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2018年2月,在当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之前,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体现了党中央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的紧迫感。时隔一年,中办、国办又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再次彰显党中央对此项工作的持续关注和必胜决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篇之作,是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
本文以现阶段我镇人居环境整治现状着手,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成因,结合外地优秀经验案例找差距,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加以贯彻落实。
一、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情况
自农村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启动后,特别是2018年10月召开全县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以来,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体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各行政村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一村一风格、一村一治理”的要求,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其中包括垃圾集中转运,村内环境包括道路两侧、沟渠内外、房前屋后得到全面清理,绿化亮化全面实施,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截止至今年5月,我镇22条村有9条村基本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13条村正有序推进,预计2019年底可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全面推进垃圾治理及污水治理。县委、县政府结合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强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其中垃圾集中处置方面,全镇农村区域每年开展一次陈年垃圾大清理,全镇“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全面推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特别是2013年开始实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所有服务范围内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清扫保洁由乡村美公司(前期为益民环卫站)全覆盖服务。垃圾收集转运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同时坚持“村、镇、市”三级考核机制,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健全完善。此外,为改善圩镇的人居环境,妥善处置生活垃圾,我镇计划申请市环保专项资金880万元建设一座更高标准和硬件更完善的垃圾压缩转运站。污水治理方面,目前已编制《石坝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建立了全镇污水处理设施布点体系,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为抓手,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我镇投入3739.79万元建成一期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完成二期管网建设。2019年计划投入1200万元建设(三期)管网工程,全长5.59公里。2019年1-6月份污水处理量共计15.12万吨。此外,投入1884万元在全镇各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座。从工作进程来看,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正处在爬坡越坎的攻坚阶段。随着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吹响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挑战源于当前在试点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希望来自于我镇多年形成的完善工作机制和先进地区成熟的工作经验。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外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和经验总结
以浙江临安、永康为例。浙江是习近平“两山”重要思想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经过十多年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发力,农村村容村貌已化茧成蝶,发生了质的飞跃。
经验之一:规划接地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村庄规划、农房设计是头等大事,但也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村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完全听村里意见不行;设计单位不接地气,过分依赖设计单位也不行;不尊重村民意愿,缺少本土文化和特色也难推行。浙江村庄规划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建设过程中乡镇、村、设计单位“三位一体”,保证村庄规划和建设既专业又接地气。庐江县与安徽建筑大学是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安建大在每个镇派驻一名乡镇规划师,每个规划师又带2-3名学生在各重点整治村轮流现场指导,吃住在村,一个村平均驻点十天左右时间,“一户一策”编制庭院改造提升方案,有的还直接参与到具体的景点施工,精细到极致才赢得了精彩的效果。
经验之二:指导在精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在行政性下达年度整治任务和目标同时,精细化指导尤为重要。浙江临安区天目山镇制定村庄整治规划前,由区国土局会同天目山镇政府对全镇两个试点村逐户调研测量,每个村花费一个半月时间,编制完成了“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多规融合总体规划。全村以规划为蓝本,从“三改一拆”入手,几年来共拆除违建及有碍观瞻破旧房屋256处,一户多宅35户,附房148处等。在此基础上按“三带”要求和“四到场”制度严控农建房审批建设。同时对新建房屋提供户型指导手册,每一层的平面图、施工图都画好,建筑材料用多少都算好,需要多少钱大致可估算出来,农民可以量力而为。村里对每户房屋大到主房高度面积,小到柴房的规格颜色,以及在房前屋后物品摆放上,都是量身定做,如柴垛摆放的高度、长度、宽度给出具体尺寸,制作出固定架子给农户使用。正是精细化的严格要求为成功打造美丽庭院、美丽道路、美丽村落夯实了基础。
经验之三:整治重实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需要人人动手、大家参与。群众是主体是关键,在发动群众参与方面,庐江县做到“五步走”:首先由镇街分工村干部带村民组代表到周边镇出去看、开会议,其次由村、组组队到每户梳理出待清理清单现场定,再由村组里党员代表在自家房前屋后带头干,再次由镇街分工村干部带领专业队伍集中清,最后利用村规民约落实门前屋后环境各户包。此外,村庄整治中涉及小型工程施工问题,由市农办牵头,会同招标中心,将招标30万限额的50家左右本地企业纳入县“小额库”,各地可选择其中3-5家当地具备资质的施工队伍作为合作单位。这些本地工匠可以就近取材,因地制宜,灵活机动施工,保证了农村环境整治高效便捷推进。
