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

不管喜欢与否,后期编辑是摄影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张照片最后的成型都将受益于某种形式的后期,这个后期可能是简单的图像裁剪和校正,有时候则需要其他更多的工作,譬如说调色。

在使用 Lightroom 做后期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作流程,软件看似复杂,虽然这些大型软件都深不可测,但是其实用习惯了最常用的也就是那么几个操作。

今天就来说说我最常用的 Lightroom 中的操作。

1、调整白平衡

白平衡是数码照片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直接简单的将白平衡设置交给相机,让相机系统自动选择以让照片拍出来更加符合现实场景。

但是白平衡有时也是一种创意工具,可以让我们的照片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在 Lightroom 中,白平衡通过使用「色温」和「色调」两个滑块来控制。

「色温」滑块使用 Kelvin 颜色温标来微调白平衡,向左滑动即降低照片的色温,向右滑动即提高照片的色温。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在后面数值栏直接填入一个特定的数值使其与环境光的颜色相匹配。

在处理 raw 文件的时候,由于 raw 文件记录了传感器所记录的细节,所以允许设置很广的范围(2,000 ~ 50,000),而在处理 JPEG、TIFF 以及 PSD 等文件的时候,则只能使用 Lr 常规的 ± 100 范围的温标值来调整,这是因为非 raw 文件中就已经包含了色温设置,因此温标范围有限。

「色调」则可以通过调整滑块来补偿绿色和洋红色调,向左滑动(负值)可以向照片中添加绿色,向右滑动(正值)可以添加洋红色。

今天我只通过调整色温来看看会对照片产生什么影响。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的是落日时分的松树枝头,虽说是落日时分,但此时太阳还很高,因此实际颜色还没有非常暖,下面这张是相机拍摄的原图: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张图片

此时我将色温调整的最低的 2000,得出下面的样子: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2张图片

如果我将色温拉至最高的 50,000,就能得到下面这样的画面: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3张图片

同样是拍摄落日,下图同样也是将色温拉向两个极端,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图像。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4张图片

在拍摄夜晚城市灯光的照片中,微调色温同样也能够让画面的情绪改变,下图中,从左至右的色温依次是 2000、2600 以及 3500,可以看到,左边和右边的色调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5张图片

2、调整高光和阴影

在 Lightroom 基础中我说过一张照片中亮度的五个区域: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6张图片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曝光度,它能够影响整体的影调,偏左,直方图像素集中于阴影或黑色色阶区域,则曝光不足,或呈暗调;偏右,直方图像素集中于高光或白色色阶区域,则曝光过度,或呈高调。

黑色色阶和阴影部分控制着画面中黑色区域和暗调区域的曝光,提高参数会使这个区域的直方图像素向右偏移,曝光增加,暗调变亮,同理降低参数会使这个区域的直方图像素向左偏移,曝光减少,暗调更暗,可能会导致曝光不足。

像下面这张照片,我觉得左侧似乎黑的不够,还能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些细节,不适合表现强烈的反差: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7张图片

这个时候我就需要将阴影和黑色色阶向左拉,也就是将其变为负值,于是就得出下图: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8张图片

而在一些强光源出现的照片中,太强烈的光源会导致照片曝光不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范围,最亮的部分和最暗的部分没有办法同时保留细节,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将高光向左拉,让数值为负,将阴影向右拉,让数值变正,拉近两者之间的曝光,好让细节同时呈现。

下面两张照片,右边就是降低高光后的样子: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9张图片

3、调整对比度

对比指的是一张照片中最亮的区域和最暗的区域之间不同亮度层级的差异,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加图像的反差。

对比主要影响的是中间色调。当增加对比度的时候,中间色调到暗色调的图像区域会变得更暗,而中间色调到亮色调的图像区域会变得更亮。降低对比度时,对图像色调产生的影响与之相反。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对比度可以影响图像全局,对比度可以影响明暗之间的过渡层次,对比度越高,从中性灰到纯黑或纯白之间的色阶的数量就会越少,明暗之间的对比就会越大,反之就会越小。

说得通俗一点,增加对比度,可以让图像的暗处更暗,亮处更亮,从而让整张图像的对比感更加强烈,明暗之间的反差也就会越明显,如下图: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0张图片

同样的,降低对比度,可以让图像的亮处变暗,暗处变亮,明暗之间的反差就会越模糊,如下图: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1张图片

4、镜头校正

不管是价值好几万的顶级镜头,还是几百块的普通套头,可以说只要是镜头,总会有一些光学缺陷,无非就是严重与否的问题,这也是在光学设计上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镜头畸变问题了。所谓的畸变就是拍出来的画面出现几何形变。在极其理想的情况下,我们拍出来的画面应该是横平竖直所有的直线都应该是笔笔直的,但是由于镜头的成像圈是圆形的,我们所拍摄的画面只是截取这个圆形成像圈中的一块映射在画幅上的方形区域,所以在边缘处就难免出现扭曲形变,这个形变就叫畸变。

畸变有两种,一种是向外的桶形畸变,在使用广角镜头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种是枕形畸变,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下图左侧为枕形畸变,右侧为桶形畸变。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2张图片

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图像边缘处有很严重的桶形畸变,边缘处的线条几乎都快成弧形的了: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3张图片

而经过简单的镜头校正就能够将画面中的线条拉直。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4张图片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5张图片

不仅仅是简单的拉直画面中的线条,镜头校正还能改变由于透视问题出现的画面倾斜,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工整。从地面向上拍楼,由于透视的关系,得到的画面往往是这样的: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6张图片

此时仅仅只需要在镜头校正中改变画面的垂直,就能够将画面改变。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7张图片
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_第1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后期时最常用的几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