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不作弊,这个世界照样骗你《天才枪手》

《天才枪手》:

「期待」是一个「好感消耗」的过程:期待越久,你会对你所期待之物越发挑剔,直到它最终呈现在你面前,它需要绝对好的品质,才不会辜负你的期待。

泰国年度神片《天才枪手》对于我,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就算你不作弊,这个世界照样骗你《天才枪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先来看一组数据:

《天才枪手》的制作成本为6000万泰铢(约合1194万人民币),恒业影业以50万美元(约合328万人民币)买断其国内发行权,而影片的内地首日票房为3000余万人民币,目前豆瓣超20000人评分,

8.5

影片开场出现的泰国31台台标,一定会让泰剧迷(包括我)感觉很亲切,片名则以「在答题卡上涂写答案」的方式出现,不落俗套,接着便是一个女主的定格镜头,这个镜头被「一锤定音式」的配乐一衬,影片的基调似乎就已经定下,直到130分钟结束,最后一句具有双关语义的台词,同样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影片闭合,三场作弊几乎被完美地锁在了整部电影之中。

三场作弊,前两场在泰国国内,第三场在泰国和澳大利亚,属于跨国作案。

无论规模、作弊手法、紧张程度,一、二、三,都是逐层递增,而且增幅明显,这使得每一场作弊都有其固定的作用,都必不可少。

我觉得这三场作弊几乎完全符合美国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在其名著《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所提到的“进展纠葛”:

故事绝不能退隐于轻量级性质或力度的行动,而必须循序渐进地朝着观众无从想象出更好替代的一个最后行动向前运行。

主人公琳开始追求欲望,采取一个最小的行动(片中第一次作弊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手法),当意识到风险,会表现出更大的意志力和能力,采取第二个难度更大的行动(第二次作弊需要解决的不但不只一个问题,而且采取的手法也不再单一),琳面临更大风险,她必须采取几乎处于极限状态的行动(第三次作弊不但面临答案解答、记忆、运输、制作、再运输等众多复杂问题,更是采取了拉另一个天才班克入伙、生理控制、符号转换、工具隐藏等令人难以想象的复杂行为),「试题答案必须从一个人的笔下传到另一群人(或另一个人)的笔下,并最大程度保证准确率」是琳的欲望,尤其在第二、三场中,琳为达成欲望做出的努力,不仅给了其演员茱蒂蒙·琼查容苏因发挥演技的巨大空间,更是能令观看影片的观众如再临考场,紧张不已。

就算你不作弊,这个世界照样骗你《天才枪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故事》中还提到“对抗力量的强大”,亦即琳在追求自己欲望的同时,阻止她实现欲望的力量是否足够强大,与她所采取的极限行为是否足够匹配,如果是,那么影片自然就会令人紧张。

很多观众在看完某些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之后,会因为「这个终极boss怎么这么弱鸡啊」而对影片不满,就是因为对抗力量的孱弱,而在《天才枪手》中,对抗力量绝对足够强大,编剧甚至对其进行了「变异化」处理:没有观众可以具体知晓并抱以期望的「反派」,「反派」无时无刻无处不存在,考试结束时间的逼近、铅笔断芯、A试卷B试卷的岔坐模式、监考老师凶神恶煞的脸以及其走过来的步伐、一瓶滚落在地的水、一辆呼啸而过的地铁,甚至生理催吐对象的改变……这一切,everything,都成为琳实现欲望的对抗力量,关键是,这种「反派」还能勾起观众的经历或回忆,毕竟,学生时代谁没作过弊或产生作弊的念头?

当「不顺的时候,全世界都与我为敌」,就如同《故事》中所言,琳的现实裂开巨大的鸿沟,她必须随机应变:这就呈现出了令观众恍然在看《谍影重重》系列的考场外追逐戏。但《天才枪手》中的追逐规模比《谍影重重》要小很多,然而这并不妨碍影片通过疯狂的剪辑和某类古典乐般凌厉的音效,将追逐处理得不亚于任何优秀的间谍电影。

甚至在某些瞬间,我们几乎可以想象琳将自己的大脑劈成两半,一半想方设法将答案(包括填空题、论述题)传回泰国,另一半则更加高速地运转,以采取各种措施应付突发状况,在被监考老师捉住之前,顺利将所有答案传完,同时消灭证据,并在最后通过一个行为给自己的「暴走」一个最合理的解释。

令人惊讶的是,影片极尽所能地制造「对抗力量」,却又在呈现考试客观性的元素上采取了比较朴实的表现手法,除了剪辑与音效,影片没有过多对考场座次、监考老师的镜头角度等进行渲染,观众会觉得,这是一种还原:我当年考试的时候,座位、老师就是这样,而作弊的紧张感却一点不失,正如《好莱坞报道》记者对本片的评价:简单而不失紧张。