经验之四:投入给保障。污水治理方面,浙江省自2013年全面启动以“五水共治”为内容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在全省2.1万个建制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永康市前仓镇大陈村就是在这一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村内污水管网全部铺设,管网铺好后毁坏的道路重新进行了硬化。调研得知,污水治理设施和管网资金全部由县以上财政保障、运维管护由第三方公司负责,镇村没有资金压力。垃圾治理方面,所考察村基本都建立起了各级财政、村集体、村民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在分担比例上各有侧重。如:郎溪县按县财政每人每年30元、乡镇财政每人每年20元标准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农户自愿按每人每年12元的标准缴纳保洁费。浙江临安天目山镇月亮桥村对村庄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实行物业公司化管理,农户按每人36元缴纳物业费。“五清一改”村庄环境整治方面,庐江县总计整合国开行项目资金1.9亿元。具体操作上每个整治村按每户一万元安排补助资金,同时文件规定,对考评进入全县前50名的整治村按每户二万元安排补助资金。此外各地对创建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高度重视,郎溪县财政三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5个重点示范村打造建设。
三、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整治情况看,我镇农村人居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村庄规划编制早、操作难。大部分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乡村规划建设缺乏经济支撑,规划的各项建设内容无法开展。规划与建设脱节是当前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住房布局凌乱,农村房屋建设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很多环境卫生死角。推进村庄规划提升行动,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加强村庄规划许可管理是当务之急。
二是污水治理起步慢、任务重。目前全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还在进行中,特别是管网建设难度大、推进慢。美丽乡村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35座,各户污水经三格式化粪池再经中心管网后集中进入村外大型沉淀池二次净化后自然排放,排放标准是否达标不可而知。就算是建成的35座生活污水处理站,由于维护经费等原因,多数也没有正常使用和工作。各村多数还是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污水直接进入田间堰塘沟渠或地下。现阶段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品,已经主要不是传统农业时代的消费品,而是现代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对传统居住环境形成了严峻挑战。
三是村民环保意识薄、转变慢。受传统文化习惯及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村民的生活大多比较随意,环保意识、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闲置老旧房屋无人清理,生活污水乱排乱倒,垃圾乱丢,粪污乱排,农药乱用,房屋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无序乱建、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引发的攀比、奢侈和铺张浪费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彻底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和村容村貌大提升任重而道远。
原因之一:思想认识盲点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阶段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的展开。由于没有有效的长久保障机制,农村环境脏乱差反弹厉害,且短期内无法带动起经济效益,因此多数群众包括少数村干部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干部热情高,农民“等靠要”,普遍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村(社区)的事情,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现象。村干部责任心强的村环境治理得较好,村干部责任心差的村环境卫生状况堪忧。
原因之二:长效机制建立难。农村地域较广,村组分散,农户较多且居住分散,加上村中房屋、林地、耕地、河道、沟渠等地域情况错综复杂,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的难度较大。通过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部分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提升,但公共配套设施、道路、绿化、环卫、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如何管理维护,河道保洁养护、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房前屋后的清洁等村容村貌如何保持等问题,养护资金的来源问题,虽然镇村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一些机制,但还是不够完善,必须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持续、深入推进的长效机制。
原因之三:经费保障难度大。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对政府资金依赖性强且资金来源渠道分散、使用方式相对单一,投融资渠道不畅,结构性投资缺口较大。按照农村户籍人口每300~500人配备一名清扫保洁人员,全镇共需配备农村保洁员173人,市、县财政每年要承担这部分人员补助费用228万元,镇村每年尚需配套45万元,除此之外,镇政府还需自筹约155万/年用于压缩站日常维护、车辆保修、保洁工具购买等,由于镇级资金来源匮乏无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筹措资金维持清扫保洁和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较为困难,绿化、污水长效保洁更是流于形式。
原因之四:舆论引导氛围淡。目前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方案已经出台,但整体宣传氛围不浓,当前在普及农户健康环保、生态文明意识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缺乏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比如,群众日常普遍能接触到村宣传栏、横幅、宣传册等媒介,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少,群众从思想上就不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是大事,进一步加深了农民对农村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另外,宣传没有考虑到对象的特殊性。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宣传内容都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在农村没有形成一种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和自觉习惯,加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度。
四、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及对策建议
