一群围水而居的人,像一只只欢脱的小鹿,踏遍青山,千里赴约。
或许我该摘下一片云朵,并抽出一些金色的线,织一件薄纱,送给这些可爱的人。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告别的时候说的“再见”,真的成了今日的再见。且把似水的流年,换作佳肴美酒,一杯敬青春,一杯敬缘分。
四
遍数历史的纹路,无不为之感动。想不通究竟是怎样的缘分,让我花了十二年的光阴,于天府之地和美丽石大相遇。
让我心生涟漪的,不止是惊鸿一瞥的遇见,还是梦溪的青青垂柳,是矗立的高高井架,是泛旧的藏书,是闪光的理想,是十年磨剑的一击即中,是理想中的象牙塔,是一生所寄啊。
修身应如是,明德,笃志。
求学亦如是,博学,创新。
初遇,我不过是一个愣头小子,无知少年,在她如梦如幻的多彩景象里茫然失措,在自我的幻象里沉沦。于是我去寻找,循着她走来的足迹找寻自己的初心。
三年过去了,此间一任我恣意成长,随风奔跑,谈笑了很多,尚未奏响凯歌。从图书馆到教室到运动场,从思学到明辨到实验室,举步奔走于飞翔路,走过朝暾夕月,春夏秋冬。
这是一块肥沃的田野,耕种者在春天育下一粒种子,在秋天收获桃李芬芳。油菜花在春天醒来,像是她停留的一扇窗,桂花在十月飘香,便熏醉了她眼底的秋意。
有一枚果实属于我,我属于这田野。
五
我没有翅膀,却想着飞翔,像天空里自由驰骋的雄鹰一样,或是像一只白色的飞鸟一样,可搏击长空,或悠闲摇摆。
多希望能振翅高飞,也许向东南,也许向西北,也许向天涯,也许向海角,对着心里的印象在天地间寻求。
而现实是,我选择了大地,选择了默默退守一隅,用手里的锤子,用精密的测绘仪器,用密密麻麻的程序代码,置身于荒原之中,寻找着大地隐藏的宝藏。
师者说:
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慢慢地,静下心来,继续埋头苦读,继续干手里的工作。
我没有翅膀,可我还想着飞翔,即使是在无人过问的大山荒,依然可以倾注理想。
飞翔,像一只白色的飞鸟一样。
从现实的荒原到理想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