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传染力模型评估:R0(基本传染数)存在致命缺陷,建议修正

在传染病学中,评估病菌、病毒的传播能力除了研究媒介、传播途径等方式,还有一个简便重要而且为人广泛使用的一个定量指标,这就是基本传染数:R0。

基本传染数:流行病上,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通常来说,R0越大,病原体的传染能力越强。

然而我通过仔细研究发现,R0存在致命缺陷,容易导致严重误判。

1.R0只适用于前一代感染者导致后一代感染者没有大量交集的情况:

假设有第1批感染者A和B,分处两地,AB分别把病传染给两地的2批感染者,由于间隔较远,这两地的第2批感染者是清晰的没有重复的,这时候R0就容易计算且比较准确。

病毒传染力模型评估:R0(基本传染数)存在致命缺陷,建议修正_第1张图片

2.当人群基数巨大,前一代感染者和后一代感染势必会产生大量交集,用这个参数观测会产生巨大的误差,甚至错误。

比如一个车厢里面有21个人,20个传染者和一个易感者,当那20个人把病传染给这个易感者,在这个过程中:R0的真实数据是1,但在实际的统计过程中,由于人员大量流动,数据巨大,无法把传染的每条线都清理出来——在人数海量的时候更加困难,于是这个数据会被计算成:1/20。结果整整差了20倍!

病毒传染力模型评估:R0(基本传染数)存在致命缺陷,建议修正_第2张图片

人群基数越大,交集越多,这个差距会更大,导致错误计算,导致误判。

特此,提出一个新的参数来评价,权且把它叫做暴露发病率(缩写G)——类似罹患率:

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对传染病没有免疫力的所有易感人群受到暴露后的整体发病率。比如,1000个人受到流感病毒暴露,最后有800个人发病,那么这个流感病毒的暴露发病率就是80%,需要寻找重复计数。

这个参数比参数R0更加精确,更加有效。

当然在没有大量交集的情况下,使用R0进行辅助说明,也是可以的。

图片均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病毒传染力模型评估:R0(基本传染数)存在致命缺陷,建议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