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这篇首发于站酷的文章快突破5w阅读量了,背后发生了很多事情。
有一年多时间,停下来对外写作。因为觉得自己写的并不好,那段时间过得比较郁闷,身体和心理层面都出了点问题。年初开始写断断续续写晨间日记。慢慢找回原来创作的动力,感谢还在这里这次的朋友们,每个人都有人生低谷,走出来,黑暗背后会有光的。
有些工作习惯越早接触,对你整个的职业生涯效果好。我理解的设计并不是软件用的有多溜,而是有逻辑的展示需要的东西。
初学设计的同学有个小毛病,就是恨不得将所有学过的技巧全部都用上。
我记得自己刚接触设计时,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
初次接触陌生技能,肯定做的是加法。恨不得这个领域内的东西都学。这时候就带来一个问题,刚进入行业,我究竟该看什么呢?
实际碰到的问题
遇到这个问题,你首先肯定是去搜索引擎看一下最近这个领域学的是什么东西?不少,网站会推荐你一堆的灵感站、教程站。
你恨不得将里面提到的所有站点内容都放到自己的收藏夹内。一开始你拿到这类资源的时候,相当的兴奋,你觉得自己发现了宝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现一个问题,你有多久一个个打开你收藏夹里面的网站呢?
我试图问过十个人,里面九个人都再也没有打开过第二次了。
这并不是否认大家不要做这样的收集工作,而是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更高效、便捷的办法去做这类工作,不用一个个打开网站呢?
还记得老师刚教设计的时候,常常会说到你的设计作品,与你看过多少东西有关。这步工作肯定是省不了。
优秀的设计在做减法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设计水平很高。这是佐藤可士和数年前的官网设计。整体看下来简约的可怕,只是当你鼠标移上去色块上,才会展示当前项目的全貌。
同样他的办公室也遵循着这样简约的设计理念。目测团队成员不超过25人。
台湾的聂永真办公室也是遵循这样的设计想法。目测团队成员不超过3人。
为什么要让空间看起来空荡荡的?因为当你的设计足够丰富时,越空的空间能承载的内容就能越丰富。
整体来说就六个字
人少、整洁、专业
那如何更高效的去形成真正自己的设计头条呢?这套体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随时随地自动帮你收集和整理,关于设计的一切。
为什么要打造这个系统?就是让我们每次看到的东西,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上能用到。
打造你的设计头条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目录结构类似这张图,具体每个分类是要做什么?怎么做?在以下一一说明。
目录
来源
分类
回忆
最终目的
来源
设计师究竟要看什么?会来自于三个来源。行业平台,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网站,甚至到具体每一款工具都有。那里能找到认识这个领域80%以上的内容。网站文章,零散的组成了这个领域的每一个知识点。因为是松散的,所以看上去都有自己的道理,都凝结在每一个作者思考的精华。
朋友介绍这是最简单高效的办法,当然具体介绍的内容如何取决于你的水平以及周围朋友的水平。这是最简单高效的办法——好的设计来源。
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去甄别和筛选需要的来源呢?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意识。大部分我们想知道某个领域的内容,网络上都有答案。答案都躺在了搜索引擎的结果里,要善于利用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这些东西大部分是免费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想了解一下,界面设计究竟是什么?
一、你需要了解关键字。
二、你需要尝试不同的搜索引擎。
三、你一般看两三页就可以了。
基于上述的结果,你能得到十个左右的站点。
在利用这些站点的站内搜索,了解一下入门阶段的东西。
一般这时候你会得到,一堆更为具体的关键字。
● 用户体验设计
● 设计策略
● ux用户体验设计
● 设计工具推荐
● 等等
这些关键字,就组成了入门这个领域的词语。当完成了这一步的时候,你大概就比较了解来源。
因为在这部分入门资源里,不少前辈已经提供给我们很多需要关注的站点,这些都是你的设计灵感来源。
分类&回忆
很多同学有疑惑的地方在于就算看了很多东西,感觉没有用武之地。
还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如何学习的吗?
如果只上课听老师讲课,下课后不管不顾,基本成绩是上不去的。同样道理,学设计也是一样的。人都是有一条遗忘的曲线。看东西最终目的是,我们需要找到他们的时候能随时找到。
我记得有一个组织门萨俱乐部,里面吸收了很多天才级的人物。他们用的办法,其中有一种叫做记忆宫殿。简单来说,就是将关键字图形化,将每一个关键字放到宫殿的一个房间里,我们记忆就像打开一扇扇门一样。
同样的方法放在任何学习里面都是可行的。
反回来再说设计的例子,如果没有规律的存放看过的东西,就像下面那张图一样,没办法找到需要的东西。
当我们看过的东西比较少的时候,乱放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你还是能很快找到你要的东西。
当这个数量放大五倍到十倍之后呢?
开始有点压力了。
其中,我让你找一个带花边的花篮时,就不那么容易找到了。
当这个数量变成1万倍的时候,如果还是用数量少的方式进行整理。基本你看过多少,就会遗忘多少,那还不如不看。
最终目的
最终,为什么我们要去筛选来源?
为什么我们要去做整理归纳?
目的都是在我们需要用到的时候,这些东西能让我们能二次加工。因为这部分是概念篇,具体的方法后面的文章会有具体的分析。
这部分的逻辑是让你对进入某个陌生领域,有一个正确的思考习惯。
就像下面三张图所述,你能在庞杂的信息里找到需要的东西,且能找到他们的共同规律。
这点思考的逻辑很重要,因为时代发展太快,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你能掌握元学习方法,工作起来就会事倍功半。
国外有个很有趣的挑战,就是100天里,只用100件物品去生活。
有时候我们都觉得,东西越多越好,恨不得将所有收集的素材,学过的技巧,都用到一个设计里。
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做,你可能看过一万本书,最终输出就一百个字。那其实和没有看,区别并不大。
保持这个习惯的目的,并不是越多越好。还是在合适的位置上最合适的东西。以及知道我需要什么东西,能从哪里找到?以及需要改造时能了解,该从前人的经验里如何入手。
来源:知道资料从哪里补充
分类&回忆:知道看过的资料放在哪里
最终目的:知道该如何改造
这个系列有一个特点,在每一个课程后面,都会附上一些推荐的书单跟影单。
以便对这个知识点,形成拓展阅读。
延伸阅读
书单:《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极简富足》
影单:《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
备注:
这是素材整理课概念篇。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技巧。只是让你对这个重要的习惯有一定了解。
后续会有一系列文章阐述如何整理素材会变得更高效,欢迎持续关注。
做过1万个小时设计,读过1千本书,分享与你相关的设计故事
微信号:izd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