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出台,目标非常明确,任务分工具体,路径十分清晰,关键在于落实。现结合调研情况对有关重点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迅速行动,压实责任。一是进一步廓清形势。今年已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二年,且目前时间已经过半,从全县方位看,各地已呈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态势,稍有懈怠难以完成年度任务和三年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环相扣,如果现在不抓紧,今后解决起来难度会更大、代价会更高。因此全镇上下必须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建议结合脱贫攻坚或文明创建尽快召开大会,全民总动员,吹响集结号,掀起大热潮。二是要进一步理顺职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内容多、覆盖面广,涉及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美丽办、文明办等多个部门。比如“三大革命”中污水处理在机构改革前由住建局负责,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后,自上而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职能划转入新组建的农业农村局,但在具体划转上没有精准交接。尽管目前县农办、农村局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但仍感觉缺乏具体明确、联动高效的工作推动机制。建议县委安排组织部、编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将职能交接整合到位。三是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建议分工方案中各第一牵头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任务在具体细节上(譬如农村垃圾分类、农户污水出户收集、农民建房管控、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还要走出去对标研学,细化方案,精准指导。要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明确市、镇、村三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围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把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有压力有责任、每一位群众都有认识有行动,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也要创新思路,突破难点。一是在规划编制上,要突出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专业人员参与与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相一致。建议规划设计单位要确保人员要素下沉,集中时间精力,摸清底数情况,因村因户施策,高水平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二是在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上,要通过建立落实村规民约,完善村民自我约束管理制度为重点,在所有美丽乡村中心村积极试点探索建立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与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同步做好农村垃圾分类,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三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斩断城乡污染源,是整治水环境的根本之策。首先要实现镇区截污纳管基本覆盖;其次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居住集中、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都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要加大投入、一次到位,尤为注重地下管网施工质量(工程质量30%在于地上、70%在于地下),要同步解决每家每户生活污水出户收集问题,避免重复投资。四是在村庄清洁行动上,注重激发群众主体意识。今年“三清三拆”村庄清洁行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细化工作方案,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动员和教育党员干部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开展工作,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要形成铺天盖地之势。在村头设立红黑榜、积分牌,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比,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是要强化持久作战思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有阶段性目标,又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树立久久为功抓提升的思想认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一项经常性重点工作,坚持抓整治与重巩固相结合,做到抓经常、经常抓,抓反复,反复抓,持之以恒,形成常态,避免工作中“一时冷一时热”,坚决杜绝环境问题出现反弹,挫伤群众积极性。二是要强化资金投入保障。要充分发挥镇财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建议县财政局会同农业农村局,围绕“三清三拆”村庄清洁行动和示范村、重点示范村建设制定具体的资金使用办法。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加大“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力度,积极鼓励村加大筹资力度,集体经济收入较好的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综合治理,按照镇村两级筹资、投资比例,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一事一议”,引导、发动受益群众积极出资和投工投劳;大力倡议、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踊跃捐资、捐建相关设施设备,为美化农村环境做贡献。三是要强化经常性宣传教育。采用多种方式持续营造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宣传氛围。采取宣传与教育相结合,对一些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与工作要求不相符的比较突出的个人和行为,通过村宣传栏曝光,督促警示更多的人增强环境意识、健康意识,促进广大农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育农村崇尚生态文明新风。
(四)积极探索,健全机制。一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集中打造一批符合省级、市级、县标准的生态村、示范村,辐射带动各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要深入挖掘农村生活内涵和文化传承,加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做好人居环境后半部文章,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难、巩固更难的情况,要立足实际,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既要在项目建设期努力保证建设资金投入,更要在项目建成后维持运营费用的保障上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一系列符合各地实际的制度机制,通过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长效化。三是完善考核推进机制。建议适当加大考核比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各村各部门牢固树立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定期召开流动现场会、公开通报、以奖促治等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各部门、村(居)委进一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人民群众文明程度大提升。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在深化、贵在坚持、难在巩固。对广大干部是责任、是使命,对人民群众是希望、是期盼。全镇上下要进一步从思想上紧起来、从行动上快起来、从责任上担起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