在作弊的主情节之外,《天才枪手》的次情节也张弛有度,既不抢走主情节的风采,同时也能保有自己的魅力,并在为主情节服务。

举个例子。片中有一场班克被殴打并被丢弃在垃圾场的戏。当镜头从伪纪录片式的黑白晃动中,转场到「班克在巨大的垃圾场上醒来」,不仅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其具有足够的观赏性,同时也为影片后面班克这一角色的变化进行了铺垫;而为观众所称颂的此片的深度,即「泰国阶级差异」,也在主情节与次情节的相互作用中得以体现,一个典型并具有明显创作意图的场景是:付费买答案的纨绔子弟们在举杯庆祝,而另一边,天才枪手们却陷入落寞与恐惧之中。在慢镜头中冒出的香槟泡沫如同一种恰到好处的反讽。

当然,你尽可以认为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无甚新意,尽管紧张无比,但每一个事件的结果你都可以准确预测,甚至可以说它有一些明显bug(几处bug应该主要体现在「监考老师的眼睛不够犀利」),但你也应该看到,影片已经在最大限度地争取所有细节,而且还将这些细节安排得富有层次。

这点尤其体现在本片最为人称道之处:剪辑与音效。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剪辑与音效是配对出现,达到一种高度的融合。

比如第一场作弊中,相比于后两场作弊,动作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两个字总结:踢鞋。如何将这个简单行为表现得富有力量?运用剪辑和音乐对考场必备物品进行意义挖掘。比如铅笔:转笔、按下笔头、笔芯自笔孔弹出、笔芯划在答题卡圆形的选项上,按照「铅笔的行为模式」给「铅笔的每个部位」一个特写,特写与特写之间干净利落、没有视觉上的干瘪联系(比如从笔头经过笔身再到笔孔的流水式拍摄),而每一个特写都配以具有顿点效果的音乐,行云流水之间,你会感觉这支银白色的铅笔是个活物,现在,它要出手了。

图片发自App

这也是为什么部分观众会觉得《天才枪手》甚至有一种恐怖片的效果。

又比如班克从垃圾场回家之后,照镜子,镜头从琳这边转到班克照镜子的场景,以特写呈现出「班克在小心翼翼地抚摸自己眼睛左下方的淤青」,令人惊讶的是,镜头将琳那个地方的音乐也带到了班克的淤青上,本来并不搭调的音乐,却让这块淤青犹如「产生了某种意识的优雅的复仇者」。

就算你不作弊,这个世界照样骗你《天才枪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主人公额上的汗水、被汗水粘住的发丝、焦灼异常的眼神等,剪辑更是选取了某些比较陡、具有逼迫性的方式,尤其是在最后一场终极作弊中,几近疯狂,虽然没有达到《社交网络》、《爆裂鼓手》等影片的程度,但已足够凌厉。

当然,好的镜头与剪辑有一个基础,就是演员的表演。四位主演有三位是1996年生,一位是1997年生。

图片发自App

男一号查侬·散顶腾古1996年生,之前已经凭泰国情景剧《9巷1弄》大量圈粉,被粉丝亲切称为「屁鹅」(我真的很想知道《9巷1弄》另一位男主演「茶盏」现在是什么感受呢,八卦之魂熊熊燃烧中),他在《天才枪手》中确实演技不俗,尤其是垃圾场和在厕所被抓两场戏,情绪表达十分到位。据说,他在拿到剧本后,会每天背30遍台词。

然而,更令我觉得惊艳的,还是女一号茱蒂蒙·琼查容苏因的表演。她同样是96年生人,有观众称之为「泰国杜鹃」,天生一副性冷淡面孔,但她实在比杜鹃会演戏太多。

就算你不作弊,这个世界照样骗你《天才枪手》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拖着旅行箱在悉尼行走时,俨然超模(令我想起Maggie Q在《赤裸特工》中被训练成「中国娃娃」后的首次出场),而坐在考桌前,她又能将一个天才的自信、骄傲、尽在掌控、再到无比焦灼的情绪递进表现得层次分明、淋漓尽致。

第三场作弊她奉献了比较复杂的表演,相对而言,第二场就干净得多,更容易辨识——主要就是对「因考试结束时间临近而产生的情绪紧张」进行表演,通过她脸上的汗水、发丝、眼神、表情、唇部细节,你都可以回想起曾经的相似经历:我要在已经宣告考试结束后拼尽全力多写几个字,多一分是一分!

当然,最后就是影片所体现的「社会阶级差异」,同时它也对学校的运营方式进行了批判,但影片并没有深挖,可能是因为不想破坏娱乐性。

我曾经看见过一条豆瓣短评:

就算你不作弊,这个世界照样骗你《天才枪手》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影评人和我们看电影是不同的。影评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一部电影,他们无法做到像我们普通观众一样去感受一部电影。

我不算影评人,但我仍然想说:普通观众为什么能感受到一部电影的好与坏?正是因为影评人会去运用的知识在这部电影中存在。就像上面说的,普通观众如果觉得「反派弱鸡,不过瘾」,到了影评人这里可能就是「对抗力量出了问题」,观众如果觉得「高潮早泄了,不过瘾」,到了影评人这里可能就是「故事设计原理出了问题」,所以影评人与观众并不是对立的

但是记住:

作弊是不对的!作弊是不对的!作弊是不对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就算你不作弊,这个世界照样骗你《天才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